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没读过,有几分史实?

如题所述

路遥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断奋斗的传奇人生,他是众多草根阶层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典范。在《路遥传》中,作家厚夫如是说道。

路遥是从饥饿中长大的孩子,少年的他常常饿得发疯,时常飞奔到野外找野雀蛋和能吃的野果子。在他上学的时代,食堂的伙食被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而他常常连丙菜都吃不起。那个时候的他,或许就曾期盼过自己的生命中能出现一位如郝红梅般的女同学。

大家初读《平凡的世界》,想必都曾被孙少平与郝红梅的故事所打动。那因贫穷而生的羞怯,那真挚的情感,那对时代的记录,那激人向上的正能量,由此揭开序幕,延续整部作品。在《平凡的世界》问世之后的三十多年中,这部作品不知激励了多少读者,尽管作者路遥早已怀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路遥离开的时候,是带着很深的遗憾的。尽管他在世的时候,就曾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在专业的文学圈子里,这部作品却始终不被看好。《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当时就有很多圈内人认为名不副实,如今也依然如此。

《平凡的世界》的这种命运,早在它问世之初就被注定了。在绝笔之作《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回忆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历程:从1982年到1988年,经过3 年艰苦的准备和3年艰难的写作,他亲自深入最艰苦的的地区取材,阅读了10年间的大小报纸和近百部经典著作,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不分昼夜地写作,一度曾写到吐血,用生命做代价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但是,这部作品面世后遭遇的不是如潮好评,而是无情地拒稿。1986年春天,路遥听说《当代》的一位编辑来到西安组稿,而且他还是一位出自底层的矿工子弟。路遥心想,自己写的是底层生活,一般人可能不喜欢,但同样出自底层的人很可能会被打动。于是,路遥怀着寻找知音的心情把稿子交到了那位编辑手中。

那位编辑,就是后来文学圈中的著名专家,主流文学期刊《当代》的主编、副总编周昌义。以周昌义当时的资历,是很难接触到路遥这样的大作家,更别说审路遥的稿子了。要知道,当时的路遥已经名动全国了。


早在1980年,《惊心动魄的一幕》就荣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79-1980年度《当代》文学荣誉奖。1982年,《人生》首印13万次,之后有数次加印,销量达数百万次。当然,路遥并没有因此发财,他的稿费一次性结清,仅仅是1300元。


第二年,《人生》获中国作协的“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36岁的路遥与贾平凹、陈忠实当选为陕西作协副主席,三人合称为陕西文坛的三驾马车。事实上,还没有写出《白鹿原》的陈忠实、还没写出《废都》的贾平凹,名气不如路遥。

不过,路遥虽然已经名动全国了,但对于《平凡的世界》却不是特别有信心。因为当时流行的是先锋小说、现代主义叙事,他这种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违背潮流的。因此,路遥才怀着寻找知音的心情主动找上了年轻的编辑周昌义。


此外,路遥还提出了三个要求:一、全文一期发表;二,头条;三、大号字体。这三个要求是通过别人转达的,看起来是有些过分,但也不是不容商量。

不过,周昌义看完初稿后,并没有跟路遥商量怎么刊登的问题,而是直接做出了退稿的决定。在周昌义看来,《平凡的世界》不配发在《当代》上,因为自己根本读不下去。对此,周昌义在十五年后回想起这件事时曾这样说道:


还没来得及感动,就读不下去了。不奇怪,我感觉就是慢,就是罗嗦,那故事一点悬念也没有,一点意外也没有,全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实在很难往下看。读书跟吃饭一样,是为自己享受,不是给别人看的。无独有偶,后来陈忠实的 《白鹿原 》,我也没读下去。得了茅盾文学奖,我也没再读

周昌义还说,他当时知道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非常艰辛,住到煤矿,每天写作通宵达旦不能说妻离子散,但确实是呕心沥血。为了不伤害路遥,他没有直接对路遥说自己看不下去,而是以“无法满足那三个条件”为由退稿了。


周昌义认为,自己这样做是非常厚道的,顾全了路遥的面子,给了路遥台阶下。路遥提出这三个要求,其实也是为了避免使自己难堪。要是周昌义直接说自己看不下去,估计路遥要气得吐血。况且,当时《当代》也确实有很多远比《平凡的世界》要好的作品等着发。比如陆天明的《桑那高地的太阳》、张炜的《古船》、柯云路的《夜与昼 》、李杭育那部在后来被封杀的长篇。

周昌义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当代》编辑部又特地组织了一个研讨会,并对周昌义提出了批评。批评的倒不是周昌义拒绝了《平凡的世界》,而是不该由周昌义拒绝。周昌义虽然受到了批评,但却很高兴,因为这证明不是自己没眼光,只是越俎代庖做了决定。


《平凡的世界》被《当代》拒稿,对于路遥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沉重打击。他本是怀着寻找知音的心情找上周昌义的,但对方明显不能理解自己这部作品,这种打击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不被对象的父母认同。此外,《当代》拒稿的消息在圈中传开了,《收获》、《十月》等顶级期刊也不会冒风险去发《平凡的世界》。要不然,别人会说它们是在捡破烂。

最后,《平凡的世界》发表在了广州的《花城》杂志。《花城》也曾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文学期刊,被称为“四小名旦”之一,但在那个时候已经比较边缘化了,渐渐退出主流。路遥把作品发表在《花城》上,实在是无奈之举。谁不想自己的女儿嫁得好一些,谁不想自己的作品发表在最好的刊物上?在当时,一部小说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几乎决定了未来的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1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史实非常高,它讲述的是一个年代真实发生的故事,这本书非常的接地气,激励了很多迷茫的人。
第2个回答  2021-04-01
有个7分的真实,这部作品整体上来说还是很符合当时那种时代背景的,但有些东西也是美化了的。
第3个回答  2021-04-01
片子里有很多关于农村的政策。这些政策应该是是真实的。而孙家和田家的故事是虚构的。
第4个回答  2021-04-01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状况所创作的。也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中的创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