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天下,为什么偏偏是秦国?

如题所述

秦人的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为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直至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人通过549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统一,秦王嬴政成为中国 历史 上第一位皇帝。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工具得到改良,生产力也大大提升,生产力的提升需要生产关系随之改变。从 社会 发展趋势来看,统一是 历史 的必然。然而,战国七雄中,赵国、楚国、齐国都是强大的国家,但最终为什么偏偏是秦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呢?

和同时代的诸侯国相比,自公元前770年春秋--战国时代启幕以来,秦国在大部分时间里只是一个二流国家。秦人既非成绩优秀的学霸,也不是声名显赫的官二代、富二代,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然而,秦人却最终完成了逆袭和超越,成为天下共主。这其中的原因,本人试做探讨,与有兴趣的朋友们商榷。

一是秦王国具有雄霸诸侯的战略定力和不懈的进取精神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里的“六世”指的便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代秦国国君,即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赢柱和秦庄襄王嬴子楚。自秦孝公至秦王嬴政的历代君王皆以壮大秦国、攻击六国为目标,且这些君王几乎没有昏君。

秦孝公嬴渠梁,变法图强、削弱魏国,秦国东部压力骤减。秦惠文王嬴驷,东进攻魏,灭蜀败楚,伐取义渠,消除了侧背威胁,为秦国的全力东出奠定了基础。秦武王嬴荡,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秦昭襄王嬴稷,连败三晋,五国伐齐,攻陷楚都、灭亡西周国,奠基统一,使得秦国国力开始力压山东六国。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破合纵,灭东周国。历经六代秦君努力,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国,秦国开始对六国形成压倒性优势。以致秦始皇时虽然列国再度合纵攻秦,但在正面战场已经很难再与秦国对抗,秦始皇亲政之后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的建议,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最终得以成功兼并天下。

二是秦王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富饶的物质供应

秦国地处中国的西部,秦岭山脉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有效地阻挡了南来之敌,秦国只需将其地缘政治的战略目标盯在东方就可以了,而秦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至少同时在两个方向上有遭受强敌进攻的可能。秦国傲视六国的地理优势,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多次阻断了六国的进攻,拥有易守难攻的地缘战略优势,所以秦国偶有失利,但很少遭遇重大挫折。

秦国的领土在海拔上要高于位于东方的其他国家,而秦国境内所有的主要河流均与自西向东流向的渭河相连。因此,借助水系之利,秦国能够快速地将军队和军事补给运送至作战地区。反过来,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其他国家在向秦国本土进军时必须逆水西上,从而难以保障军事补给以支撑与秦国的长期战争。

秦为发展农业采取了六大改革措施,如此周全的改革措施使秦国农业劳动结构日趋合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更加适应,秦民更加安心务农,努力增产。因此,秦国农业直线上升,劳动队伍异常稳定,为兼并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和兵源。而六国的重农措施与秦相比,顾此失彼,尤其在重农抑商上没拿出系统办法。这样,耕战基础就没有秦雄厚,在实力对比上自然输秦一筹。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吞并号称天府之国的巴蜀地区,彻底解决对秦西部有威胁的义渠国,使秦国更加强盛,财富凌驾各国之上。

三是秦王国广揽天下英才,促进了秦国的强大

秦国地处偏远,条件恶劣,从地理位置上并不具备吸引人才的地域优势。同时,秦国文化不深厚,也没有培养出优秀的本土人才。然而,这一缺陷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后果,由于秦国崇尚中原地区一带的文化,再加上人才一直严重缺乏,秦国在人才问题上从来就持有非常开放的胸怀。

秦自春秋立国起,就有重用外人的传统,但作为一种国策正式提出来,则始于秦孝公的“求贤令”。从孝公开始,直至秦始皇,担任秦国宰相的23人中,有20人是客卿。这在七雄中也是绝无仅有。这些受到重用的客卿大都对秦忠贞不二,拼死效力,为秦扫六合立下了丰功伟绩。如张仪(魏人)为秦四出“连横”,瓦解诸侯对秦的“合纵”;甘茂(楚人)为秦领兵定汉中,平蜀乱,拔韩之宜阳;李斯(楚人)与秦始皇共订“并六国”之策,并及时上《谏逐客书》,阻止了秦宗室大臣发动的逐客之议,避免了秦国政治路线的一次大失误。

四是秦王国强大的军队和高 科技 是秦国对外霸权的基石

六国虽也很注意军队建设,但都没能像秦那样,通过改革,确立系统的军功授爵制,并利用“利出一孔”的手段,造成民欲求富贵,“非战无由”的 社会 情势,也没有像秦那样持久不懈地调动起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积极从军、勇猛作战的热情。秦自商鞅变法后所培养、训练的军队确为对六国有威慑力的劲旅,正是凭借这支劲旅,秦国才得以力敌群雄,“以虎狼之势而吞天下”。

