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的思想保守问题

看辜鸿铭的生平,发现他基本从小是接受西式教育的,而且是在英国,为何他的思想偏保守呢,而且相当支持儒家思想

  A                                        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及成因

 

  20世纪初,西方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身上所体现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自信力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一、辜鸿铭及其文化保守主义

  辜鸿铭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诸如“怪儒”“怪人”“怪杰”等封号总是如影随形,其骨子里刻着传统文化烙印,却深受西方文明影响,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中西混和体。

  通观辜鸿铭一生的主要著述,其核心是全面维护中国传统文明,无情否定西方文明,鼓吹中国文化救西论。文化保守主义是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强势文化挑战的一种最初的本能反应模式,其主要文化思想特征体现在文化上的自我中心意识与极力贬低西方文化的价值。辜鸿铭对中西方文明的认识、评判与选择构成了他文化保守主义的特质和思想核心。 他认为文明就其根本而言是人的状态,真正文明的标志是有正确的人生哲学,而不在物质的进步。据此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走向一条太重物质的近乎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

  在他眼里,西方文明只是一种物质实利主义的文明,中国文明才是真正的道德和精神文明。这种以人的教养状态和道德水准为衡量文明的标尺,无疑是对当时西方普遍蔓延的一种以物质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评判一切文明的倾向的否定。当然,他却由此建立起中国文化和民族的优越感,以一种偏颇代替另一种偏颇,也是不足取的。

  二、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生成的原因

  辜鸿铭无疑是近代中国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小脚、辫子、纳妾等国渣的赞赏或维护也是事实。 问题是一个完全受到西方教育,通西学、精西文的人,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极端保守和“荒谬绝伦”?

  1、幼年家庭教育在辜鸿铭骨子中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辜鸿铭出生于清咸丰七年闰五月,南洋马来半岛西北侧的槟榔屿。其父辜紫云,祖籍福建,标准的中国人,操一口流利的闽南话。还能讲英语、马来语。辜紫云的妻子,标准的西方人,一口流利的葡语、英语。独特的家庭环境下,辜鸿铭受到了独特的教育,其是在东西文化双重熏陶下度过的童年时代,而更深层次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为根深蒂固:辜父常领其到供奉着祖先牌位的大案前,按时祭拜、叩头,再接受父亲的告诫:永远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同时其父还指着他脑后的辫子说:有两件事我要叮嘱你,第一、你不可信耶稣教。第二、你不可剪辫子。

  辜父的谆谆教诲,使其骨子里始终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这种基因对其归国后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传奇的留学经历

  精通西学的背景,使辜鸿铭更深刻地认识欧洲文化的弊病。正是由于其对欧美社会和文化的熟悉,使辜鸿铭对西方文明有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今日欧洲文明的基本谬误,根源于对人性的错误认识,即根源于人性本恶的观念。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欧洲的整个社会结构总要依赖于武力来维系。人们赖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宗教;二是法律。换言之,欧洲人民守秩序,主要依靠对上帝的敬畏和对法律的畏惧。这里畏惧本身就含有使用强权的意思。

  如此的教育背景使得辜鸿铭形成了视角独特而有价值的中西文化差异观

  3、为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代言人

  浓厚的爱国情感是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的又一成因,当时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尊严遭受空前打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受西方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视角。欧美人认为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所以西方汉学家的汉学研究不仅态度不端、水平低下,而且动机不纯,民族偏见显而易见。为维护国家权益和民族尊严,为了中国人的自我保护和不受西方殖民文化的侵袭。辜鸿铭强调文化本位,并以这种强硬的本位态度去批判西方。

  在近代中国,对于东西方文化都有了解而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学者,辜鸿铭算得上是第一位。他回国后就激烈抨击西方的汉学家和传教士。特别是对那些披着传教士外衣进行侵略活动的人更是毫不留情!

  他用英文撰文发表文章,每每引起西方人的震动,德国甚至成立辜鸿铭研究会专门研究他的思想。可以说,在当时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辜鸿铭是唯一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4、独立的人格、张扬的个性

  辜以辜疯子自居,在传统儒学已经式微,西学已然勃兴的情况下,以一个精通西学之人而服膺儒学,并身体力行。他甚至爱物及乌,在清朝灭亡后仍拖着一条干瘪的辫子,并对人们公认的国渣:小脚、纳妾、辫子、八股文、廷杖、随地吐痰等进行辩护,因而被人们视为怪诞。

  对此胡适曾有一段评论可供参看,他说:“现在的人看见辜鸿铭拖着辫子,谈着‘春秋大义’,一定认为他是向来顽固的,却不知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当他在壮年时,衙门里拜万寿,他却坐着不拜。

  虽然他对孔孟儒学有近乎病态的维护,但他叛逆的性格也注定了他对西方文化的嘲弄,其中并非仅仅为中国传统文化辩护,也有其求奇,不屑于与世俗为伍的怪癖。所以研究辜鸿铭的思想不得不考虑其独特的性格因素。

  三、他对西方文明的一段诘问,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深思

  你们(西人)凭什么理由说,你们比我们好呢?

  你们的艺术或文字比我们的优美吗?

  我们的思想家不及你们的深奥吗?

  我们的文化不及你们的精巧,不及你们的繁复,不及你们的细微吗?

  呶!当你们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进化的人类了。你们可晓得我们试过一个在世界的历史上唯我独尊的试验?我们企图不以武力管理世界,而用智慧。许多世纪以来,我们都成功了。

  那么为什么白种人会轻视黄种人呢?可要我来告诉你因为白种人发明了机关枪。……当黄种人会造和白种人所造的一样好的枪支,而且也会射得一样直的时候,你们的优点便要怎样了呢?你们喜欢机关枪,你们也将被机关枪判决。

  辜鸿铭身上所具有的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跃然纸上!读来令我们都无法轻松!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追问

就是说,他深知西方文化的弊端,而走向了绝对推崇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极端?

追答

  可以这样理解;但其绝对推崇传统文化也只是一个表象。
  事实上,他对中西文化的优劣心知肚明,但当时积弱积贫的中国,让他无法坦诚面对,为了民族尊严,表面上走向了维护传统的极端。是时代造就了辜鸿铭,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脱离时代背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