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法

如题所述

【关键词】 医疗机构 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入我国已有十几年,很多人对这一概念模糊,甚至陌生,以为是药品销售商研究利润的专利工具。2006年3月亚太专家聚会上海探讨药物经济学,得到政府部门和临床医生越来越多的重视。 1 药物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可行性方案 1.1 概念 药物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物费用的增长,为药品的市场经营决策和药品管理提供依据[1] 。 1.2 方法 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对健康结果的不同测量上。 1.3 药物经济学研究可行性方案 药物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时,应使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有显著性差异时(P<0.05),可用单个中间或最终健康指标分析的适用于成本效果分析法,否则应选择成本效益分析或成本效用分析法。医疗机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成本效果分析法。 2 临床研究程序 2.1 立题 分析素材,提出问题和确立研究的目的,立项命题。 2.2 收集材料的方法和结果 回顾性研究或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选择住院或门诊患者或住院、门诊综合就诊患者。与治疗方案相似的备选有效方案可并入研究和比较的范围。 药物疗效,无论是期望的效果还是不期望的不良反应,都应收集比较。若不良反应不影响方案成本和结果的构成因素,可忽略不计。 2.3 查阅、收集研究资料 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各种已有数据,包括财务凭证、收费单、贴现率等;考察结果,包括病历、检验和诊断报告单等。充分利用院内局域网搜寻、电话回访和信件、E-mail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2.4 计算治疗方案的终点成本 治疗终点,是对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得到治愈、死亡,转归后治愈,或未治愈等不同结果的决策分析。如果患者在1个疗程或观察期内药物治疗后获治愈,便不再耗费卫生资源。可其他尚未治愈的患者需追加治疗成本,治疗更长的时间。很显然,不同时段的治愈结果所耗费的资源也不同。 2.5 选用合理的药物经济学方法 治疗方案中药物疗效相近或相同,也就是说没有统计学差异,应选用最小成本分析法;疗 效有统计学差异的用药方案应选择成本效果分析法。 2.6 确定结果事件的概率 用于计算成本和决策分析。一是通过文献检索,如采用元分析法(meta-analysis),对药物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汇总,求得治愈率、不良反应率和转归率等结果的概率。二是通过医院或多中心的研究结果或历史数据,对上述指标的概率进行估计。 2.7 应用决策分析方法,计算成本效果比 比值越小越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决策分析方法是选择最理想治疗途径的一种定量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决策类型属于统计型决策,即决策者对未来发生的自然状态不能完全肯定,但其出现的概率可以估计,不过要承担一定风险,所以又称为风险性决策。 2.8 进行成本贴现或敏感度分析 研究时间超过1年就应将各年的成本进行贴现。贴现就是把将来的价值换算到现在的价值,换算比率称贴现率(discount rate),也叫折扣率,它是根据银行利率和物价指数综合确定,一般在3%~15%之间,计算公式为:C=Σ n t=1 C t(1+r) t。式中Ct为时间段内的总成本;r为贴现率;n为时间段的数目。 由于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参数测准不易,加之贴现率也是假设估计的,因此,考虑对结果的影响,还必须进行增量成本分析或敏感度分析,即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或者选择两个以上参数的百分比或增或减的变化来分析结果的灵敏度,使该项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信度更高。 2.9 报告结果 研究报告必须叙述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说明估计算术的理由,讨论方法的局限性,以便读者能理解和接受报告的结论。 2.10 参照药物经济学论文的结构撰写文稿,结题[2] 。 3 讨论 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者太少;有药物经济学专栏的医药杂志更是屈指可数。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药品定价,医保用药,促进合理用药等多方面发挥着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政府决策者来说,药物经济学是科学决策的保证,并且在干预和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文主编.药物经济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8. 2 胡明,张伶俐.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结构分析.中国药房,2005,16:114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