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中国古代有什么吉祥的含义

如题所述

1、“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3、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4、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扩展资料

吉祥物说鱼

用鲤鱼寄信

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例如,古人寄信时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寄递。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相传,更早的时候,人们以绢帛写信,把它 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

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

隋、唐二代,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时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故 又称为“鱼书”。使用此符时,把它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备双方符合作为凭信。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 身分,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

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 于年节灯会,它烛光闪闪,形象可爱。

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 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吃鱼的佳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年有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8

1.“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2.“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鱼水。比喻夫妻相得,或者男女情笃。《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3.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身分,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

4.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

5.作为食俗,山东的鲁菜菜系中有一道鱼肴“鸳鸯鱼”,常常作为婚宴的主菜,象征新婚夫妇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6.在上海、浙江宁波等地,农历年初有接财神的习俗。前者,把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作为祭品,号称“元宝鱼”。后者以锡盘供上两条黄鱼,象征金子,因为旧时当地人称金条为“大黄鱼”、“小黄鱼”;有的地方还把供后的活鲤鱼拿到江、河放生,寓意“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7.浙东一带和鱼有关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8、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类似鱼字口彩的还有:“金玉同贺”,画的是金鱼、荷花;“家家得利”,绘有许多人家买鲤鱼;“ 年年有余”,则用爆竹和鱼表现;“连年大吉”,有鲢鱼、桔子。

拓展资料

鱼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类赋予鱼以丰厚的文化蕴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门类。作为吉祥物的鱼

主要是指一般意义的鱼及鲤鱼、金鱼等。从远古狩猎、采集时代起,鱼一直与人类密切相关,甚至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自殷商末年已有池塘养鱼的说法。但系统的文字记载,最早还是见于春秋时范蠡所写的一本《养鱼经》。早在上古时代,鱼已成为瑞应之一。《史记·周本记》上载有周王朝有鸟、鱼之瑞。人们在捕食鱼的过程中,还形成了种种与鱼有关的风俗。《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妻。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以黄河的鲂、鲤喻宋、齐两地的女子,将食鱼与娶妻联系起来。这是因为鱼繁殖力强,生长迅速,象征着家族兴旺、人丁众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5

鱼在中国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之意,例如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鱼跃龙门等。

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鱼是“余”的谐音,因此,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在鱼形图案中,鲤鱼和金鱼的内容和形式较为丰富。就是因为“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而备受青睐。取其谐音,就有了大鲤鱼的“得利图”、“连年有余”图等。因为,鱼直接对应了人们对富裕、吉庆、求福的心理,含义处处得利、生活幸福。

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鱼”又和“玉”同音,含有浓郁的吉祥寓意和情趣,所谓“金玉满堂”,那是多么美好的生活乐趣和意境。

拓展资料:

说文解字

【卷十一】【鱼部】鱼

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凡鱼之属皆从鱼。语居切〖注〗《说文》作𤋳。𤉯,古文。

说文解字注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佀。其尾皆枝。故象枝形。非从火也。语居切。五部。凡鱼之属皆从鱼。

参考资料鱼 (汉语汉字)-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2
在农村过年,除夕之夜为什么一定要吃鱼,有什么寓意吗?

除夕夜吃鱼,很多人知道是图个吉利,叫做“年年有(余)鱼”。其实没那么简单,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除夕夜吃鱼总该有个说法吧。农村老俗话说“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且听以前的农村老人是怎么说的?


除夕夜吃鱼,除了讨个彩头,也是一种驱邪压灾的表达方式。在古代的农村,鱼可是镇邪用的,在图画中,房屋内墙上,房门上,贵子上都会有鱼的图象,就连现在的年画也还有。

因此,鱼在除夕夜,饭桌外面是用来镇邪的,饭桌上吃是为了图吉利招财。年年有余(鱼),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就是怎么来的。除夕夜吃鱼极有可能是来自对鱼的崇拜,鱼是水族,和龙族最近,生命起源于水。

