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GDP世界第一,却为什么被西方无情瓜分和瞧不起?

如题所述

西方一开始并没有瞧不起清朝,毕竟清朝的体格过于庞大,账面实力非常可观,加上西方国家以前也是苦出身,从小就被教育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那里的人们知书达礼,衣着华贵,像是天上的国度一般。当西方人小小的发达了,怯生生地来到东亚之后,有遇上了“不服来干”的明朝,尽管在北方打的惨不忍睹,但是和西方国家的海战打的还算可圈可点,没让西方国家占了便宜。所以,在清朝的前期,有着前代王朝积累下的良好口碑和不好惹的印象,清朝在西方国家的眼里,还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

(料罗湾海战:明朝打出了威名)

清朝前期,国力强大,军队战力也是可圈可点。英国人第一次和大清王朝打交道,不是马嘎尔尼进北京见乾隆帝,而是福康安在西藏反击廓尔喀人入侵的战事当中。英国人是了解这些廓尔喀人的战斗力的,可是在清朝的打击下,廓尔喀人没有占什么便宜,反而还被打成了附属国,在这之后才发生了马嘎尔尼到北京面见乾隆的故事。

在1800年前后,清朝GDP总量占世界的30%,数据虽然比较好看,可是平均下来呢?一个清朝的农民,一年到头不停忙碌,只能获得2两银子,仅能裹腹而已。倘若遇到灾荒年景,那边是青黄不接,饿殍遍野了。与此同时,英国的一个农民,年收入却能达到20两银子,他们不仅能够吃上肉食,还会有下午茶,年终时还会一些盈余。清朝的农民普遍瘦弱,英国的农民则面色红润,营养充分。清朝有4亿人口,英国只有1600万人,尽管清朝的农民生活的十分困苦,可是清朝在GDP总量依然比英国多出2.5倍。

(1820年时清朝疆域趋于稳定)

清朝庞大的疆域、人口总量,让英国看不清虚实,英国人只想着跟清朝做生意,没有想过开战。即使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人也不十分笃定能够打赢战争。在英国上议院的听证会上,赞成与清朝开战的票数只以略微多数通过了议案。

鸦片战争清朝之所以失败,有很复杂的原因,不单单是军事上的腐朽没落,还有政治制度的落后。与传统印象不同的是,清军虽然是主场作战,可是每次战斗中,英国却都是以众凌寡,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英国人总是在沿海机动作战,如同以往的游牧帝国的骑兵一样,清军往往还没有完成集结,英国人就已经收拾战场了。所以,鸦片战争对于清王朝而言,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添油战术。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官场腐败成风,北京中枢得到的战报一直打赢的,结果,赢着赢着,突然英国人闯到了南京下关江面。

清王朝地方和中央的互动完全失效,当木已成舟,清朝统治者为了防止战争迁延日久,夜长梦多,草草地签订了《南京条约》,结束了战争。因为相比赔偿的2100万银元,战争对江浙一带生产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的政治后果而言,可谓是不值一提。

(鸦片战争:英国人多数都是以多打少)

大清王朝的落后的军事组织制度,以及松散的地方管理制度,让英国人看到了一个外强中干的老大帝国。虽然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太平天国之后,也曾经学习采用西方技术,可是政治体制上的改革始终无法推进。清朝的洋务运动只是增加了经济产出,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有人就会有经济活动,可是在政治组织效率上,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的清朝与前代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善。这样造成的后果即是,在应对外来威胁时,往往形不成全国统一决策,地方上各自为战,从而被西方列强各个击破。

发展到顶峰状态的君主专制,必然要削弱地方的独立的经济、军事、政治能量,传统的世家大族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不懈努力之下,失去了政治特权,无法形成地区性的民众组织核心,从而无法对清朝统治形成威胁。清朝在各省之间,又蓄意制造矛盾,包括地域割裂,族群撕裂等,4亿民众,在这种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组织下,形成了一盘散沙的状态,民众多数只有附近20里地的区域概念,而毫无国家意识、民族共同体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