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奶牛怎么养

如题所述

(1)泌乳初期的饲养管理

这个时期母牛刚刚分娩,机体软弱,消化机能减退,产道尚未复原,乳房水肿尚未完全消失,因此,此期应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不得过早催乳,否则大量挤奶极易引起产后疾病。

分娩后要随即驱赶母牛站起,以减少出血和防止子宫外脱,并尽快让其饮喂温热麸皮盐水10~20千克(麸皮500克,食盐10克,骨粉或磷酸氢钙50克)以利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因为增加了肠压),为了排净恶露和产后子宫早日恢复,还应饮热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粉250克,加水1500克,煎成水剂后,加红糖1千克,水3千克,温度以40~45℃为宜),每天1次,连服2~3天。在正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胎衣8小时左右自行脱落,如超过24小时不脱,不可强行拖拉,对体弱和老年母牛可肌内注射催产素或与葡萄糖混合做静脉注射,但剂量为肌内注射的1/4,以促使子宫收缩,尽早排出胎衣。产后不能将乳汁全部挤净,否则易引起高产乳牛的产后瘫痪。一般产犊第1天以挤出的奶够哺喂犊牛即可(3~4.5千克)、第2天可挤出日泌乳量的1/2,第3天挤出日泌乳量的3/4,第4天将奶全部挤出。对乳汁不正常或患有乳房炎的乳室必须及时挤尽。低产牛或产后乳房没有充分膨胀的牛,产后当天应立即挤尽。

分娩后乳房水肿严重、要加强乳房的热敷和按摩,并注意运动,促进乳房消肿。在本期内如食欲好、消化机能正常、不便稀、乳房水肿消退、恶露排干净,可逐渐增加精料,多喂优质干草,对青绿多汁饲料要控制饲喂,切忌过早催奶,引起体重下降,代谢失调。

(2)泌乳盛期(泌乳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体质已恢复,乳房软化,消化机能正常,乳腺机能日益旺盛,产乳量增加甚快,进入泌乳盛期。此阶段是指产犊后2周至产奶高峰,包括奶量尚未下降的一段时间,整个时期80~90天,饲养目标是在保证奶牛健康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产奶潜力,延长产奶高峰期时间,使产奶量达到全期产奶量的40%~45%,并于产后60~110天配种受孕。从产后奶牛的产奶规律看。最高日产奶量一般出现在产后4~8周。而饲料采食量的高峰却在产犊后11~12周才能出现,两者相差4~5周(图6)。产奶量增加,对能量需要特别多。如果饲料供给的营养不能满足合成奶的能量消耗时,只能动用体内贮存的营养,使机体出现负平衡。据试验。泌乳性代谢类型奶牛,产后56~70天常减轻体重35~55千克,初产母牛体重下降15~25千克,以此换来330~500千克奶量。因此,在此期间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日粮,让母牛尽可能多地吃进些干物质(占体重的3%~4%)。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应占干物质总量的16%以上。按干物质计,精料与粗料之比应为55~60∶40~45,粗纤维不低于15%。

图6 高产奶牛泌乳期产奶量、采食量和体重变化

①随着产奶量的增加而增加精料的喂量

日产奶20千克给精料7.0~8.5千克,日产奶30千克给精料8.5~10.0千克,日产奶40千克给精料10.0~12.0千克。谷物饲料最高喂量不应超过15千克。含碳水化合物多的精料喂量过高时,瘤胃内pH显著下降,形成酸性环境,加上粗饲料进食少,唾液分泌少,久而久之,会造成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乳脂率下降。同时易引起真胃移位、酮病等。严重时,可引起酸中毒和胃臌胀。为防止上述疾病的发生,每天可加喂120克小苏打和30克氧化镁,以平衡瘤胃pH,每天补充维生素E 500国际单位。可降低乳房炎发生率,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对于产奶量高于35千克的高产牛,无论是平日还是夏季,均应添加缓冲剂。

