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是怎样发现和发掘的?

如题所述

秦始皇即位(时年13岁)后便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修建过程经其一生,历时39年。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与其说是陵墓,倒更像是都邑。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产地,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兵马俑采用陶俑作为陪葬品,因而得名。陶俑有真人大小,由工匠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陶俑容貌各异,体态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等。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著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道加工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排列位置。因此,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秦军的精确复制。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现了秦军的风范,军事学者可以通过兵俑增加对「强秦」的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来源於真实的秦军将士,所以有研究者尝试通过他们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风土人情。

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杨彦信、杨泉义、杨文学、杨文海、杨宜洲、王普治等人在打水井时首先发现了兵马俑碎片,当时称这些陶塑为瓦爷,农民认为旱灾是瓦爷在作怪,故在挖井掘到它们时,便把它们吊在树上鞭打泄愤或将之砸毁。当时兵马俑坑所在地可说是荒瘠砂石、荒草满野。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著、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

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秦军兵俑不戴头盔。有专家说,「不戴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显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有专家说是因为当时「刀」还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当时的步兵武器主要是「刺杀武器」,如戟、剑。步兵作战,长距离用「戟」,近战用剑。因这些兵器大多用青铜制成,韧性差,砍杀时易折,故多制成刺杀兵器。使用这些「刺杀武器」,攻击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因此,秦兵马俑大都披有胸甲。因为作战时头部被「劈砍」的机率较小,因此秦军是不戴头盔的。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设於兵马俑坑原址之上,位於西安市临潼区东7.5公里的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於1979年中国国庆节开放。首先开放一号坑,至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9月,二号坑以边发掘边展出的方式向外界开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