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推荐一个没有基础通过自己刻苦学习最后考上高等学府的人例子 现在专升本需要信心啊

我是手机上网 最好发来网页
四楼谁说不可能的 你看看楼上的回答 这种情况多得是 去百度查查清华馒头神http://tieba.baidu.com/f?kz=236556604 你看看 还有童第周 华罗庚等等 还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

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在临近高考时毅然放弃高考,在家庭、社会等重重压力下,他执著而坚强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著名80后策划人、图书主编和制榜人。

这个来自浙江省兰溪市某偏远山村的的青年,在五年的时间里,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边看各类书,边做书,边做策划人;他不仅取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科学历,不仅认真看了很多书,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修养,还主编出版了丛书《锦瑟年华》(北京出版社,3本)、《温暖》(九州出版社,2008年1月)和丛书《新概念·文学青春书系》(2本),如此年轻的图书主编,这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他所制作的系列“小作家排行榜”,《新周刊》、《华西都市报》、《山西商报》、《文学报》、《晶报》、《劳动报》、《华商报》、《中学语文(学生版)》(头条)、《追梦》(封面推荐)、《读与写·初中生》(封面推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中青在线(专题)等纷纷大篇幅转载或者报道。《钱江晚报》(整版)、河北电视台2套、《浙江画报》、《金华日报》、《时代青年》、《金色年华》、《西部发展报》、中青在线首页、中国网、中国新闻出版网、腾讯网等全国各媒体都争相报道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让我们来看看陈平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传奇色彩吧!

是谁,撩动了我的心弦——放弃和拒绝高考

1982年,陈平出生在浙江兰溪一个偏远山村的普通家庭。小学的时候,陈平和许多孩子一样,有着偏科的毛病。他的数学成绩很好,可是语文成绩很差。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这种不良的学习方式开始严重影响他的成绩,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的数学考了98分,而语文却只考了48分。

到了中学以后,偏科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他得过学校里的数学竞赛二等奖(全校第六名),得过自然科学竞赛三等奖(全校第八名),但是他的英语成绩总是成为他获得高分的障碍,也成为了他圆自己大学梦的绊脚石。他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恶补英语,使其成绩从初二的35分提高到中考成绩76分,但是总成绩又很不理想。陈平说,他一直在努力的学习,不过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起色。他阅读了许多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他的学习依然在原有的基础上徘徊。可是,他一直都想迈进理想大学之门,在高等学府中深造自己。陈平思前想后,为了能进好的大学好的专业,他决定用文字来敞开自己的梦想。在高考前的几个月,他写了一篇《扩大特招》的文章,刊登在当时较有影响的《好同学》杂志上。他呼吁社会关注像他这样的偏才学生。与此同时,他还取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心理学课程。接下来,他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和拒绝参加高考!不少熟人劝他参加高考,最终他没有参加当年的高考。他觉得按照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根本无法考上好的大学。他认为,高考不应该成为迈向大学殿堂的唯一途径,像他这样的偏才,应该有不同于常人的方式进入大学深造。于是,他决定通过其他一些途径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他非常关注当时的教育新闻,特别是有关大学特招的消息报道。一次,他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一篇令他十分振奋的报道:复旦大学向偏才少年招手,准备招收像韩寒、满舟这类的偏才。于是,他将自己先前获得过的各类写作奖项、作品以及个人资料寄给了几所著名大学,希望自己也能通过特招进入大学。2002年4月份,他收到了来自复旦大学招生办的一封信。复旦大学肯定了他的能力:“你对许多问题已经有了相当深度的思考与独立见解,不愧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由于国家有关招生政策的限制,我们无法满足你的申请,对此我们也很遗憾,希望你能谅解。”“也许你脚下的路很艰苦,但其实并不漫长。成功终将属于那些对理想执著追求的人们。”等等。虽然复旦大学的门没有被敲开,但这封充满鼓励的回信,陈平一直珍藏着。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这样的失败也是注定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筚路蓝缕闯人生

自荐失败以后,他开始尝试另一种求学之路。2002年9月,陈平进入高教自考学校浙江三联专修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企图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文凭。在大学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心理学、文学、人生哲学等方面的各类书籍。他的兴趣爱好广泛,这也使得他很顺利地通过了自学考试,并于2006年1月拿到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科文凭。