②供应优质粗饲料

每头每天供青贮料20千克,优质苜蓿干草3~5千克,棉籽0.5千克,其他干草任其自由采食,以维持瘤胃正常消化功能。

③供给多汁和糟渣类饲料

此类饲料适口性好,能增进牛采食量,每天每头供给块根类饲料3~5千克,糟渣类饲料10~12千克。

另外,日粮中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

泌乳盛期的营养水平为:干物质食入量2.5%~3.5%(占体重),日粮中产奶净能大于2.2NND/千克,含粗蛋白18%~19%,含钙0.7%,含磷0.45%,含粗纤维15%。

混合精料组成(参考):玉米35%,大麦15%,豆粕16%,棉粕10%,麸皮18%,碳酸钙2%,骨粉2%,食盐2%。

(3)泌乳中期的饲养管理

泌乳中期指产后101~200天的一段时间。此阶段奶牛的食欲旺盛,采食量达到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产奶量以每月7%的速度下降,体重、膘情逐渐恢复。在此期间能使母牛仍保持较高的产奶量,减慢下降速度,就可以获得较高的产奶量,产奶量要力争达到全期产奶量的30%~35%。精粗饲料干物质之比为40∶60。饲养方案按“料跟着奶走”的原则,在精料逐渐减少的同时,尽可能增加粗料的喂量,以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对于过于瘦弱的牛应增加精料喂量,以利于恢复体况,对中等以上体况奶牛应减少精喂量,以免体况过肥。

①精料喂量标准

日产奶15千克喂给精料6~7千克,日产奶20千克喂给精料6.5~7.5千克,日产奶30千克喂给精料7~8千克。

②粗料喂量标准

青贮料15~20千克,块根料5千克,糟渣类10~12千克,干草自由采食,但最少量也应保证4千克以上。

泌乳中期的日粮营养水平为:干物质食入量3.0%~3.2%(占体重),日粮含产奶净能2.1NND/千克,含粗蛋白14%,钙0.7%,磷0.4%,粗纤维17%。

混合精料组成(参考):玉米38%,大麦10%,豆饼17%,棉粕12%,麸皮18%,碳酸钙1.5%,骨粉1.5%,食盐2%。

(4)泌乳后期的饲养管理

一般认为,产犊后的第201天至干奶这段时间为泌乳后期。在此阶段,母牛需大量营养供应体内快速生长发育的胎儿,同时受胎盘及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含量不断升高的影响,催乳素的分泌减少,产奶量以每月8%~12%的速度急剧下降,营养有所剩余。此阶段以粗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同时还要做好保胎防流产的工作。

在此阶段应当特别注意的是:

①加强对乳房炎的治疗,以防止干奶不能正常进行,或不能彻底治愈,扰乱乳房的正常功能。

②切实加强对肢蹄病的治疗。以防因肢蹄不良造成消瘦的牛无法恢复体况、影响复膘进度。

③尽一切可能把体况差的牛恢复到七成半的膘情。但也要防止奶牛过肥,即体况超过八成膘的现象。

泌乳后期的日粮营养水平为:干物质食入量3.0%(占体重),日粮含产奶净能1.9~2.0 NND/千克,含粗蛋白13%,钙0.5%,磷0.38%,粗纤维20%。精、粗饲料的干物质比为30∶70。

混合精料组成(参考):玉米40%,麸皮22%,豆饼10%,棉粕13%,碳酸钙1.5%,骨粉1.5%,食盐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9
夏季如何养奶牛

