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机镇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作为镇雄“东南大门”的泼机镇,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清雍正七年(1729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置上南乐善里,第四甲。
中华民国2年属上南区团,二十三年设为第二区,辖1镇10乡。二十九年改设泼机镇,辖8个保,108个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设为第二区,辖1镇2乡;1952年辖1镇13乡;1958年,改设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泼机区;1970年改为泼机公社;1984年2月恢复为区,改大队为乡,划陈贝屯归南台,划出中屯、齐心、头屯、青山、郭家河、柳林、平坝等7乡,新建中屯区。1985年,全区辖1镇13乡,有178个村民委员会,30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面积122平方公里。
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后,划出了亨地、长松林、堵密、关门山、摆洛、老包寨等6个办事处,设立亨地乡,改泼机区为泼机镇,下辖8个办事处,202个农业社。有汉、彝、苗、纳西各族居民15605户,72609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5人。田地55904亩。主产包谷、小麦、稻谷、烤烟、油菜。主要矿产有无烟煤、铁和硫铁矿。主要经济作物林木有木漆、核桃。
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后,全镇有22个镇直单位,辖8个村民委员会, 20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全镇共有人口79093人,其中农业人口77076人,占总人口的97.45%,人口密度为1133人/平方公里。
2006年4月乡镇撤并后,亨地乡成建制并入泼机镇,全镇辖14个村民委员会, 321个村民小组,16个镇直机关单位,26509户人家112936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45%,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102.6人,有白、苗、彝、蒙、汉5个民族。
2012年3月泼机村划出郎家院、邹家院、大坝子、吴家院、上街、下街、沈家院、邓家港口成立龙翔社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