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转社会化媒体营销

如题所述

一、好玩的段子

段子年年有,今年花样多。而围绕品牌、企业等创作的品牌段子,也因为软性植入、趣味性、去广告化等因素,没了广告的生硬,使得传播细无声。一句段子的效果,抵得过千言万语。

阿里上市后,有了最好玩的段子。“你有车吗?”“没有”“你有房吗?”“没有”“那还谈什么!”“我是阿里老员工”“讨厌啦,怎么不早说!

微信已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信你看。参加一个朋友闪婚婚礼,婚礼上司仪说:请新郎说一下结婚感言吧!这哥们儿停顿了一会,深情的看着新娘子说:“感谢马化腾,感谢微信,感谢附近的人……”

今年还有比较郁闷的就是“社会化郁闷”:一个女的拿了老公的 IPAD 到闺蜜家上网,结果发现 Wi-Fi 自动连上了;某人骂微博推荐系统:什么烂推荐系统,把我前女友推荐给我老婆,说你们有共同好友;一个女孩将前男友从Q删除了,过几天弹出提示:你可能认识他。女孩心想:妈的何止认识!

哈哈,好玩的段子,就是这样,能打动人,能传播品牌,这里的诀窍就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但又有更强的戏剧性。

二、借势凑热闹

其实,就是借势营销的一种,看到传播价值可以用就上,只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家都会玩了,集体参与。这有两个诀窍:一是要快,速度很关键,赶不上趟儿,热度就没了;二是要巧妙,就像2013年的“别闹”系列海报一样,环环相扣!

不得不说的一个案例,2014年10月,原淘宝旅行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新独立品牌“去啊”,品牌意涵浓缩成发布会现场的一页PPT:“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当事方”去哪儿一看,尼玛!来抢饭碗了~~公关团队马上做出了反应——“人生的行动不只是鲁莽的‘去啊’,沉着冷静的选择‘去哪儿’,才是一种成熟态度!”随后,携程、京东旅行、途家、爱旅行、在路上、看准、游心、周末去哪玩、百程等都加入了队列,一场拼公关+营销创意水平的战役打响。最牛要数驴妈妈,“去哪儿,听妈的”!

虽然,更名对阿里来说是一次战略和资源上的发力,但这次受益最大的则是众多的在线旅游市场的小品牌,总算走到公众面前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的业界狂欢是个好事,小品牌们心花怒放!

再看个案例,阿里注册双十一商标后,京东、国美、苏宁等众多电商玩家,围绕“改”这一主题,做的内容着实抢风头不小。这些不能使用商标的家伙们,当听到广播电视里几个嘉宾在唾沫横飞地讨论双十一的商标是否可以注册时,心里都爽死了!

三、玩一把公益

公益营销,不在于投入多大,而在于坚持,很多企业善于搞一时热闹。小公益,持之以恒,也可以让品牌充满温度,但要系统化、透明化、持续化,不断传播。

2014年最火的要数“ALS冰桶挑战”,一个席卷全球的公益病毒。活动规则就是,被点名的人要么在24小时内完成冰桶挑战,并将相应视频传上社交网站;要么为对抗ALS捐出100美元。因挑战的规则比较简单,活动得到了病毒般的传播,并在短短一个月内集得了2.57亿元的捐款。国内很多明星、大佬都纷纷参与,这里不再赘述。

这种参与性强的活动有几个特点:一是活动参与性强,门槛低;二是公益性质,在趣味性的驱使下,很容易激发内心的正义感;三是名人参与;四是释放表现欲,在众人的监督下完成的可能性更高。参照这些标准,不妨也玩一把公益营销。

四、“被制造”的话题

制造话题是优质内容产出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拿最近火热的西安某医院手术台医生护士自拍来说,一波三折,公众被舆论绑架,先是同仇敌忾,后又同情理解,这里面具有极强的话题性和眼球效应。还有平安夜当天,西安1所高校封校禁过平安夜,强制学生看中华宣传片,并打出“争做华夏优秀儿女,反对媚俗西方洋节”等横幅,此举在网上引发热议。