如果在毕业之后紧接着去找一份稳当的工作,安安心心地生活,那么他的人生就和许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不过,陈平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青年。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为自己策划不同寻常的人生,他不想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就是在他求学的那段时间里,他通过网络结识了许多才华横溢的80后写手。网络带给他一个崭新的世界,也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当他看到众多80后写手的那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时,他想,如果能够把这批80后写手集中起来,成为文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那将会对将来整个中国文坛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啊!而且,在若干年以后,这批写手中的许多人,必然将成为中国文坛的主要力量,团结他们也将有利于未来中国文学的更好发展。

在考虑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决定为80后中真正有实力的写手出版作品。他觉得,只要求得作者的稿件,凭着自己的阅读鉴别能力和努力,选编文章出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出书过程中遭到的种种困难是他先前没有想到的。

首先就是征求稿件。虽然他已经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些80后写手,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出书的需要。于是他开始在网络上贴出征稿启事。刚开始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人理睬他,许多人还怀疑他的动机不纯。第一次征稿整整持续了半年,一些给他稿件的写手见书久久未出,就在网络上公开骂他是骗子,有些人甚至要求收回版权。他想,如果现在放弃,自己不是真的成了骗子了吗!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又顶着压力接着做下去了。当然,在这其中并不是所有的写手是如此,像李傻傻、林静宜、刘卫东等知名80后作家都非常爽快地将自己的文章交给了他。

选编工作的艰难也远远出乎他的预料。在一大堆的稿件中选出优秀的稿件就是一件异常烦琐、辛苦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投入选编工作,他决定从学校中搬出来,在杭州拱墅区文化商城附近租了一间只有六七个平米的房间。在这个简陋的房间里,只有一台电脑算得上是比较值钱的东西。条件虽然非常简陋,不过,对于他来说,这足以让他很好地完成图书选编工作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为了节省开支,他在出租房的生活也是难以想象的艰苦。早餐只是泡点藕粉或喝点牛奶,午餐常常就近吃点小炒,晚上由于工作忙,经常也就吃点干粮。他常常是工作到凌晨2、3点钟,有时是通宵工作。生活的艰辛和无规律,使得他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透支。

到了2004年6月,他的第一部书稿《新概念·青春文学书系》终于选编完成。陈平兴匆匆地跑到杭州的一家出版社。结果,这个出版社的编辑甚至看都没有看他的书稿,就冷冰冰地甩出一句话来:“我们这里不收自由来稿的。”遭受打击之后,陈平并没有气馁。他到杭州各家大书店,寻找出版过类似图书的出版社,他记下了一些出版社编辑的名字、联系方式。他觉得这样出版的机会可能要大些。然而,事情却不是如他所想的那般一帆风顺。这种方式依然没有为出版首套丛书取得任何进展。

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回归网络,通过网络来寻求出版。由于在浙江本省的出版社连连遭到冷遇,他决定通过互联网寻找外地的出版社。在网上,他找了很多出版社和许多的编辑,一次次抱着一线希望把自己辛辛苦苦选编的书稿投出去,可是,令他失望的是,几乎都是杳无音讯。不过好事多磨,黄天终于不负有心人。2004年11月,陕西师范大学终于出版了他的首套丛书《新概念·青春文学书系》。丛书分成两本:《青春中的落落野花》和《那年春天我要离开》。该丛书由著名作家周国平作序,书中集结了众多知名80后写手的作品,可以说是80后写手的一次大规模的携手合作。

尝试到首次出版的成功之后,陈平开始着手第二套丛书的出版。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出版,他开始考虑更多的出版问题。他觉得,为了能够更好地收集到更多优秀的书稿,同时为了扩大影响,方便日后丛书出版,他决定自己出钱办一个文学网站。2004年年底,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开办了“小作家联盟”网站。他觉得这个网站的站名恰好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要将全国的优秀的80后写手都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集体。谈到网站的创建,陈平兴奋地到说:“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到处去发帖征稿了,现在选稿编稿轻松多了。”到了2005年,陈平的图书策划更进了一步。4月份,他完成了丛书《锦瑟年华》的所有选编工作,根据他的设想,这套丛书将包括三个部分:清陨卷(男版小说)、华筝卷(青春散文)、瑶琴卷(女版小说)。这套丛书最后和北京出版社签约,于2006年1月出版。2008年1月,陈平主编的新书《温暖》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另外,陈平还完成了《被绑在树上的人》等多本新书的选编工作。