秦军在战国时期一直被称作虎狼之师,不只是军队制度直接有效,还有著名的军事将领源源不断。秦灭六国之战时,秦军名将汇聚,如内史腾、王翦、王贲、杨端和、李信、蒙武、蒙恬等。其中,内史腾灭亡韩国并俘虏了韩王;王翦打败燕、代联军,王贲灭亡燕国并俘了虏燕王和代王;王翦、蒙恬大败项燕率领的楚军,俘虏了楚王;王贲率兵灭亡齐国,俘虏齐王。六国之中除李牧和项燕外,再也没有能阻止秦军的名将了,更可悲的是李牧还被谗言所杀。

在高 科技 方面,秦国拥有其它六个诸侯国所没有的优势。一是秦国强大的交通运输系统,秦国已经建立了坚固的轨道交通系统,适合马匹在上面奔跑,极大地提升了秦国的物资运输能力。二是秦国的剑加入了合金工艺,从强度和锋利程度上来讲要远超其他国家的战剑,并且由于不怕折断,因此剑身更长,在战场上能够更加有效的杀敌。三是秦国的弩战部队数量庞大,采用的三棱型的箭头,能够给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

五是秦王国广泛采取和平演变政策来破坏各国内政

秦国像漂亮国一样的,通过收买、暗杀、谎言、欺骗来破坏各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广泛制造各诸侯国之间的摩擦,通过隐蔽战线的行动消弱对手。

大梁人尉缭建议秦王嬴政花钱收买各国的豪臣,破坏六国组织合纵;李斯被秦王嬴政任命为长史,负责隐蔽战线工作,金钱与利剑并用,花大价钱贿赂六国的豪臣,用剑解决贿赂不了的豪臣。这种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赵王想重新启用廉颇,但是被郭开进谗言给阻止了;李牧在前线率军阻击秦军,结果被郭开进谗言说要谋反,在军中被杀,导致赵国三个月内亡国。魏国大臣向魏王进谗言,导致信陵君被猜疑,最后饮酒作乐、郁郁不得志而死,因此信陵君死后,六国中再也无人能组织起有效的合纵,主动向秦国发动攻击。齐王建任用后胜为相,后胜收受秦国贿赂,极力劝说齐王不接受六国的求援,坐视六国逐个灭亡。

可以说,隐蔽战线成功极大地削弱了六国的实力,为秦军最大程度地减轻军事压力。

六是六国统治者的政治短见和昏庸统治

六国国君没有鸿鹄之志,思维方式上没有跳出原来固有的思维。他们的思维和秦国的旧贵族一样,他们的志向最多当个霸主。如同北洋时期,军阀割据,各个军阀之间纷争不断,军阀主的志向也就是偏安一隅,当一方诸侯罢了。

战国时期,六国国君中也不乏明主,但也都是昙花一现,多数都是目光短浅,昏庸无能。不像秦国一样, 自秦孝公至秦王嬴政,基本上都是有作为的明主,很少走出昏招。

另外,东方六国之间尽管明显感觉到秦国的压力,但各国之间的矛盾不少,赵燕之间、燕齐之间、齐楚之间、魏齐之间更是互磕很久,韩赵魏虽然同出于晋,摩擦也不少。每次合纵攻秦,都未必真心出力。要让六国真心抱在一起打秦国,很难。

读史以鉴今,当今漂亮国的一些作法,与秦王国的作法是否有类似之处呢?当今国际格局和政治形势,与战国时期的国际格局和政治形势相比,是否有类似之处呢?又是否有借鉴意义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9
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强大的政治制度:秦国采用集权制度,将整个国家纳入巨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下,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性和稳定性。2. 先进的军事技术:秦国以战争为主要手段,采用步兵和工程兵团相结合的战术,使得其军队在战争中拥有很强的战斗力和适应性。3. 精密的法律制度:秦国制定了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法规,对桂林配合国家统一,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有序。4. 科学合理的经济制度:秦国实行一种“均田制”,让贫苦农民有土地耕种。此种制度,鼓励农民生产粮食和副产品,从而确保了各地的粮食供应,维持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综上所述,秦国能够一统天下主要是因为其有着先进的政治制度、军事技术、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些优势使得秦国在历史上成为了强势国家,得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统了天下。
第2个回答  2023-05-14
在秦国时期,秦始皇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统一中央集权国家,这得益于它的深厚的文化和政治基础。首先,秦国有强大的政治领袖,如秦始皇这样的重要人物来领导统一王朝。与此同时,秦国制定了一系列极其有效的法律和纪律,进一步稳固了其统治地位。其次,秦国优秀的军事力量也是它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秦国的战略家和统帅不断推进秦国的领地扩张,利用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最终征服了所有敌国。最后,秦国在经济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推崇优化的管理体系,让商业和贸易在国内更加活跃,从而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综上所述,秦国有着强大的文化、政治、军事和经济优势,以至于其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了第一统天下的王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