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从哪里来?

天气越来越冷了,很多地方都在下雪,在人们的心中,雪永远是纯洁的,美丽的,吗雪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扩展资料:

降雪级别划分

降雪等级标准在规定时间段内持续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为等级划分的标准。该标准一般采用持续时间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

以24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为小雪,1.3~3.7毫米为小到中雪,2.5~4.9毫米为中雪,3.8~7.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5.0~9.9毫米为大雪,7.5~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以12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为小雪,0.5~1.9毫米为小到中雪,1.0~2.9毫米为中雪,2.0~4.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3.0~5.9毫米为大雪,4.5~7.4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1

雪是一种自然现象,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就成了雪。于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混合组成的,当气温很低的时候,云朵中的小冰晶在相互碰撞的时候会融化,并且相互粘合又重新的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冰晶就增大了。

当小冰晶的增长到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会落到地面,这就是雪。所以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扩展资料:

降雪的作用和影响

1、对农作物

雪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雪是具有很好保温效果的物质,可以在寒冬保护植物不被冻伤,来年开春雪水融化可以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大自然的力量绝对不是巧合,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过冬。

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此外,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据测定,每1升雪水里,约含氮化物7.5克。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喂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同时冬季雪水充足,不仅可以减轻当年的旱情,而且也给来年春播作物的适时播种和苗全苗壮提供了有利条件。

2、人体健康

雪为什么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因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数量要少1/4。重水能严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过程。有人做过试验,鱼类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会死亡。

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凝结核”存在,而大气中的尘埃、煤粒、矿物质等固体杂质则是最理想的凝结核。如果空气中水汽、温度等气象要素达到一定条件时,水汽就会在这些凝结核周围凝结成雪花。

所以,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每当一次大雪过后空气就显得格外清新。 

对于农村人来说,下雪是给庄稼加了一床被,又湿润又松土,预示着第二年的丰收。 对于城里人来说,下雪只是改善了空气质量,增加了游玩的乐趣。

据测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为0.05-0.10克。所以,地面积雪对音波的反射率极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为减少噪音作出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06

雪是一种自然现象,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就成了雪。于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混合组成的,当气温很低的时候,云朵中的小冰晶在相互碰撞的时候会融化,并且相互粘合又重新的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冰晶就增大了。

当小冰晶的增长到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会落到地面,这就是雪。所以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扩展资料:

雪花多呈六角形,花样之所以繁多,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对于六角形片状冰晶来说,由于它面上、边上和角上 的曲率不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其中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实有水汽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

例如当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面上凝华,形成的是柱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边上和面上都会发生凝华。由于凝华的速度还与曲率有关,曲率大的地方凝华较快,故在冰晶边上凝华比面上快,多形成片状雪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30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雪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雪是具有很好保温效果的物质,可以在寒冬保护植物不被冻伤,来年开春雪水融化可以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大自然的力量绝对不是巧合,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过冬。

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此外,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据测定,每1升雪水里,约含氮化物7.5克。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喂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同时冬季雪水充足,不仅可以减轻当年的旱情,而且也给来年春播作物的适时播种和苗全苗壮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2-20
雪的产生和雨的产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遇冷凝结,我们看着就是云,当云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落下来,夏天天气热,落下来的就是雨,而冬天天气寒冷,落下来冰晶没有融化,就是雪。其实雪就是一个个很小的冰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