按说,策划图书出版,完全可以有利可图,其实不然,陈平主编的第一套丛书,出版社付给他的还不到15000元钱,这个数目比较少,毕竟是做第一套书,他也不敢向出版社要高价。但是,陈平觉得写东西不容易,宁可自己贴钱也不愿意亏待作者,所以这套丛书他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为此贴了5000多元钱。他说:“我做图书,根本不是为了赚钱,能做出好书,能让读者和作者喜欢我做的书,能把这些有才华的小作家推出去,我就很满足了!我接受采访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像我这样不是为了钱,而努力做事情的人!再说了,非淡泊宁静,非清心寡欲,非安贫乐道,何以致远?”;“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网友买我编的书的时候哭了,我很感动,其实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犹抱琵琶半遮面——当成功悄悄走来

陈平觉得还应该继续扩大这批80后作家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他说:“现在我的目标已不仅仅是为小作家们出版几本书,我要把那些有真正实力的小作家们推出去。通过我的策划包装,使得他们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2005年11月,他借助小作家联盟网站,成功策划了“中国十大小作家排行榜(男榜)”的评选活动。《新周刊》、《华西都市报》、《山西商报》、《文学报》、搜狐读书等等全国多家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了大篇幅转载或报道。网络上由此引发了对这十位“小作家”的激烈讨论。陈平则是趁热打铁,紧接着推出了“中国十大小作家排行榜(女榜)”和“2006年中国十大80后作家排行榜(男榜)”和“2006年中国十大80后作家排行榜(总榜)”。小作家联盟网站的人气也因为这一系列的活动而迅速飙升,而其它媒体也开始逐渐关注起这些80后作家,《中学语文(学生版)》(头条)、《追梦》(封面推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读与写·初中生》(封面推荐)、《晶报》、《劳动报》、《华商报》、《小龙人报》等报刊大篇幅转载或者报道,中青在线(专题)、中国经济网(专题)、腾讯网首页、千龙网首页、国际在线首页、中安在线首页、通网首页、深圳新闻网首页、上海新闻商讯首页、搜狐文化、搜狐新闻中心、人民网文化频道、新华网上海频道、北国看书、东方网、北青网、中国网读书频道、中国网文化频道、新浪网新闻中心、新浪娱乐、新浪广东、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太原新闻网、博客网文化频道、中华读书网、大河网、新民网、荆楚文化、红网新闻中心等纷纷转载。最新揭晓的“2007中国十大80后作家排行榜”,未满一个月就已经迅速走红,新华网(读书频道头条推荐,教育频道重点推荐)、搜狐网(读书频道首页、文化频道首页重点推荐、新闻中心2条)、中国网(教育频道精彩推荐、文化频道、新闻中心2条)、人民网(读书首页重点推荐)、中国新闻出版网、太原新闻网(首页图片推荐)、中青在线、国际在线、央视国际、腾讯新闻中心、东方网(作家、读书)、北国网、浙江在线、胶东在线、北方网(4条)、中华语文网、中国文化产业网、深圳文化网、《荆门日报》、21CN、中国金融网、彩龙中国、长城在线、中国台湾网、东北网等纷纷转载,新华网首页、中国网 、搜狐教育频道、人民网、《姑苏晚报》、浙江在线首页、红网首页、腾讯网、东方网、苏州新闻网、四川在线、安徽在线等纷纷发表(或者转载)相关的评论和报道。关于80后作家的问题,不断成为诸多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网络上对此的讨论更是异常热烈;而作为策划人的陈平,却始终是过着一种极为简单,甚至有些窘迫的生活,但他毫不介意,他认为生活富足,物质上富有,都是不重要的。

2006年1月,陈平主编的《青春中的落落野花》中有两篇作品,被知名教授方克强博导选编的大学教材辅导书《青春在路上》(北京大学出版社)转载,其中一篇的作者为《青春在路上》一书中唯一的80后作者,其余选入作品的皆为中外的名家。当陈平知道此事大为惊奇,居然还有教授、博导、在看自己编的书,并且转载书中的作品。这应该是对陈平主编的书的质量的极大肯定。

2006年3月,他又联合《金华日报》、兰溪市旅游局等单位策划了“80后作家金华行”活动。这项活动被誉为在浙江举行的80后最大盛宴。该活动邀请了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80后作家。本活动的主题论坛中讨论了80后的诸多问题,还讨论了对于当代作家的看法等问题。由于此次活动采取现场与网络同时进行的方式,因此讨论十分热烈,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对金华当地的青年文学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不过,事情并不一帆风顺。就在他的事业开始有些转机的时候,他受到了一些人的恶意攻击,有些人甚至还利用网络黑客对他和小作家联盟网站进行恶意的人生攻击,致使小作家联盟网站多次无法正常工作。

