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初期,楚国就敢率先称王,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年龄最大的诸侯国),为何敢在周王室还没有彻底衰败之前,就自立为王(楚武王,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个诸侯王)?说句实话,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确实挺乱,所以笔者也不敢说自己的答案肯定是对的。但既然有朋友问,笔者也不会藏拙。下文就是我个人整理出来的一些,关于楚国率先称王的理由。

多说一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相信感兴趣的朋友应该不少(愿意写这块儿的人不多),所以笔者斗胆将这个问题扩编成了这篇文章,希望各位朋友不要介意。

一、强大的实力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封号是只有周王室才能拥有,其他的都只能叫“”或“”。其次,春秋和战国是两个不同的时期。春秋时期是指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第一任国君)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东周第二十任国君),而战国时期是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周赧(nǎn)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最后一个国君,病死后,秦昭王搬九鼎入秦,周朝灭亡)。另外,还有人说战国时期是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算结束,不过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虽然是周王室即周天子的专属,可原因却是当年周武王(周朝第一任国君)拥有绝对的实力。时过境迁,曾经的周武王早已逝去,他的子孙也一代不如一代。同时,当年的诸侯国反而越来越强,对于周王室的威严也越来越不在乎。

公元前704年即周桓王十六年,曾经的蛮夷之国楚国,已经先后灭亡了十余个小国,其势力更是远超周王室及其他诸侯国。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楚国君主熊通不仅有能力更有实力,楚国在他的治理下宛如一台火力全开的战争机器。

这一年的熊通让自己的邻国君主随侯(后来被楚国吞并)去通报周桓王,说是自己也想参与中原诸国的政事。但随侯归来后告诉熊通,周桓王不仅拒绝了他的提议,还拒绝了加封他爵位的请求(当时的楚国虽然庞大,但爵位只是子爵,为最下等的爵位)。

熊通看着远不如自己的周王室竟然敢拒绝自己,因此一怒之下自立为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楚国没有被中原文化影响,所以内部对于这些制度的重要性并不是很了解),史称楚武王。熊通继位后,本以为周王室会联合其他诸侯国讨伐自己,但没料想,不仅其他诸侯国没有反应,就连周王室都没有反应,因此楚国的称王便从一开始的小心尝试变成了流传后世的千古规矩。


二、弱小的周王室

楚武王时期的周桓王是东周的第二位君王,他的父亲便是东周开国之君周平王。东周与西周虽然同属一脉而且没有任何间隔朝代,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可谓天上与地下。周平王时期的周王室已经开始衰变,到了周桓王时期更是凄惨,因为愿意听从他命令的诸侯国都是些巴掌大的小国,至于那些大国则根本不会理他(楚、晋、齐)。

原因也很简单,西周最后一位君王周幽王虽然暴虐无能,但他毕竟是正统继承的周王室,所以才会有烽火戏诸侯的实力(主要是当时没人敢第一个冒犯周王室,其实那会儿的周王室已经很虚弱了)。而反观周平王,他虽然是周幽王的儿子,东周的开国君主,但一个致命的缺陷令他在诸侯王面前根本拿不出应有的尊严。

这个缺陷就是他的上位之路。周幽王是被周平王的岳父引犬戎入镐京害死的,而周平王非但不把岳父治罪,反而还偏袒他。更为关键的是,当时与周平王同样在位的还有弟弟周携王(二王并立),而周平王为了自己的王位,却指示强大的晋文侯杀死了弟弟周携王。

可如此一来,周平王就在礼法上陷入了下风。要知道,周朝的礼乐制可是非常完善的,而且那会儿还没有到后世的礼崩乐坏。除此之外,周平王为了奖赏那些帮助自己继位的诸侯国,就又分封了很多土地,如此一来大国越来越强,而他自己反倒越来越弱。

综上所述,楚国之所以敢在春秋初期就率先称王,是因为自己拥有绝对的实力,起码对周王室来说。而反观周王室,因为来路不正且不得民心,所以势力越来越小,最终导致其根本无法和楚国对抗,无法对抗自然也就无法反对(楚国称王)。

至于笔者提到的蛮夷其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楚国是在蛮夷(当时的南方)之地发家的,所以即使楚武王称王了,也非常喜欢笑称自己为蛮夷(我乃蛮夷也,此话一出,就意味着可以不讲道理地插手其他国家的事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首先强大的实力,楚国君主熊通不仅有能力更有实力,楚国在他的治理下宛如一台火力全开的战争机器,其次周平王时期的周王室已经开始衰变,到了周桓王时期更是凄惨,周王室的败落没有权威,无法对抗自然也就无法反对楚国称王。
第2个回答  2021-01-18
因为春秋初期,楚国非常的强大,地域达到最大,军事实力也最强,所以会率先称王。
第3个回答  2021-01-18
这是因为楚国的实力非常的强大,而且当时周王朝的势力已经非常的衰微了,因此楚国才敢称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