话题制造最爱“煽情”。曾经红火一时的#劝妹妹吃青菜#话题,融入了卖萌、内容真实、真情感人、借助热点等,尤其是真情实意,打动无数网友,几百万人共同劝妹妹多吃青菜。

今年谷歌的传播动作就很“温情”。“请给我爸爸放天假”就是这么一个神来之笔——“小女孩凯蒂用蜡笔写信给谷歌为爸爸请假,然后爸爸的上司就回信同意了”。

“亲爱的谷歌工人,你可以在我爸爸上班的时候,给他放一天假吗?比如让他在周三休息一天。因为我爸爸每周只能在周六休息一天。凯蒂。附笔:那天是爸爸的生日。再附笔:这是夏天(暑假)。”“亲爱的凯蒂,感谢你的来信和你提出的要求。你的父亲在工作上一直很努力,他为谷歌和全世界千千万万人设计出了很多漂亮的、令人欣喜的东西。鉴于他的生日已快到来,以及我们也意识到了在夏天挑个周三休息一下的重要性,我们决定让他在7月的第一周休假一个星期。祝好!丹尼尔•席普蓝克夫。”

这个童话般的故事让很多人感动,满满的人性触动了人内心最柔弱的部分,纷纷主动转发,觉得不是广告,还是正能量的故事。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上也有大量转载,Google搜索到的相关记录超过7500万条。

五、谈情感与玩情怀

基于感情色彩的沟通内容最容易触动人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很多广告人强调要潜入用户心智沟通的原因。2014年有两个此类案例值得分享:一个是可口可乐继“昵称瓶”活动后,又掀起了“歌词瓶”狂潮,从周杰伦到五月天,从世界杯主题曲到毕业季应景歌,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特定人群的喜好;二是历时两年时间锤子手机终于来了,罗永浩面对粉丝的“谩骂”和业内的唱衰,到最后的演讲“在屡次被黑的道路上,更加爱这个世界;即使不被他人理解,也并不放弃产品。”煽情言论边解压,边展现个人情怀,让不少消费者买账。

的确,音乐歌词作为“含蓄表达情感”的载体,将包装本身成为一种“自媒体”与受众情感沟通,容易引发共鸣;老罗面对“老罗用了两年时间,换来的却是一个笑话”的言辞,只能情怀依旧,无法去讲理,通过感性打动那些喜欢他的人。这在内容创作时是可以借鉴的方式。

六、“恶搞”的附和

还有一类内容是恶搞,而且搞得有模有样,比如造句,年年都会火几个。此前妈妈再打我一次,一组妈妈打女儿耳光和母女间对话的四格漫画图片网上走红。今年是“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红极一时,这个问句前被网友添加了一句“现在问题来了”,后面可跟“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也可引出其他要问的问题。这是许多故事晋级为段子的标配式结局。

另外,3月初,海尔公司为海尔兄弟征集新形象,发起“大画海尔兄弟”活动,呼吁网友在指定网站上传作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恶搞”海尔兄弟的作品涌入了网站,例如土豪版、好基友版、肌肉美男版等。虽然活动走向超出海尔的预料,但对品牌年轻化起了正面的引导作用,不管出发点如何,最终是要回到用户思维。

此类“恶搞”一般具备有趣、个性,并有极强互动性的特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对品牌年轻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推广手段要与时俱进,要能潜入目标顾客的心智,达到沟通最大化的效果。

七、心灵鸡汤玩条漫

有个段子说是斯诺登称,美国已窃取百万计中国人微博内容。其数据分析结果如下:35% 是心灵鸡汤,25% 是商业广告,30% 是冷笑话、贷款、复制手机卡监听小三等垃圾信息。奥巴马绝望地问:那剩下的 10% 一定是重要内容了?美情报局长:报告总统,剩下的 10% 是黄段子。也确实,朋友圈里基本都是被卖货的和心灵鸡汤刷屏了!

我是很反感心灵鸡汤的,跟成功学一样,听听还行,但别当真,就那些讲成功学的人算是成功了。伟大的安妮一条“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的条漫火得一塌糊涂,这碗理想调料里加了不少鸡汤,再有吐槽的情感绑架让无数人骚动不已,这TMD就是正能量呀!恨自己,为啥99%都是泡沫。当然,条漫的表现形式很值得借鉴,风格上偏重于卡通,也符合阅读习惯,郭斯特、使徒子、丁一晨等都有一批粉丝,就看你怎么玩了!