奶牛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4-24℃。夏季气温高又是微生物繁殖的旺盛季节,青草难以保鲜,青储饲料和干草易发霉变质,奶牛容易发生霉菌中毒或其他消化性疾病,故有"夏季奶牛难养"之说。但是,只要措施得当,夏季奶牛仍然可以养好。
  1.调节舍内温度 夏天气温较高时,首先要把牛舍门窗打开,增加舍内空气流动;其次要用井水冲刷饲槽、粪沟及墙壁;三是要安装电风扇,疏散牛只,牛床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厘米,并给牛体直接淋浴,以吸收体热,降温解暑。
  2.注意降低湿度 牛舍必须保持干燥,不积水,舍内通风要良好,使牛舍和拴牛处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3.调整日粮营养 夏天饲喂奶牛的青饲料、精饲料要"少而精",也就是饲料中的能量、粗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要多一些,但也不要过高,并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粗纤维。夏天精饲料的喂量要比平时增加20%,平时饲喂的豆饼如果占精饲料的20%,夏天可增加到25%-30%。
  4.改进饲喂方法 要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或增加夜间补料,或将精料改为粥料,这样可弥补奶牛因高温厌食而产生的采食不足,提高产奶量。
  5.供足清凉饮水 奶牛饮水不足,就会降低食欲,不仅影响产奶量,还会使奶牛体内的黏膜干燥,降低奶牛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饮水不足,会使奶牛代谢紊乱,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泌乳牛的饮水量可按日泌乳量的3-5倍供给,夏天以让奶牛自由饮水为好。
  6.搭建凉棚遮阴 在炎热的夏天,为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可把奶牛转到凉棚里饲养或休息。最理想的凉棚是东西长、南北短,单坡顶,南低北高,棚高2.8-3米,四周通风性好,舍内形成空气对流的穿堂风,以降低牛舍温度。也可将牛拴在树荫下。
  7.搞好环境卫生 在夏季由于气温高,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比较活跃,因此,应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疫病的防治工作。在喂饮和挤奶前,要用冷水洗刷牛体,对个别怕热的牛,可用冷水淋洗牛的头部和胸部,这样既能降低牛的体温,又保持了牛体卫生。同时还要及时清除粪便,牛舍每周用5%的来苏儿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一次,也可在牛舍里常撒些草木灰或石灰粉进行消毒、除臭、除潮,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8.防止蚊蝇干扰 夏天蚊蝇等害虫极易繁衍,叮咬奶牛,干扰奶牛休息,对奶牛产奶极为不利,而且还会传播疾病。可用驱蚊蝇药液喷洒牛舍,以消灭蚊蝇,给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冬季如何养好奶牛

