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 是 shì
〈名〉
(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姓
◎ 是 shì
目前姓氏在中国人口普查中,总数非常少,已属极其稀有的姓氏。例如:是灏亮
〈代〉
(1)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2)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 shì
〈形〉
(1)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的场所);
(5)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 是 shì
〈动〉
(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又如:他不是学生
(9)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 是 shì
〈副〉
(1)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 是 shì
<连>
(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或者 [or]
(7)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 是 shì
〈助〉
古汉语结构助词,一般用于成语中,辅助动词宾语前置,通常与“唯”联合使用(有例外)。如: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
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唯利是图。——晋·葛洪《抱朴子》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此处“急”为形容词活用做动词的以动用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5

意思是:比这再早的时候。相当于“是先”,在这之前。

    用法:在文言文中,往往追述、倒叙要用到“先是”。当说完眼下的情况以后,反过来交代以前的原因时,就会说“先是”。跟现在写文章时说“此前”一个意思。

    拼音: xiān shì 

    出处:

    1、先是庭中通南北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先是贝勒统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造句:

    1、傍晚时分,先是电闪雷鸣,然后就下起了大雨。

    2、先是一道耀眼的闪电,随后是轰隆隆一声巨响。

    3、大公鸡先是吓了一跳,再冷静下来。

    4、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触歪风。

    5、被抓住的小偷先是满脸堆笑,接着凶相毕露,妄图顽抗,最终无计可施,被带上警车。

    6、我先是打开书包,接着开始找我的语文书。

    7、法庭里先是一片嘘惊声,接着一阵哄笑。

    8、接桐先是墨灌笔锋,接着畅心运笔,点墨之间一副美画即成,好洒脱一少年。

    9、任老师先是一愣,接着就淹没在一阵阵更为浓烈的祝福声中。

    10、席先生听完他们传述的消息,先是半信半疑,后来全信了。

    11、我先是一愣,接着也跟着笑了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7-28

son; child; seed;
子1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有子存焉。
(6)

(7)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无子,有女二人。――唐·陈玄佑《离魂记》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晋·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daughter]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明·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1)
小 [small]
时大武军子将郝灵荃奉使在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subsidiary]。如:子公司


(1)
通“慈”(cí)。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love]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bear fruit]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only]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1)
相当于“虽然” [though, although]
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杨梓《敬德不服老》
(2)
又如: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you]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另见zi
子部
zǐbù
[Zi radical] 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等书。也称“丙部”
子城
zǐchéng
[a small city within a larger one] 指月城、翁城等这类附着于大城的小城
子丑寅卯
zǐ-chǒu-yín-mǎo
[underlying reasons] 十二地支依次序排列的前四个。比喻一套道理或原因
子畜
zǐchù
[young livestock;young animal;newborn animal] 幼小的牲畜
子代
zǐdài
[filial generation] 亲代
子弹
zǐdàn
[cartridge;bullet] 步枪、滑膛枪或手枪发射的圆柱形弹(如用铅制、钢制或铅芯钢壳制)
子弟
zǐdì
(1)
[son and younger brother;children]∶子与弟;亦泛指子侄辈
职工子弟
阏氏子弟在。――《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单于子弟发兵。
有子弟十人。――清·洪亮吉《治平篇》
(3)
[juniors]∶泛指年轻的后辈
此必洄曲子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弟素健者。――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与子弟角。――《聊斋志异·促织》
(4)
[those who patronize brothels]∶指嫖客
子弟兵
zǐdìbīng
[army made up of the sons of the people;people's own army] 对人民军队的亲热称呼
子妇
zǐfù
[son and daughter-in-law;daughter-in-law] 儿子和儿媳妇儿,也专指儿媳妇儿
子宫
zǐgōng
[uterus ; womb] 雌性动物孕育幼仔的肌性器官
子公司
zǐgōngsī
(1)
[subsidiary company]∶被另一拥有其过半数选举股票的公司全部控制的公司
(2)
[subcompany]∶附属公司(如工业公司的附属公司)
子贡
zǐgòng
[Zigong--a student of Confucius] 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子规
zǐguī
[cuckoo] 杜鹃鸟
子金
zǐjīn
[interest] 利息
子句
zǐjù
(1)
[clause]
(2)
“从句”的旧称(台、港仍沿用至今)。在某些语言(如英语)它是复合句的一个成分,自有其主语和谓语,尤指其功用同名词、形容词或副词者
(3)
COBOL语言中一个语句的一部分,用以说明一基本项的结构,分别对独立的或成组的工作区暂存区给予初始值,或者重新定义由其他子句原来定义过的数据
子爵
zǐjué
[viscount]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英国第四等级贵族的成员,位于伯爵之下,男爵之上
子口
zǐkǒu
[rim] 指器物与其盖子重叠密合之处
子粒
zǐlì
(1)
[grain;seed;kernel;bean]∶各种粮食作物(如小麦、燕麦、稻子、小米)穗上的种子或豆类作物豆荚内的豆粒
子粒饱满
(2)
[grain]∶泛指粮食
子粒不收
子路
zǐlù
(1)
[Zilu--a student of Confucius]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的弟子。公元前542年生,前480年死,春秋时卞地人
子路从而后。(子路与孔子同行,子路落在后面。)――《论语·微子》
(2)

