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的如何设计出来的?

五星红旗的如何设计出来的? [其他社会话题]

五星红旗是由上海市民曾联松所设计,原本的图样如草案四,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另一方面,也隐喻以汉族为中心,其他满、蒙、回、藏等四族共同统一在中国内的含意。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镰刀铁锤的标志,见草案五。

后来毛泽东将镰刀铁锤标志删除,因为一来中共自我定位为人民民主政权,而非社会主义国家,故不宜放入代表社会主义的象征;二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

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新的中国国旗。

五星红旗: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士、农、工、商,“四民”,但依共产意识型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再以现代词汇称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发表征求启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毛泽东主席的讲话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议案。

199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发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实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为维护国旗的尊严,国家发布《国旗》和《国旗颜色标准样品》两项国家标准,规定了国旗的形状、颜色、图案、制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术要求,并宣布于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升降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更换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

更换国旗旗杆

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曾更换过一次。

第一根国旗旗杆是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32.6米。更换旗杆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国旗旗杆确实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修建起来了,旗杆的高度已明显显低,与之不相衬。

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是用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6
曾联松.
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曾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
曾联松反复阅读《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后,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 曾联松想到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三千多年灿烂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接着,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四周.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划,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恰恰如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即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像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
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曾联松的设计也颇具特色.他自己曾总结出这样几点:
简与繁——五星的构图注意了以简胜繁,以一当十.如果把许多特征一一罗列出来,未免流于纤细,或者失之繁复,反而难以显示庄严简洁.
小与大——五星所形成的椭圆形,寓有祖国疆土之意,画面虽有限,但联想是广阔的.所谓"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宾与主——五星中的大星与小星,当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宾主关系,但具有顾盼呼应之情,协调和谐之趣.
静与动——五星的安置,如果处于旗面的中央,由于绝对均衡,则静
止呆滞,缺乏生动姿态;置于左上角,则昂然起升,静中寓动,使画面活跃,而且居高临下,带有向外伸展的气势,使视野开阔,"咫尺之内,觉千里之遥".
长与宽——这是指比例关系.《条例》中规定,"形式为长方型,长宽三与二之比".按此构图,旗面能适合美感的要求.旗面呈长方形,五星体呈椭圆形,两者均向左右舒展,取势协调.椭圆形作为一个整体,还给人团聚完整和饱满的感受.
椭圆形中,大星的一个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显得安定庄重,稳如泰山.而四颗小星因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中央,则显得错落多变,生动活泼.大星外接半径和小星外接圆半径的比例是三比一之比,使大小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大星和小星之间有一定间距,显得虚实结合,山安泉注.
椭圆形结体仅占旗面1/4左右,这样的比例关系使重点集中,旗面开朗.
整个旗面上的五角星,椭圆形和长方形相互结合,比例较为协调,构图比较紧凑,在整体中富于变化而又能取得统一.
红与黄——色彩也会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的反应.红色为暖色或热色,赤日,红光能表达庄严热烈,如革命的积极斗争行为.此外,红色也会引起希望,活跃和喜爱.黄色也是暖色,能表达优美,温和,珍贵,而往往与金色联系起来.我们看到黄色的五星,便有金光闪闪的联想感受.——这就是曾联松当年设计构思的基本情况.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8月中旬,政协筹备委员会在北京饭店的413号会客室,设立了国旗图案临时选阅室,将所有应征的设计稿集中陈列,请评选委员会成员和专家们选阅.参加选阅的同志,提出评选国旗应注意三点:一是要有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二是要有政权特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三是要以庄严简洁为主.经过初选,应征稿件的设计构思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大约有四类: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以二色或三色横条或竖条组成旗面,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或五角星或嘉禾齿轮;旗面为红色或2/3为红色,1/3为白,蓝,黄各色,加红色或黄色五角星.在评选中,著名戏剧家田汉拿起五星红旗图案草稿说:"依我看,这个设计是不错的."多数人也觉得这个设计美丽大方,而且寓意也好.评选委员会从来稿中精选出38种国旗草图,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提供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
9月25日晚,毛泽东同志召开了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拿着五星红旗的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国革命人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代表听取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国旗,国徽审查组,通过了第323号设计图案(即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第32号草图)为当选图案.在这之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大星中还有镰刀,斧头.决议通过之前,国旗,国徽审查组对这一设计图案作了局部修改,并对国旗图案的意义作了统一说明.9月27日,周恩来同志代表会议主席团,提出国旗等四个决议草案,请出席政协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进行表决.决议草案中,有关国旗的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
关于国旗图案意义的说明,新华社以答读者问的形式于11月15日公开发表.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旗面为什么是红色的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代表什么 为什么星是黄色的 四颗小五星为什么有一角尖正对着五角星的中心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第2个回答  2009-10-07
那是1949年7月的一天,上海人民沉浸在刚刚解放的胜利的喜悦之中。

曾联松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任文书,32岁,得知要设计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他想自己虽然不是专业画家,但有美术爱好的基础,决定投身到这很有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7月的上海,炎炎夏日一片火热。曾联松为设计最佳国旗图案日夜挥汗伏案描绘,到了似痴如迷的程度。他为了方便设计国旗图案,特地去一家纸张店买来一大捆彩色油光纸。

他根据启事的要求,每天构思、比画、画图案,拼画面,剪剪贴贴制作国旗草稿,废寝忘食,脑海里满是国旗的构图,画纸上画满国旗的图案,家中到处是国旗的草稿。

午夜飞来灵感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在一个清澈的午夜,面对一堆画著各种图案的稿纸,他推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稍作休息,抬头仰望窗外满天的繁星,忽然一个灵感在脑海里闪现: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就像围著北斗的四颗小星。用红色作为国旗的基础色,代表解放、光明、热烈。想到这里,他赶快重新铺纸执笔,一遍遍重新构思,重新作画,重新剪贴……

他先剪出了一个大的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并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后剪出了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星拱北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走向胜利。

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三原色中最亮的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旗面相协调,像在早晨彩霞一片中金光灿灿,色调简练而庄严大气,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的黄皮肤。

但是,这组金星图案应放在红旗的什么位置呢?曾老又经过反覆推敲,终于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五个金黄色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彷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红色大地,灿烂而辉煌。

整个图案庄严而显华丽,简洁而不单调,雍容而具气势,明朗而不萧疏。此时,曾联松终于感觉有了一个最佳的构图方案。高兴得手舞足蹈,兴奋不已。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形成了一个椭圆形,像一张海棠的叶子,这恰恰和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

曾老前后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设计构图,组织安排,最后以红色油光纸为旗帜,制成五星红旗。

不知获得采用

1949年9月27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亲手升起了象征新中国诞生的国旗,这面新制特大国旗,长5米多,宽3米多。从此,五星红旗终日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蔚蓝色天空上。曾老从报纸上看到公布的国旗图案时,非常激动,非常惊诧。五星红旗和自己的设计的几乎相同。无法确定是自己的作品,在他的设计国旗图案大星中有嵌镰刀斧头,想想可能是别人的作品,但在心中总留著一个结,直至致协告知他们经修改后采用了他的设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0-08
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稿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新政协”)从全国各地的2992件作品中选出,在两次的精细筛选后,有38幅设计入围,最后第32号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拔出,然而因为原方案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刀与锤子,一些人认为与前苏联的国旗类似,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应拥有独特易识别的国旗图案,经过几番考虑后决定取出镰刀与锤子的图案,将设计改名为五星红旗.
第4个回答  2009-10-04
刚查的首页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