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达摩院员工的自白:达摩院为什么“放弃”自动驾驶?

如题所述

2017年10月,马云用富有诗意的名字明明阿里研究院为“达摩院”,他希望用自己对武侠的爱好修炼阿里,让阿里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进化成一家“科技公司”。马云对达摩院提出三个要求:“活得比阿里巴巴长;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必须面向未来、用科技解决未来的问题”。现在看,马云对达摩院的第一个期望已经开始瓦解。

2023年5月15日,达摩院自动驾驶团队全部并入阿里旗下菜鸟集团,达摩院不再保留业务和团队。坊间传闻,菜鸟集团只接收维持小蛮驴等业务的运营,且不会扩张发展。尽管阿里随后对达摩院自动驾驶裁员和项目缩减回应不是事实,但这些回应并不能打消外界对阿里向科技公司转型艰难的判断。

“阿里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商业公司,但未必是一家成熟的科技公司”,5月15日下午,一位曾供职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士感慨,互联网的兴起让阿里希望触及更多商业模式,尤其是传统商业体系,但科技属性公司的底层逻辑这次“教育”了达摩院,数据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什么是科技公司?什么是互联网公司?如果感性理解,科技公司是“传统的”,但并不是落后的。科技公司遵从的是对一种商业模式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一种商业模式最底层的描述与分析获取的成熟技术。当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取代旧的商业模式时,科技公司善于创造更优秀的模式,而不是颠覆商业模式的一切,华为就是典型的科技型公司。

和科技公司相比,互联网公司是互联网技术兴起的产物。互联网公司喜欢创造新的概念,甚至希望所有理念都是推翻任何一个行业模式的行为,一切基于互联网规则制定,不去探究任何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而是希望一切以互联网思维颠覆其他行业。

科技公司的核心理论是产品,企业无论如何创新,最后聚焦都是研发出产品或者服务,通过销售这些产品与服务换取利润。这意味着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研发,他的所有创新必须基于产品实现商品属性。因此,从开发初期,科技公司就要寻找商业底层逻辑,而不是单纯做供货商或将某部分商品落地内容交给其他企业负责。

互联网公司的特点并不是以产品为核心,许多互联网公司不直接向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例如O2O以及共享经济概念,这些商业模式以数据为中心,实体产品只是数据的载体。互联网公司认为有了数据就有了一切,或者有了用户就有了一切。正是因为数据和用户的多变性,导致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基础存在许多变数。大环境好,互联网公司就渴望统治一切。大环境差,互联网公司就会砍掉看不到盈利预期的副业,聚拢流量和用户服务主业。

科技公司强调在一个产业深耕细作,做长周期的投入和研发;互联网公司喜欢短平快,一旦更新不及时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典型代表就是出行领域曾经火热的共享单车与共享汽车。

马云一直想为自己带上一顶“科技公司”的帽子,这也是达摩院注册时刻意成立“科技公司”的原因。但在自动驾驶这条发展道路上,达摩院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灵魂”。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线所研究的无人物流车最早起源于菜鸟。2015 年年底,菜鸟组建菜鸟 ET 实验室,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发无人物流车,为阿里的电商业务探索科技对人工的替代,由陈俊波领导。2018 年,阿里的物流无人车项目实际上是两个团队在同时推进。为避免浪费资源,阿里最终在几个月内让陈俊波的团队从菜鸟体系剥离后完全并入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领导的自动驾驶团队,组成了一个大约 300 人的新团队。

达摩院许多前员工回忆,当时阿里对自动驾驶认知未必不对。在他们看来,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与互联网公司差异越来越大, 但在2年前,自动驾驶系统与互联网或者跨界业务共同点很多,L2级智能驾驶技术都聚焦在2D3D等领域,都是检测障碍物、监测到灯或线进行3D呈现,只是数据考验点不同,需要大量数据训练平台。如果自动驾驶停留在这些数据领域,阿里达摩院是有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的。

但是自动驾驶发展到现在开始进行复杂、前瞻的路况处理,例如十字路口等复杂场景进一步考验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舒适型和延时性三大要素升阶,数据感应必须与整车反应进行紧密结合甚至同步开发,这就需要互联网公司向底层科技公司转型,与整车进行深度捆绑。恰恰是这一点,成为达摩院面向乘用车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软肋。

至今,人们围绕华为在汽车圈的强势不断争议。但在很多技术人士看来,华为的强势为的是更好落地自己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和互联网数据公司不同,自动驾驶不是光靠数据测算感知就万事大吉,一定要与整车进行严密的整合。没有整车底层反应数据,感应数据的功能就是零。因此,华为必须对汽车合作伙伴进行强势控制,让其交出整车数据,从而进行兼容开发,实现最终自动驾驶系统落地。内部有消息称,华为完全按照整车制造体系开发产品,一旦时机成熟,华为可以马上动手造车,不受其他车企制约,这是科技公司的做事风格,华为的模式是底层硬件技术为先。

相比之下,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更像是为感应数据寻找买家的业务。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致力于研究机器学习、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感知、决策规划、定位等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实现产品化、规模化、商业化。几位曾经在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实验室工作过的技术人士表示,达摩院过去给人的感觉是钱多、人才多,因此做的事情不会考虑所谓行业前景,希望自己朝着微软、谷歌迈进,但现在看,连华为做的都很辛苦,达摩院放弃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也是对一个行业清晰的认知。

一位供职于其他整车企业的达摩院前员工表示,现在,自动驾驶底层逻辑在趋同,但门槛越来越高,企业围绕底层反应系统所做的一切智能驾驶验证等工作都十分复杂,需要各个车企结合整车等资源进行同步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数据应用和体验上做的更好,场景铺设更全面。就像小鹏汽车在中国智能驾驶领域围绕整车系统做得最早成熟度最高,智能驾驶的阶位在国内车企中也在前列。

小鹏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是目前科技与互联网两个领域公认整合成熟度较高的智能驾驶系统

据他介绍,现在所有车企都在自研自动驾驶,即使还在外购的企业也开始自研。只有自己做才能把算力挖掘得更充分,外购很难把数据与自己的系统兼容成一个很流畅的产品。一旦产品规模提升,如果想升级更多场景或系统,外购是不能提供及时有效帮助的。另外,与达摩院合作自动驾驶开发,意味着车企每辆车都需要与他定制合作,让任何一个具象产品公司都不可能承受这些重复性开发成本和无穷无尽的升级成本。

回忆达摩院创建高峰时,许多工程师称内部大家都在讲商业模式,讲如何推广,很少有人讨论技术。如果当时把产品如何落地想的更具体些,达摩院自动驾驶项目可能不是现在这样。在他们看来,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业务回归菜鸟,表明阿里仍在做物流领域的智能驾驶,例如小蛮驴和大蛮驴,只是将私家乘用车智能驾驶板块暂时停掉,这与最近几年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转型有关。现在互联网没那么热了,互联网公司也需要聚焦主业。

至于面向乘用车市场的智能驾驶技术,许多达摩院前员工认为未来第三方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小,各个车企都会把这部分当作灵魂一样守护起来。达摩院不会是最后一个暂停乘用车智能驾驶研究的互联网公司。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