子路行以告。(子路追上了孔子,把情况告诉了孔子。)
子棉
zǐmián
[unginned cotton] 未轧去棉籽的棉花
子母扣儿
zǐmǔkòur
[snap fastener] 亦称“摁扣儿”。一对凹凸相合金属片制成的扣子
子母钟
zǐmǔzhōng
[controlling and controlled clocks] 某些公共场所悬挂的一组大钟,其中有一座为母钟,其余为子钟,子钟受控于母钟,由母钟带动其走时
子目
zǐmù
[specific item;subtile] 细目
丛书子目
子女
zǐnǚ
(1)
[sons and daughters;children]∶儿子和女儿;儿女
亦无子女。――清·袁枚《祭妹文》
帮助丈夫,教养子女,支持门庭,料量薪水。――《儿女英雄传》
(2)
[young man and woman]∶少年男子和女子
掠夺金帛子女
(3)
[beauty;beautiful woman;young woman]∶美女;年青女子
今若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远孔明、关、张等。――《三国演义》
子时
zǐshí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p.m.to l a.m.] 旧式计时法指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的时间
子实
zǐshí
[grain;seed;kernel;bean] 稻、麦、谷子、高梁等农作物穗上的种子;大豆、小豆、绿豆等豆类作物豆荚内的豆粒。也叫“子粒”
子书
zǐshū
[works of ancient philosophers other than those of Confucius] 古时图书四部分类法的子部书籍,如《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书
子嗣
zǐsì
[son;male offspring] 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
子孙
zǐsūn
(1)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descendants;offspring;posterity]∶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子孙饽饽
zǐsūn-bōbō
[small dumplings as food for the bride and groom] 旧时结婚新郎新娘吃的饽饽。旧时以为新婚夫妇食后可多子多孙
子孙后代
zǐsūn hòudài
(1)
[posterity]∶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使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得到自由的幸福
(2)
[offspring]∶动物和植物同种繁衍
子群
zǐqún
[sub group] 一数学群的子集,其本身也是群
子午线
zǐwǔxiàn
[meridian] 通过一颗行星或卫星自转轴的两极的大圆;地球表面上通过两极和某地的大圆
子息
zǐxī
(1)
[son;male offspring]∶子嗣
(2)
[interest]∶利息
子弦
zǐxián
(1)
[subchord]∶由铁路或公路曲线上的一个切点到围绕曲线的相邻链测桩的弦长,这个弦长小于桩定链测桩时所用全弦距
(2)
[fine silk string for musical instruments]∶较细的线弦,做三弦、琵琶、南胡的外弦用
子痫
zǐxián
[eclampsia] 妊娠后半期出现的病态,表现为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以及痉挛或昏迷
子虚
zǐxū
[fictitious;unreal] 汉司马相如所著《子虚赋》中的虚构代言人之一,他与另两位代言人乌有和亡是公以问答形式叙述全书内容。后来以此形容虚无或毫无根据的事
子虚乌有。――《汉书·叙传下》
子婿
zǐxù
[son-in-law] 女婿
子夜
zǐyè
[midnight] 半夜;午夜
子叶
zǐyè
[cotyledon] 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植物发育时的第一片叶或者第一对或第一轮叶中之一个。它的功能是使内胚乳中储藏的养料用于幼植物的发育,但有时也充当储藏或光合作用器官
子一代
zǐyīdài
[first filial generation;F1] 由亲代特性不同的所有杂合的成员交配产生的第一代
子音
zǐyīn
[consonant] 辅音
子婴
zǐyīng
[ZiYin] 秦二世胡亥的侄子。赵高杀二世,立他为秦王,在位四十六天。刘邦攻破咸阳。子婴投降。后为项羽所杀。――《史记·项羽本纪》
子钟
zǐzhōng
[slave clock] 高精度天文钟的辅助设备,它减少和代替几乎所有后者的装置,于是保证了性能的一致性
子侄
zǐzhí
[sons and nephews;juniors;the younger generation] 儿子和侄子,泛称晚辈
子子孙孙
zǐzǐ-sūnsūn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descendants] 子孙后裔,指一代接一代世代相延
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小雅》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列子·汤问》
子2

(1)
构词后缀。
(2)
加在名词后。如:房子;车子
(3)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如;胖子;瘦子;垫子
(4)
个别量词后缀
另见zǐ

zǐ ㄗˇ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
动物的卵:鱼~。蚕~。
(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
姓。
郑码:YA,U:5B50,GBK:D7D3
笔画数:3,部首:子,笔顺编号:521
son;child;seed;
女;父;母;
第3个回答  2010-10-06
◎ 说

说 shuì

〈动〉

(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unharness;rest]。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yuè

常用词组

◎ 说客 shuìkè

(1) [persuasive talker]∶劝说别人接受某种主张的人(今多含贬义)

(2) [person sent to win sb. over]∶替别人游说的人

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 曹氏作说客耶?——《三国演义》

基本词义

◎ 说

说 shuō

〈动〉

(1) (形声。从言,兑( 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 同本义 [explain;speak;talk;say]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speak;talk;say]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comment on;discuss;talk about]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advise;scold]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introduce]。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believe]。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词性变化

◎ 说

说 shuō

〈名〉

(1) 学说;观点;言论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storytelling]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shuì;yuè
第4个回答  2015-08-29

说 shuì
〈动〉
(1) 说服;劝说 [try to persuade]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unharness;rest].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yuè
常用词组
说客 
基本词义
◎ 说
说 shuō
〈动〉
(1) (形声.从言,兑( 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 同本义 [explain;speak;talk;say]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speak;talk;say]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comment on;discuss;talk about]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advise;scold]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introduce].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believe].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词性变化
◎ 说
说 shuō
〈名〉
(1) 学说;观点;言论 [theory;teachings;viewpoint]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inference]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storytelling]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shuì;yu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