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吗?》

如题所述

《那一定会很好》的课文内容如下:

《那一定会很好》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三单元第九课。

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 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 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描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历程;;

第二部分(第四至七自然段)描写大树变成手推车的历程;

第三部分(第八至九自然段)描写手推车变成椅子的历程;

第四部分(第十至十二自然段)描写椅子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课文解析:

1、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紧紧地”“不得不”“缩成一团”形象地写出了种子被泥土包裹得非常难受。

2、“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写出了种子梦想长成树后那种舒服的感觉。此时它心中充满了对成长的渴望与向往。这很像人的婴儿时期。

3、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种子不想被泥土束缚,想要更广阔的空间。种子不仅有梦想,而且将梦想付诸行动,努力生长。

4、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长出”“钻出”“站”一系列动词说明种子经过努力生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站起来。这很像人的少年时期。

5、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做自己想做得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当然很“舒服”了。这很像人的青年时期。

6、“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变老了,已经不能再承担繁重的工作,它接受了自己变老的现实,有了新的追求,它此时的愿望是“坐着休息一会儿。”这很像人的中年时期。

7、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椅子实现了躺下的愿望,感觉很舒服。这很像人的老年时期。

8、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木地板此时的心情同最初它为了实现愿望,经过努力长成了一棵高大高大的树时的心情是一样的。一粒种子,实现了生命历程中不同阶段的每一个愿望,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9、种子的一生就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是怎样的历程?

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10、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并从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