八、讲不一样的故事

文案创作一定要善于讲故事,这点要学学古人。公元前210年,陈胜和吴广在无法如期赶到渔阳戍地的时候,果断选择杀掉军尉,揭竿起义。可问题是大家如何相信他们,于是就有了写有“陈胜王”的字条放在鱼腹里,又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装狐狸叫,发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呼声。于是这群特殊的受众在一个精彩的故事下臣服,对故事的制造者言听计从。

还有同仁堂品牌的树立,治好了康熙的病,康熙题字等都是故事,不断的讲,大家都说牛。以及一张短短几年内创造了1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的尼斯湖水怪照片,虽然后来被证明是假的,但不消减人前去的兴致。

这都是老生常谈,不新鲜,最近比较火的一个内容是支付宝的植入文案,梵高为什么自杀?分析说主要就是穷,穷到连买张床的钱都没有,也请不起模特,画来画去只能画自己,还要靠弟弟提奥接济度日,最后说如果有了支付宝怎样怎样。有些恶搞,但故事讲的很流畅,值得借鉴。

另外还有动画、APP等植入,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大家看得累,我也写的累,就这样结束吧,开头写的啥都忘了,您且担待。

为了写这篇内容我家里人都不知道。为了写个案例我也是蛮拼的,也是醉了。我手机便宜,一百个赞都不给我!我和你们什么仇什么怨?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算了,我只想安静的当个美男子。就是这么任性,且看且珍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9
社会化媒体已经无处不在。
很多人在讲社会化媒体营销,但是我们要先搞懂什么是社会化媒体。我认为凡是具备社交属性的媒体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化媒体,博客、论坛等老牌社会化媒体自不必说,而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具备了社交属性。大家看看自己经常上的网站,是否有社交网站账号直接登录的按钮?看看这些网站的内容页,是否有社会化分享的按钮,社交网站账号是不是可以直接评论?我想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加入了社交属性,哪怕只是一个分享按钮,只要你能通过一次点击将信息分享给社交网站的好友,我就认为这个网站是社会化媒体。于是,现在所有的网络媒体几乎都可以称为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基础是关系链。
社会的构成元素是人和组织,而社会能够称之为社会的关键则是人及人、人与组织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链。现在已经是网络社会时代,那么在社会化属性日益增强的互联网中,关系链自然是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我们只有很好的利用了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才能发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营销一定要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既然知道了关系链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成败的关键作用,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关系链。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关系链,但是关系链的建立需要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显然,更好的手段是利用用户之间既有的关系链,在关系链的某一个点注入信息,通过关系网迅速传播。然而就像电流需要电压才能传输一样,没有传播动力的内容即使投入关系网中,也激不起一丝涟漪。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讲,最困难和最重要的就是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主体营销内容传播的启动方式多种多样。
营销内容有了传播动力,你只需要依靠自己的优势资源将内容的“石块”投入用户关系链组成的“池塘”中,涟漪便一圈连一圈甚至一圈叠一圈的迅速传播出去。而营销内容传播的启动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这要看自己的优势和能够利用的资源。可以是电视节目中的曝光,可以是网络媒体的报道,可以是微博大号的转发,可以是大量投放的广告,甚至是靠水军冲上的热门话题榜。只要能启动内容传播的程序,击中关系链中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传播的开端,这个开端可以是单点,但最好是多点同步启动传播,这样的叠加效应将很明显。
有了具备传播动力的内容,依托既有的社交关系链进行传播,加上社交关系链附加的高信任度,内容传递带来的营销效果只能让营销人乐得合不拢嘴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01

第3个回答  2020-02-15
1、社会化媒体运营人员,需要深入企业的产品设计环节,让本源的东西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更容易为消费者分享和讨论,并在关键环节适当的加以激励要素。
2、企业需要讲自身置于社会化媒体泛滥的背景下,整体考虑企业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策略,所以微博专员的名字,最好改为社会化媒体运营专员。
3、社会化媒体泛滥带来的变化是:每个人的发言极为容易,每个人的发言的传播可能和速度极大提升。也就是可以庸俗的说,口碑要素在传播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4、这意味着在社会化媒体泛滥的背景下,市场人的本质工作要回到帮助企业做好产品和服务,以此建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真正口碑,此为最大的根基。
5、缺乏真正能获得消费者口碑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人的其他任何的花活,都是在短期骗老大和自己,长期坑企业。
6、很多企业设立了专门微博专员,运营企业微博,但单纯的运营官方微博,是极大的错误。
7、那些整体被人吹嘘的所谓事件案例,其实只是社会化媒体运营的花活,是锦上添花,并不可持续,你需要不断的尝试,制造传播源头,并根据实时的观察情况去通过关键节点去放大。
8、用户是容易疲惫的,他们的口味会越来越重,社会化媒体运营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乃至更新机制。
9、新的社会化媒体出现的时候,尝鲜者的收益往往是最大的,比如在早期的新浪微博,一些现在看来很弱智的做法也能获得很大的收益。
10、社会化媒体运营的基础是构建持续稳定的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机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