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海军抱以厚望的大凤号航母,是如何服役三个月就沉没的呢?

如题所述

如果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军队,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他们那支曾经强盛到可以和美国海军进行交锋的日本海军。确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无疑要比日本陆军更为抢眼,尤其是日本海军的航母舰队,其中不乏优秀设计的航空母舰。但是在1944年的马里亚纳海战中,被日本海军抱以厚望的日本第一艘装甲航母,大凤号航空母舰顷刻间就沉没于海中。那么素以生存性著称的大凤号航空母舰,为何如此迅速的就战沉于海中呢?


如果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先要对大凤号航空母舰有一个认识。大凤号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始于日本海军在1939年提出的'丸四计划',也就是'第四次船舰补充计划',目标是新增一艘正规航空母舰,用以拉平自身和美国海军的差距。当时大凤号航空母舰的初始设计还不是一艘装甲航母,但加强防御的设计指标已经被确定了下来。后来日本海军以翔鹤级航空母舰为蓝本,在1941年7月26日,建造了日本第一艘装甲航空母舰,也就是大凤号航空母舰。


在1943年4月完工,1944年3月7日服役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全长260.6米,宽27.7米,吃水深9.67米,标准排水量29300吨,满载排水量37270吨。其整个舰身设计都是基于翔鹤级航空母舰放大而来,因此要安装厚达75毫米的装甲飞行甲板就会十分困难,为此不得不砍掉一层舰船内部甲板作为代价,这就导致了它的内部空间比翔鹤号更为狭窄,对于船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显得十分狭窄。


大凤号航空母舰最大的优点在于装甲飞行甲板的存在,可抵御俯冲轰炸机在700米高度以俯冲方式投掷的500公斤重的对舰用航空炸弹。但为了船只吨位不超标,所以大凤号航空母舰的侧面没有装甲保护。同时装甲飞行甲板的重量导致大凤号航空母舰的干舷较低,在满载状态下会导致飞行甲板高度距离水面只有12米,对舰船的操作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大凤号航空母舰的舰首采用了封闭式舰首设计,有效的恢复了船舰的操作性。


大凤号航空母舰的空间因为上述设计而十分紧张,但仍旧勉强维持了双机库设计,机库内部可使用防火百叶窗分隔,对火情扩散有一定的阻挡。而机库的侧面与顶端设有泡沫灭火器管线,可用于对船只内部的火灾事故进行灭火处理,消防管线阀门则安装在了发电机室。而大凤号航空母舰的航空燃油油库则有两座,分别部署在设置在舰体前后,约在靠近升降机的水面下舱间内。


如果从整体设计来看,大凤号航空母的设计是完美的。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日本的设计就如同英国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一样,在船身两侧上的防御十分薄弱,如果遭到鱼雷攻击的话,就很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失。在1944年6月19日的马里亚纳海战里,隶属于小泽机动舰队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忙于战机升空作业时,美军潜艇大青花鱼号对大凤号航空母舰发射了6枚鱼雷。虽然只有一枚命中了大凤号航空母舰,但也就是这一枚对大凤号航空母舰造成了严重破坏。


前文说过,大凤号航空母舰侧面没有装甲,如果遭受到鱼雷攻击很容易受损。大凤号航空母舰将航速加至28节进行右满舵规避,却仍旧在右侧船舷前部被鱼雷命中。这枚鱼雷对于船体的破坏谈不上十分严重,毕竟美军的鱼雷在性能上存在有一定问题,可大凤号航空母舰的先天设计存在误区,导致了舰首油库的输油管道受损崩裂,管道内的油气开始溢出。与此同时,因为鱼雷爆炸造成的损害,大凤号的前部升降机受损卡死,所有人都忙着处理这个问题,而忽略了油气泄露问题。


此时,大凤号航空母舰的情况十分恶劣,大量的油气从破裂的管线挥发至机库,机库本身又是封闭式的,所以无法让油气流通至舰船外部,导致油气在机库和舰船前部蔓延开来。更致命的问题在于,发电机室的船员已经油气中毒,无法抢修升降机线路或是启动通风系统,导致了油气在舰船内部进一步堆积。但凡此时有一点火星出现,舰船都会出现可怕的爆炸事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