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如何按照成分找平替?

如题所述

现在很多商家啊,都在铺天盖地的宣传,这个产品,添加了烟酰胺,天生黑皮也能逆袭冷白皮!那个产品,添加了明星成分二裂酵母等等,大牌平替,同样成分省好几千!但实际上买回来效果却很一般,这种套路我见多啦,今天教你几招,避免被护肤品营销套路。

👉如何分析护肤品成分表?

1️⃣成分表四个基本原则:

🔸全成分必须标出

🔸按含量浓度书写

🔸有固定的INCI名称(按照“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规范的统一中文名称)

🔸1%以下浓度的可以不按顺序书写(俗称1%分割线)

2️⃣看1%分割线,可以判断成分是否达到起效浓度

根据国家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贴标准规定:

“如果成分加入量小于和等于1%,可以在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后面按任意顺序排列成分名称。”什么意思呢❓

如果一款商品广告上都在主打烟酰胺美.白,但成分表里烟酰胺却出现在1%分割线之后,那它宣称的功效只是个噱头

因为烟酰胺要达到美.白效果至少也要1%以上了,甚至有添加到5%的,可见这款产品靠小于1%的烟酰胺美.白是不能指望了😳

3️⃣如何找到1%分割线?

通常找到成分表中的防腐剂、增稠剂,就是找到了经典的1%分割线

防腐剂判断法

防腐剂和香精添加量一律不能超过1%,有的会小于0.1%甚至更低

常见成分:苯氧乙醇、羟苯×酯、EDTA二钠..

增稠剂判断法

增稠剂添加量一般都不能超过1%,过量会导致产品质地太稠而无法使用

常见成分:黄原胶、卡波姆、羟甲基纤维素..

当然,1%含量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视黄醇在化妆品中的含量一般会被控制在1%以下,在此低浓度下,产品不仅有.效,还有安.全保障,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哈~

👉不能做表面成分党,成分并不是浓度越高效果就越好

配方是一个体系,浓度是一方面,还与技术、浓度、工艺、原料等因素相关,多种成分搭配协同,是可以达到1+1>2效果的

👉即便是同样的成分,也可能因为原料供应商不同,造成效果差异巨大

比如荷兰帝斯曼的烟酰胺,原料纯度可达99.9%,而国产供应商原料纯度通常只能达到70~80%,那即便你添加很高的含量,效果也并不能媲美高纯度原料,并且也会增加皮肤刺激度。

❤️分析成分表,在一定程度上会保证我们不被营销套路坑

但并不能只看成分就对一款产品下定论,每个人的肤质不同,使用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对于学生党或不打算在护肤上投资的伙伴们,没啥窍门,就是尽量往一个集团内去找,同样的技术加持和成分配比多少也不会肥水留给外人,然后再比较成分,不要太过计较肤感。

🔹【三多樱花瓶🆚生机小粉瓶】

作为水杨酸衍生物的4msk,三多集团这些年历经革新,樱花瓶也是个雷打不动的日系美白经典,肤感柔润绵密似轻薄乳液。小粉瓶百元级能尝试并感受下同是4msk+vc衍生物+植提这种思路,加上质地水润夏天油皮也无压力,这波平替,不亏。

🔷【小黑瓶🆚黑精华】

欧娘娘这两年没有放弃成分市场,自家的底牌也开始下功夫。绕不开这两个黑瓶子的较量,二代小黑瓶革新后,肌肤微生态这个概念玩起了高端,要提高肌肤自身的修护能力。黑精华也不甘示弱,完善自身质地紧跟黑科技和先进理念,在我身上差异并不算大。

🔷【小灯泡🆚小白瓶】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二者相似的香味。又是组同集团的美白较量,光感小白瓶算是平价里以烟酰胺为主的美白通路比较全的代表了。小灯泡赢在pitera上,肤感和保湿力略胜,加上二者本身烟酰胺浓度差异不算大,不较真的,想试试烟酰胺的,这波平替,不亏。

🔷【色修🆚小绿瓶】

着色剂导致色修的绿色,质地略粘,但不妨碍是款退红舒缓的好精华。小绿瓶大致成分无异,但胜在肤感,清透的银耳汤质地,不粘,放白天用也没啥负担。整体来看二者对易敏感泛红和痘印都有改善作用,质地和肤感略有差异,这波平替,不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2
护肤品按照成分找平替是一种比较科学、绿色的选购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产品的成分和使用效果,避免选择对皮肤不良的产品。具体步骤如下:
1. 查询护肤品成分:先查询所选护肤品的成分表,一般可以在产品的包装或相关官方网站上找到。
2. 了解成分特性:对于成分名称不知道或不熟悉的,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成分特性、作用、安全性等方面信息。
3. 比对成分相似性:将所选护肤品的成分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进行比对,看成分库是否相似、相同,如果相识高,可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皮肤需求的品牌。
4. 了解成分效果:了解成分的作用特点是否符合自己皮肤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对肌肤有刺激作用的成分,如酒精、化学防腐剂等。
5. 避免过敏反应:可按照成分表寻找过去使用过的产品中出现过不良反应的成分,对避免对这些成分敏感。
总之,了解护肤品成分、查找相似性、寻找适合自己皮肤需求的成分和避免过敏反应,是护肤品按照成分找平替的重要步骤。
第2个回答  2023-11-22
找商家投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