另外,由于排行榜和“80后作家金华行”活动的顺利进行,陈平越来越多地开始引起各方媒体的关注,有些媒体、个人甚至将他的事迹作为艰苦创业的成功范例进行报道。

《创新科技》2006年第12期,发表了《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知名作者孙君飞写的题为《成功是最好的规则》的作品,在文章中这样评论陈平的事迹:“陈平的经历不能复制,但对于他个人来说,打破规则就是释放与众不同的个性,给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那些被规则约束、正苦闷彷徨的人,应该从中受到启示。”他主编的书有部分作品被大学教材辅导书《青春在路上》(方克强教授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等重要刊物转载。《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一期的一篇文章《毕业了,后悔上大学吗?--现行教育制度下大学生心态管窥》甚至将他视为现行教育制度的一个成功的叛逆者。陕西《美报》也刊登了高度评价陈平的文章。除了以上这些,《钱江晚报》(整版)、《浙江画报》、《西部发展报》、《金华日报》、《时代青年》、《金色年华》、《张掖日报》等刊物都对他进行了长篇报道。

虽然陈平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名人,不过,他依然保持着十分低调的姿态。他并不太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2006年年底,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他应邀参加了河北电视台2套《真语人生》栏目的采访。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电视台的栏目制作。节目过程中他有些紧张,说话也不是很多,对于主持人的提问,他的回答都十分简洁。不过,他的经历依然获得了场上观众和其他两位点评专家的认可与尊重。后来,陈平自己说,他不善于说话,记忆力又很坏,加上是第一次录制节目,所以情况不乐观。然而,2007年3月28日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在节目中并没有出现陈平的联系方式,但是不少观众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了陈平的博客和邮箱,给他发来了不少热情的话,有几位发了上千字的邮给陈平。一个名叫齐钧的观众,甚至在到了2007年11月26日,已距节目播放后近8个月,还写来了一封500多字的邮件给陈平,邮件中说“……我是在3月28日河北电视台《真语人生》见到您录制的节目的,您的故事对我启发很大,您虽然只有26岁,却用不凡的人生为青年人抒写了一曲奋斗的壮歌。我做为一名农村青年很羡慕您!更为您的这种非凡经历所叹服,您的所作所为可为当代人的典范。我虽出生、生长在偏僻的农村,可我的心却像同时代的人一样在飞扬。只要给我翅膀,我也会冲向蓝天,向往那美好的未来。您做为一名事业有成的青年人,应该是我崇拜和学习的楷模。……”。不过,陈平并没有满足现在他所取得的成绩,对于他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万里长征中最初的几步。

现在,陈平已经从杭州回到老家兰溪,为了能做出更多的更优秀的图书,他正在以博览群书的姿势,阅读大量书籍,因为站的高才能看的更远,有时也会依旧做做图书主编工作,据了解进展很好,有不少书将陆继出版。他说,真正做书的人,“书”就相当于农民的锄头。为了做书的事情,忙了好几年了,现在也应该抽些时间来给自己充充电啦!

至此,我们好奇于是什么动力让陈平坚决地走向了这一条与众不同的艰难困苦的道路,从一个没有依靠的农民家庭走向很有作为的80后图书主编。陈平说“追求自由、正义、平等、个性、创造、真实和博爱,是我心中的理想,是我心中的真理;对文字、对知识、对学习和对智慧的兴趣主导了我的一切,对文字、对知识、对学习和对智慧的热爱,对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真理的热爱,让我生死相许。”

当问到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计划的时候,陈平说;“我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现在还不能够透露。因为,计划永远没有变化来得快,现在说将来的计划,常常会成为空话和大话。”

陈平最后说:“如果非要给自己贴一个身份的标签,那么我希望做一个高文化的农民,我的本质是农民身份,我骨子里深深地刻有农民的朴素、刻苦、勤劳等伟大的农民精神,我的出生是农民家庭,现在是农民身份,将来也还是农民身份。不过我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而不同于那些没有文化的农民,不同于那些文盲或者半文盲的农民。我出生在农村,见过很多文盲或者半文盲的农民,他们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这是非常可怕的东西,特别是当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封建家长制的农民,来教育一个有文化的子孙,这是特别可怕和特别可悲的事情!会出现很多不人性、不人道的教育事件,会出现极多不讲道理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者。封建家长制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大毒瘤,我就亲眼见看见过一个当众揪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的头发猛打耳光和头的残酷的暴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7
推荐一个没有基础但最后成为高等学府教育阶层的人吧——华罗庚
第2个回答  2009-09-27
没有基础是指什么?怎么也有个程度吧!小学,中学,专?说清楚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9-27
那是不可能的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