要说寓意,吃不同的鱼寓意也是不同的,年年有鱼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比如鱼有鲫鱼,鲤鱼,鲢鱼,草鱼等,又该怎么说呢?这个农村老辈人都有说辞,吃鲤鱼呢有“利”就是“得利有余”,适合经商做生意的人家吃,吃鲢鱼呢有“连”就是“连年有余”,鳜鱼呢有“爵”就是“富贵有余”,适合所有的人家吃。

农村老俗话说,“三十晚上无外人”,一家子团圆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是少不得鱼的。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水煮,都是很好吃的。鱼肉清香鲜嫩,入口细腻,容易消化吸收。

有的农村人家,当家的主妇很聪明,在除夕做两条鱼,大年三十吃一条,大年初一再吃一条,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连年有余了。

我国城乡人民在很早以前春节就有吃鱼的传统,因为“鱼”的谐音“余”,象征着年年有鱼(余)。有些地方吃鱼也很讲究,鱼作为最后一道菜上桌,通常不吃而留着,寓意年年有余。还有一些地方除夕夜的鱼不吃鱼头鱼尾,将鱼头鱼尾留到年初,寓意新年有头有尾……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1、“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

“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2、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身分,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

3、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

4、作为食俗,山东的鲁菜菜系中有一道鱼肴“鸳鸯鱼”,常常作为婚宴的主菜,象征新婚夫妇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5、在上海、浙江宁波等地,农历年初有接财神的习俗。前者,把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作为祭品,号称“元宝鱼”。后者以锡盘供上两条黄鱼,象征金子,因为旧时当地人称金条为“大黄鱼”、“小黄鱼”;有的地方还把供后的活鲤鱼拿到江、河放生,寓意“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6、浙东一带和鱼有关的婚俗,新媳妇下花轿时,随手把些铜钱撒在地上。铜钱俗称铜子,新媳妇撒它唤作“鲤鱼撒子”,说是鲤鱼产的卵子多,意味着繁殖能力强,“子孙满堂”。

7、此外,明、清以来盛行的《八宝图》,八宝之一的“玉鱼”因为谐音的缘故被人宣扬为“吉庆有鱼(余)”,象征着年景好,丰稔昌盛。

8、人们喜闻乐见的鱼物图,类似鱼字口彩的还有:“金玉同贺”,画的是金鱼、荷花;“家家得利”,绘有许多人家买鲤鱼;“ 年年有余”,则用爆竹和鱼表现;“连年大吉”,有鲢鱼、桔子。

拓展资料:

祥瑞文化,表现了人类对于幸福美好追求的秉性,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也是幸福物得以孕育的基石。如蝙蝠--福,喜鹊--喜庆,鱼--富足有余等等。

同时,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

蝴蝶:蝴蝶纹色彩斑斓形象优美,蝶谐音“耋”,为八九十岁,有长寿之意。与“喜”字纹结合时,寓意“幸福长久”;与瓜纹结合,寓意“绵绵瓜瓞(蝶)”,子孙昌盛。

喜鹊:喜鹊是喜的象征,常与梅花相结合,寓意“喜上眉(梅)梢”。

蝙蝠:蝠谐音“福”,红色蝙蝠寓意“洪福齐天”。蝙蝠与双钱纹暗喻“福至眼前”。蝙蝠与寿桃寓意“福寿双全”。

鹭鸶:鹭鸶的“鹭”和“路”同音,常与荷花一同出现,寓意“一路和合如意”。而与瓶子、鹌鹑结合则寓意“一路平安”。

蜻蜓:清宫嫔妃饰品多用蜻蜓纹样,寓意“青春永驻”、“亭亭玉立”。蜻蜓与宝瓶纹样相结合,则寓意“清廷平安”。

螃蟹:螃蟹和芦苇组合,寓意“传芦”。旧时科举考试,甲科及第者,录其名附于卷末,用黄纸书,称为“黄甲”。一只螃蟹“一甲传胪”为状元,两只螃蟹“二甲传胪”为榜眼,三只螃蟹“三甲传胪”为探花。

仙鹤:唐代诗人王建《闲说》诗云:“鹤寿千年也未神”。因鹤、鹿长寿,故常以“鹤鹿同春”用于祝寿之辞。仙鹤也常与松树纹样组合,寓意“松鹤延年”。

参考资料:鱼-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