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如题所述

完整应急预案应根据贵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
一、概况:
1. 名称:
2. 地点:
3. 规模:
4. 结构:
二、建立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为了贯彻我国《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结合本厂特点,特制定本应急救援处理预案。
三、应急预案的级别:
根据本厂的特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其有害影响通常只局限在工厂现场之内,并且几乎可以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区内,其影响预期基本不会扩大到工厂之外,故本应急预案按I级进行制订。
四、应急预案启动涉及的事故内容:
场区内发生:
1. 场区火灾;
2. 盗窃;
3. 苯中毒;
4. 设备、设施、电气;
5. 其他生产性重大安全事故;
6. 不可预见突发性事件;
7. 应急总指挥认为必须启动应急预案的。
五、应急计划的建立:
1. 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厂长或经理应对场区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应依据场区周边的具体实际情况,场区内建筑物的总平面分布及施工特点,方案及组织设计的要求,文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要求。内容和规模等,科学地评估出几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影响度。综合评估后,提出合理的评估意见,确立最佳的应急方案。结合周边项目应急求援能力,制定出该项目的应急计划。上报公司总粗凳部备案并与公司总部的预案形成独立的项目总应急预案。
2. 应急反应行动的资源配置:应急计划确立后,根据场区所在位置的具体条件经及周边应急反应可用资源情况,按半小时自救的应急反应能力,配置合理的应急反应行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上报公司总部行政办公室备案。
3. 建立危险辩识体系:根据场区内的特点和设备材料等特性确定危险源的清单,并根据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建立落实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危险辩别体系,定时、定向、定人、交叉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危险源的突显特征。
4. 应急报警机制:应急报警机制由应急上报机制、内部应急报警机制、外部应急报警机制和汇报程序四部分组成。它的形式为由下而上,由内至外,形成有序的网络应急报警机制。
5. 建立应急反应救援安全通道体系:应急计划中,必须依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建筑物的内容以及特点,确立应急反应状态时的救援安全通道体系,体系包括垂直通道、水平通道、与场外连接通道,并应准备好通道体系设计方案,以解决事故现场发生变化带来的问题,确保应急反应救援安全通道能有效地投入使用。
6. 通讯体系:应急预案中必须确定有效的可能使用的通讯体系,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之间有效地联系,建立有效的通讯体系,其体系应考虑的因素有:1. 应急人员之间;2. 事故指挥者与应急人员之间;3. 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4. 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5. 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6. 应急指挥机构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7. 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8. 应急指挥机构与认为必要的有关人员和部门之间。
7. 受影响区域的疏散机制:在对场区周边情况的摸查基础上,应确立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疏散路线和方向,形成行之有效的疏散通道网络。应急反应状态时,由应急总指挥决定下达应急反应疏散令。保卫疏导组引领受影响区域的居民从疏散通道网络疏散、撤退。
8. 交通管制机制:交通管制机制由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两部分构成。
六、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1. 应急反应培训: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公司总部和场区的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反应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培训的内容: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2)个人的防护措施;
(3)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
(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6)各种抢救的基本技能;
(7)应急救援的团队协作意识。
3. 培训目的:使应急求援人员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及相关法规所列出的事故危险和应急责任。
4. 应急反应演练:应急反应预案和应急反应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应做到,公司总部人员每年演练一次,场区人员开工后演练一次,不定期举行演练。作业人员变动较大时增加演练次数。
5. 演练目的:
(1)测试预案和计划的充分程度;
(2)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
(3)测试现有应急反应装置、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
(4)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反应协作部门的协调能力;
(5)通过演练来判别和改进应急预案和计划中的缺陷和不足。
七、应急预案的启动前提:
施工场区发生重大事故前兆或发生评估预测为:
(1)死亡数在1 人以上;
(2)直接财产损失在1万元以上;
(3)对场区外的影响有明显的破坏或人身伤亡。
八、应急预案的终止:
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至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现场人员均行到清点;并确保未授权人员不会进入事故现场;不存在其他影响应急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局面已无法控制和挽救的,场内相关人员已经全部撤离;应急总指挥根据事故的发展状态认为必须终止的,由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反应终止令或授权事故现场操作副总指挥明确应急预案终止的决定。
九、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1. 应急反应组织机构框架图如下:
事故现场总指挥
消防营救
医疗营救
现场临时医疗组
物资抢救组
消防灭火组
保卫疏散组
抢险物次供应组
后勤供给组
2. 应急反应组织机构的职能和职责:
(1)事故现场总指挥的职能和职责:
a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b现场事故评估;
c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行动的执行;
d控制紧急情况;
e现场应急反应行动的指挥,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
f作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
(2)伤员营救组的职能知职责:
a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b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3)物资抢救组的职能和职责:
a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
b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的物品到安全地带;
(4)消防灭火组的职能和职责:
a启动场区内的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初期的消防灭火自救工作;
b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的辅助工作;
(5)保卫疏散组的职能和职责:
a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b疏散场区外的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6)抢险物资供应组的职能和职责:
a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b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配备;
c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7)后勤供给组的职能和职责:
a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
b及时输送后勤供给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8)现场临时医疗组的职能和职责:
a对受人员作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工作;
b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
3. 应急反应组织机构的构成:
(1)事故现场总指挥由经理或公司总部任命专人担任;
(2)伤员营救组由工长担任组长,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3)物资抢救组由工员、仓库管理员、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4)消防灭火组由工员、场区水电管理员、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5)保卫疏散组由保安人员、后勤人员和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6)抢险物资供应组由仓库管理员、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7)后勤供给组由后勤人员、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作业人员组成;
(8)现场临时医疗组由现场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各作业队分别抽调人员组成。
十、各项预案救援措施:
1. 防火灾预案:
2. 防工伤事故预案:
3. 中毒救援预案:
十一、组织领导:
1. 为加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