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少、没人带、出成果难,如何解决本科生找科研的尴尬困局呢?

如题所述

进入大学之后,尽早的参加科研项目可以让你更快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或者是不适合。

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在国内找一个好大学实在太难了,出国的话可能希望会更大一些,事实上是什么呢?即使漂洋过海读一个好大学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人次。2018年留学人数突破66万人次,其中自费人员占比90%,2019年之后这个数额可能会持续增长。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录取名额一定的状况下,好的大学录取门槛也会不断攀升。国内大学本科生做科研的尴尬状况在于参加科研机会少,没有专业导师带路,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然没有好的成果。

一、国内本科生的尴尬状况

在美国,几乎每一个一流研究型大学都有一个本科生研究项目,可是在中国,本科生参加研究项目的就非常少。调查显示国内高校本科生在科研阶段参加过科研的学生比例大概是68%,而普通大学参加过科研项目的比重更低,仅仅36.8%。不同的学校氛围也不同,等级越高的学校提供的资源也越好,很多人希望通过迈入科研的门槛,未来能多一个人为自己指路,可是这样的想法往往会落空,进入科研项目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人带,进入实验室之后只能随着自己的心思自由生长,课题组里的学姐学长都很忙,没有时间带本科生,自己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只能靠着自己摸爬滚打的摸索,一年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二、如何处理本科生在科研项目上的窘迫状况?

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在尽可能的创造优良的条件,鼓励本科生做科研项目,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本科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增长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未来毕业论文的质量。可是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之后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四年之后是直接就业还是考研出国,这个时候参与一个科研项目,可以让你尽快的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如果几个月下来,自己比较适合科研项目,就可以尽早的培养科研素养,为自己未来读研期间打下夯实的基础,毕竟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了解内心的声音,才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上。

所以即使面临着没有人带的压力,很多本科生还是会选择积极尝试,尽可能的争取学校有限的参加科研机会,说到底,他们都是为了未来毕业之后更好的就业,毕竟那些有科研经历的学生,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中会多一笔,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就是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0
首先国家应给予所有本科院校足够的科研资金,防止本科生由于没有相关设备而导致的科研停滞,其次应增强本科院校自主创新方面课程的普及力度,今儿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水平。
第2个回答  2021-01-20
本科生找科研难还是需要大学能够在本科时期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培养,让导师带着学生科研,可以让学长带学弟科研,总之要让学生真正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第3个回答  2021-01-20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本科生能获得更多的科研机会。
第4个回答  2021-01-20
国家要大力创造科研立项的机会,这样才能让更多本科生投入到科研项目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