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首先第一个方面学习上。大家可能对孩子的学习是尤其的关注和在乎,非常大的原因在于如今的社会上,如果学习不用功,就连最基本的敲门砖或者跳跃的资格都没有,这事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在苦恼和烦闷的一个问题。那今天小编就要给大家说如何在学习上激发孩子他的潜力。

首先,第一个是请教。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请教别人问题,这首先在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如果对自己的认知有很谦虚的态度,他就会请教别人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一些思想的交流,可以让我们彼此之间都学习到一些东西。

第二个思考,孩子在学习方面一定要学会思考,只有当他开始去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开始喜欢上这一个学习,如果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连思考的空间都没有,那就说明他对学习的态度其实是不好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探究,如果在前面两个方面进一步深究和加入的话,那就是在学习方面进行探究,他这个点在于他的兴趣和出发点,如果他可以在学习上面更上一层楼进行探究的话,那就说明孩子是非常在学习方面是非常独立的。

第二个大方面当然就是生活。生活方面一定要让他学到务实劳动和赚钱,只有从这三个小方面出发,才可以让他的生活变得非常的充实和多彩。首先务实就一定要让他明白,什么事情都必须脚踏实地的干,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可以收获到自己种下的果实。第二个方面劳动。要让他明白劳动和学习是互相联系,互不隔离的,只有通过劳动的学习了,那么才可以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第2个回答  2020-12-03
想要让父母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当然是要有充足的时间去陪着孩子了。

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而且要关心他的意识中心。还要关心他的精神状态方面的事情。

平常多陪着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之类的。多给他讲讲故事,让他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跟孩子在一起多运动运动,比如说踢毽子,打羽毛球,跳绳等等。这些亲子互动会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和孩子多出去旅旅游,这样孩子的眼界会更宽阔。会看到和本国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是有很大意义的。
第3个回答  2020-10-07
父母首先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吧,爸以前玩麻将都玩儿10块的,现在为了供你念书,改玩儿1块的了。成为智慧与信赖的象征,他意味着引导人生方向的指路人。也就是说,良师益友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就是值得信赖、追随和模仿的对象。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在平时,我们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事业从不懈怠,从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面镜子。并常对他说,要想别人对你好,首先你得对别人好;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常常引导他在班级里与每一个同学都要和睦相处,要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乐于帮助同学,让他明白只有自己喜欢同学,同学才会喜欢自己。让孩子养成正直友善、勤奋上进的良好习惯。学校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酷爱运动的他与学习同步,所以本届县运动会他代表学校参加了100米、1500米的径赛,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作为家长的我不管他成绩如何,我们都非常支持他能把自己的闪光点表现出来。二、用心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一年前,李捷免费考入万豪英文中学,离开了宠爱他的爷爷奶奶和严格要求的爸爸妈妈在校住宿,要到周末才能回家。而且他比较粘我,只要一回来,就把在校事情跟我说个不停。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聊天。通过一年的努力,在七升八年级再次考入免费,而在八年级的第一次月考中,他获得了全级总分第五名。数学117分成为数学状元。好强的他拿着奖状回来后跟我说,“妈妈,我觉得物理最难学,所以考得最差才87分。”我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第一次接触物理,毫无头绪是正常的,慢慢掌握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多下功夫,妈妈相信你肯定能行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次中考物理99分,获得物理状元。高兴之余,我和他爸爸会指出他的优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寻求恰当的学习方法,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总是别人的优秀。”这句话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其实,成绩优秀的他也有调皮偏激的一面,记得刚开学不久,我准备下班时接到丘老师的电话,说李捷的魔方被上缴后放在办公室被同学不小心摔烂了,他知道后很生气,说要查出哪个同学摔的还要求赔,丘老师也不知道是谁干的,他就跟老师顶嘴不肯去上课。我挂了电话后想想,孩子发生这样的事必须当天处理。于是,马上和他爸爸开车冒着大雨来到学校,在走廊里跟他分析自己的错误之处、青春期冲动一样要受惩罚,要尊重老师、遵守校规,指出了他的优缺点。半小时后,他低着头流下了眼泪,承认了自己的不对,懂得了尊师重道和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用心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4个回答  2020-10-07
孩子一做错事,家长就开始惩罚。我们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责备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责备孩子时,如果我们只凭一时的意气用事,就不能让孩子清楚地明白到底“错”在哪点,那这样的指责不但对孩子没有用,而且会带给孩子很多错误观念和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例子一起来看看吧。结果和动机,哪个更重要?

  镜头1:明明很想帮妈妈做家务,于是就主动去端盘子,可是他在端盘子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把十个盘子打碎了。

  镜头2:玉玉很喜欢吃蛋糕。妈妈告诉她一天只可以吃1块,不能多吃。可是玉玉还想要,于是就趁妈妈出门买菜时偷吃了1块,结果不小心将橱柜中的一个盘子打碎了。

  以上两个孩子,你觉得哪个孩子更不好呢?

  如果我们将两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大多会认为“明明不好”。因为明明打破了“十个盘子”,打破盘子的数量比玉玉多,所以才不好,这就是儿童所谓的结果论。

  孩子往往只从结果的角度来考虑对错或严重程度,而不会从明明和玉玉的动机去看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的思维之所以停留在结果的角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母亲经常只是根据物质被损坏的程度来责骂孩子。

  当我们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而忽视孩子的动机时,我们就无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法体会孩子想把事情做好却失败时的感觉,当然就无法用体贴的心情去安慰孩子。这时,如果再加以严厉的责骂,“践踏”孩子的善意,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认为善意是不好的,自然就不会用善意去对待他人。

  孩子的善意,需要肯定和鼓励。当孩子的“善意”常常得不到我们的肯定和理解,那么他就会用负面、消极的眼光去看别人。以下的例子就很有代表性:

  镜头3:在幼儿园里,东东单手撑着墙壁站立,强强由前方跑过来,在东东前约两公尺处停下,跺着脚道:“你欺负我!”老师问:“怎么了?”强强说:“他故意挡我的路!”而站着的东东却感到莫名其妙!

  镜头4:丽丽很想坐下来,可是却找不到椅子,于是她就跑去对老师说:“是某某小朋友拿走了我的椅子!”

  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做呢?皮亚杰认为,父母应该尽早让他学习认识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中哪些是善意的。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肯定孩子的善意。尤其是当孩子不小心闯祸时,我们别急着责备,不妨体谅地对他说:“我知道你并不想这么做,你不是恶意的!”这种对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肯定是必需的,且有效的,将引导孩子朝正面、积极的方面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