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对林徽因的负面评价?

如题所述

林徽因出生于清朝末年一个书生世家,祖父是进士出身的林孝恂,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提到林徽因,很多人会想起《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想到为赴她之约坠机的徐志摩,想到与她伉俪情深的梁思成,想到为了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想到她将毕生精力投入中国建筑事业,想到她铿锵有力的那句“身后就是扬子江”?这是一个如何兼具才情与魅力的女子啊。也有不少人对这个人的不满昭然若揭,那么绿茶婊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

1、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等作品里描述了这样一个林徽因:

她答应徐志摩如果他离婚了她就嫁给他。

她在金岳霖打算结婚的时候故意让他看到她的美,所以他又打消了结婚的念头。

她向梁思成哭诉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问他该怎么办。

她在美国的时候将一封诉说自己很寂寞的电报同时拍给了几个男人。

2、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在北总布胡同3号的四合院里经常聚集着一批文人墨客品茗谈天。

哲学家金岳霖、文化领袖胡适、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作家萧乾、物理学家周培源、考古学家李济等等常常聚集于此。

每逢朋友相聚,才华横溢的林徽因总是思维敏锐,擅长提出和捕捉话题,具有超乎寻常的亲和力和调动客人情绪的本领,使得简单的茶话会既有学术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性;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社会广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家的交往圈子影响越来越大,渐成气候,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时人称之为“太太的客厅”。

冰心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连载《我们太太的客厅》,文中的“我们太太”是一个受男人环绕,爱出风头,工于心计的女人。可以说,对她身边的男人,“我们太太”几乎轻易地“玩弄”于股掌之间。作品中描写的无论是“我们的太太”,还是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都有一种明显的虚伪与虚荣色彩,这样的人物对社会、对爱情、对人对己都是一股颓废的情调和萎缩的浊流。

看了这样的叙述,很多人对林徽因有了别样的看法。

可是你是否听到过这样的林徽因?

从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的几年时间里,林徽因抱病随夫梁思成夫妇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修完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抗战期间,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带着孩子逃走,她回答,身后就是扬子江。

她的蜜月旅行是到欧洲去做古典建筑考察。

她与梁思成回国后放弃了清华大学的优待,选择去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也因此加重了自己的肺病。

她去世前身体已经完全透支,却依然将最后的热情投入毕生事业――建筑学领域中。

这些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林徽因的生活。

作家萧乾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写到:"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这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萧乾做客林徽因家中吃茶时发表的感慨,同时,这也是林徽因一生做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作家李健吾说,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

我们关注着故去的人扑朔迷离的感情生活,而刻意忽略他们对文化的贡献和牺牲。

是否应该更多的关注一个人的学术造诣而非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生活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