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价格翻倍!新能源车市场,开始“割韭菜”了?

如题所述

在日常消费中,“刺客”现象越来越常见。从几元的雪糕到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元的“雪糕刺客”,价格的飙升令人咋舌。几十元的防晒衣就能满足基本的防晒需求,但在添加了所谓的科技成分后,价格飙升至上千元。还有一种“刺客”行为,不在于价格昂贵,而在于突如其来的价格提升。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起初通过各种优惠吸引用户,如今使用一次共享单车起步价1.5元,使用半小时共享充电宝起步价4元。这种“刺客”行为今年已蔓延至新能源汽车领域。
自7月以来,郑州、广州、上海、青岛、重庆等地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在网上反映,所在地的充电桩充电价格有所上涨,部分地区高峰时段涨幅甚至高达87%。用车成本较低是许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初衷之一。充电价格上涨让他们感到困扰,尤其是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为了节省费用,纷纷选择在凌晨低峰期充电。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割韭菜”?
首先,我国充电桩数量一直在快速增长。从2017年至2022年底,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从44.6万台增长至521.0万台,复合增长率达到63.5%。充电桩行业还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迅猛。根据工信部对充电桩的规划,预计2023年至2030年,我国公共充电桩销量年复合增速仍将保持34.2%。然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更为惊人。2014年至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18万辆激增至687.23万辆。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6%,同比增长12.2%。这一结果导致了一个让许多车主被动的局面:车多桩少。2017年,车桩比为4:1。到了2022年底,车桩比为2.5:1,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约为7.1:1。数据显示,超过50%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没有自己的充电桩。这给了公共充电桩涨价的底气。
有网友曝光,上海某地区的充电桩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段,过去充电桩的价格为1.15元,现在涨至2.15元,涨幅高达87%。据顶端新闻报道,不少新能源车主称,郑州市内几乎不同品牌新能源充电站都迎来了涨价。即使在最便宜的谷电阶段,每度电的充电价格也从原来的0.45元上涨至0.73元,白天最高电价逼近2元/度。类似于特来电、联合等品牌充电站,充电价格都有上涨,涨幅在30%以上。看似微小的涨价,却让许多人感到不适。郑州的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吐槽,几乎一夜之间,郑州市新能源充电站充电价格普遍上涨,整体使用一度电需要多花三四毛钱。别小看了这几毛钱,一个出租车司机算账说:一天下来就是多花十五六元,一个月就得多花四五百元。另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充一次电,贵了一包烟钱。”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充电费用2元/度计算,每公里大约需要0.3—0.4元。而价位在20万元左右的迈腾、帕萨特等车型,每公里油费约为0.49—0.65元。新能源汽车的用车费用,正在向燃油车靠近。
涨价背后,充电桩生意一直是一门苦差事。网上有一种言论,认为新能源汽车就像当初的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一样,完成市场布局后,就要开始“割韭菜”了。新能源车行业将来会不会“割韭菜”,尚不得而知。但至少现在的涨价,并非由于“割韭菜”这般简单粗暴的原因。比起阴谋论,涨价的真实原因其实十分清晰明了。首先是根据今年5月的通知,大型充电站的用电被划归到了工业用电中,电价规则改变。其次是分时电价、尖峰电价政策调整。比如上海为了引导车主错峰用电,今年7月至9月实行尖峰平谷4个时段电价,价格波动很大。如果是错峰用电,车主还是可以享受到低电价。最后更关键的原因是:充电站运营商一直在“赔本赚吆喝”。
A股上市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财报显示,2022年营收45.7亿元,净亏损2600万元;另一家电力自动化电源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奥特迅的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6亿元、-0.33亿元、-0.40亿元。特来电充电桩而且不要忘了,这样的业绩,还是在行业一直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产生的。迄今为止,充电站的生意就是一门苦差事。
2022年6月17日,能链智电CEO王阳在一次投资者线上交流会上,公开算了一笔账:“市场当中最主流的充电桩,单根充电桩的硬件成本平均是在4万多元,同时还要租场地、电力增容、施工、建设,这样算下来一根充电桩的成本大概在10万到12万。如果这根桩做到单枪一天100度电,平均可以充5辆车,平均下来差不多三年可以回本。”能链智电CEO王阳一天充5辆车,这已经算是理想情况下的计算了。也因此,理想CEO李想更是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绝大部分企业做充电桩都不赚钱。”前期支出大,然而盈利模式单一,利用率又无法保证,导致充电站的回本周期遥遥无期。涨价,就成了当下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有记者以司机身份询问价格上涨原因,一名充电站的工作人员说,并不是自己一家涨价了,是周边都涨价了。该工作人员甚至表示,如果他们充电站不涨价,会遭到其他充电站的联合抵制,充电平台还会把他们充电站从平台上下架。
对于充电涨价,电车车主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一方面,即便是涨价后,相比油车,电车的用车成本还是有明显优势。比如在充电涨价的同时,油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7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也分别提高275元、260元,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迎来今年首次“三连涨”。再加上,充电涨价主要是针对高峰期、尖峰期的电价,低谷和平峰期充电并没有太大影响。
另一方面,维持新能源车的低使用成本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飞速发展,这也是我国在汽车产业上奋起超车的绝佳时机。高性价比,则是新能源汽车打动大众的关键武器。所以在国家出台的多项促进消费的措施里,都提到了“鼓励充换电设施运营商阶段性降低充电服务费”“降低新能源车使用成本”“加大对新能源车充电的价格支持”等类似表述。为了产业更好地发展,降低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是自上而下的共识。
此外,比起涨价,应该还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各方需求。阻碍充电桩发展的因素不是电价和投入,更多的是布局不合理、充电慢之间的矛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自然不必多说了。与此同时,更要考虑到如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