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大棚温度过高菌丝倒流怎么房治?

如题所述

 1.选择合适的栽培时间。平菇生长需要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而温度是控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平菇菌丝生长温度为5℃~32℃,最适温度为22℃~26℃。外界温度过高,平菇菌丝停止生长甚至死亡,致使杂菌大量发生或栽培失败。据试验,在PDA培养皿内,温度超过34℃,平菇4195菌丝生长速度迅速下降,温度达38℃,菌丝停止生长。平菇子实体形成温度为5℃~30℃,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在平菇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一定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5℃以下、32℃以上平菇的子实体很难形成,并且,高温条件下,即使子实体能够形成,畸形率也很高,表现出菌柄长、菌盖小、纤维素多等性状,商品价值较低。因此,在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要选择合适的栽培时间,早秋栽培,一般在当日最高温度稳定在32℃以下时开始投料生产。
 

 2.选择耐高温品种。平菇品种按子实体分化与生长的适宜温度划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广温型四类。不同类型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以及抗病、抗杂性不同,在栽培时间上有一定差异。高温季节或早秋生产要选择高温型品种或广温型品种。高温型品种出菇温度为10℃~30℃,该类品种适应性较强,多呈灰白色,菌柄较长,品质一般,少数品种品质较差。广温型品种出菇温度为5℃~30℃,该类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生产中应用较多。我市早秋平菇生产一般选择平菇驻研2号、平菇99、平菇650、灰美2号、4195等品种。在选择适合当地耐高温品种的同时,也要注意选择活力较强的优良菌种,以增加对高温的耐受能力。
 

 3.选择熟料和半熟料培养料处理方式。平菇培养料类型主要有生料、发酵料、熟料3种,不同培养料处理方式栽培平菇的特点不同。高温季节生产,宜选择熟料和半熟料的处理方式。熟料栽培具有投资大、耗费能源、接种环境要求严格、劳力投入多,但出菇整齐等特点;半熟料栽培具有灭菌时间短、开放式接种、感染率低、用工少等特点,两种培养料处理方式在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熟料处理一般在灭菌仓内底层袋温达100℃时维持12小时;半熟料处理一般先进行短时发酵、再进行短时杀菌。常用工艺是,培养料预湿并混拌均匀后,建堆发酵,当料堆温度达60℃时维持24小时翻堆,翻堆1~2次即终止发酵。经短时发酵并装袋后,把料袋装在灭菌仓内层架上,通入蒸汽,当底层平菇料袋温度达95℃时停火,自然焖制8小时后出锅。
 

 无论采用哪种培养料处理方式,平菇接种以后均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菌期间袋温,确保菌袋温度不超过34℃,不能长时间超过32℃。

  4.选择合适栽培设施。高温季节栽培平菇,选择能满足平菇生长发育需要的栽培设施尤为重要。可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地下室、山洞、人防工程及半地下式菇棚等降温效果好、有通风、补光条件的设施。人工建造平菇生产专用大棚,要充分考虑平菇喜阴喜湿、少光好气、中低温出菇的特点,气温较高时,能够降低大棚内温度,如棚顶覆盖隔热效果好的厚棉被、反光膜等材料,塑料大棚脊顶上方1米处吊挂遮阴层、塑料大棚外喷水降温等。
 

 5.发菌期减少排袋层数,增加排袋间隙。或直接摆单层发菌。平菇发菌及出菇期间,菌袋均产生热量,菌袋堆放层数越高,排放越稠密,产量热量越多。为此,高温季节要减少菌袋排放层数,一般2~3层,增加排袋间隙,或直接地摆单层发菌,必要时,可对地面洒水降温。在大棚内通过电扇增加空气流通,也能有效降低袋温。
 

 6.采取早采、勤采的采收方法。高温季节,温度高、菇蕾生长快,要早采、勤采,以提高商品质量。一般在5~7层熟即可采收,同时增加采收频率,防止菇体生长过大,降低产品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