  冬季气温低,奶牛的产奶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
  1、提高饲养标准:奶牛冬季散热增加,维持体温所需要的能量也应增加。因此,必须提高饲养标准。混合精料的喂量可增加15%~20%。
  2、饲喂优质粗饲料:有条件的最好喂青贮玉米,喂农作物秸秆,应作一定的处理。
  3、饮足温水、供给充足的饮水:作为机体的营养物质之一和代谢的惟一载体,保持充足、温度适宜的饮水必不可少。若饮水不足,产奶量就会下降,水的温度要在37℃~39℃为宜。
  4、食盐要供足:食盐可供给奶牛不可缺少的氯和钠元素。如果食盐供给不足,会导致奶牛食欲下降,身体消瘦,产奶量下降。因此,要保证供给奶牛一定量的食盐。食盐的供给量,应视奶牛的体重和产奶量而定,每天给奶牛喂食盐30~50克,用量要准确,以防中毒。
  5、饲喂热粥料:冬季精料最好制成粥状饲喂,喂38℃左右的热粥,这样不仅适口性好且易消化,可增强牛体的抗寒力。
  6、添加油脂:油脂产热多,能改善饲料适口性。在奶牛日粮中添加3%-5%动物油脂并补充钙质可有效提高产奶量及牛奶品质。
  7、注意保暖:为减少奶牛体热的散发,应将奶牛饲养在有门窗的暖舍内。牛舍的窗户要用塑料薄膜封闭,窗户的玻璃应擦干净,以利采光。冬季牛舍内温度最好在10℃以上。要防止贼风,最好不让牛直接受风。
  8、每天刷拭牛体:以促进牛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产奶量。
第2个回答  2015-04-13
奶牛养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看被毛皮肤 健康奶牛被毛光亮、整齐,富有弹性,不易脱落,皮肤颜色正常,无肿胀、溃烂、出血等。病牛会因疾病的不同使被毛和皮肤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患疥螨和湿疹的牛被毛成片地脱落,皮肤变厚变硬,出现搔痒和擦伤;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牛结核、寄生虫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时,则表现被毛粗乱、无光泽、容易脱落等。 看呼吸动作 健康奶牛的呼吸次数10次~30次/分钟,呈平稳的胸腹式呼吸。奶牛呈胸式呼吸大多是由于患腹腔器官疾病,如急性腹膜炎、急性胃扩张、瘤胃鼓气、腹壁外伤以及膈肌的破裂、外伤和麻痹等;奶牛呈腹式呼吸则常见于某些胸腔器官疾病,如急性胸膜炎、急性肺炎、胸积水、肺气肿和肋骨骨折等。 看步态姿势 健康牛步态稳健,灵活自如。发病时则表现为跛行、步态不稳、协调性差、起卧不安等反常姿势。如奶牛患破伤风时,表现为头颈伸直、耳竖尾翘、腰腿僵直,形似木马;患脑炎及脑膜炎时,病牛呈现盲目运动,大脑意识紊乱,不听主人呼唤;患脑包虫病时,常常做无意识的定向转圈运动。 看两耳双眼 健康奶牛两耳扇动自然灵活,经常摇动,手触温暖。病牛则低头垂耳,耳不摇动,耳根部非冷即热。健康牛双眼有神,视觉灵敏、反应迅速,眼结膜呈淡粉红色。病牛则两眼无神,反应迟钝,因病不同,眼结膜多有变化;眼结膜苍白,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牛结核、焦虫病、慢性消化不良等;眼结膜潮红多见于发热性疾病,如牛肺炎、牛胃肠炎等;眼结膜发绀多见于循环和呼吸障碍的疾病,如牛肺疫、牛心肌炎、肠变位和中毒性疾病;瘤胃积食也易引起眼结膜发绀、充血;结膜发黄多见于肝胆疾病及血液病等。 看口腔牛舌 健康奶牛口腔黏膜淡红,温度正常,无异味。病牛则口腔黏膜苍白,流涎或干涩,温度忽高忽低,有恶臭味。健康奶牛舌苔红润光滑,舌头伸缩强健有力,温度正常。病牛则舌苔多为黄、白或褐色,舌苔厚而粗糙,舌头伸缩无力,灵活度差,舌温非高即低。口腔发红见于热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胃肠炎等;口腔青紫是血液循环障碍、缺氧的结果,常见于结症的中、后期,肠变位、胆结石等;口腔发白多见于各型贫血、营养不良、寄生虫病、大失血、内脏破裂等;奶牛患放线菌病时,可见口腔黏膜肿胀、潮红、溃烂,当增大的肿块皮肤破溃时,可露出鲜红色的肉芽,上附脓液;当舌部受侵害时,因组织增生而肿大变硬,活动不便,称为“木舌病”,病牛流涎、咀嚼、吞咽、呼吸均困难,气喘;奶牛患炭疽病时,舌及口腔黏膜发生硬的结节,舌肿大呈暗红色,唾液中带血。 看鼻镜鼻腔 健康奶牛不管天气冷热和昼夜,鼻镜不断出现汗珠,且分布均匀,保持湿润。在患急性发热性疾病时,奶牛鼻镜、鼻盘干燥甚至龟裂,如牛梨形虫病、牛出败等;看鼻腔包括鼻黏膜和鼻漏的检查,一般呈浆性、黏性或脓性且具有恶臭味的鼻漏,多见于牛肺疫。 看食欲饮欲 食欲饮欲好坏是奶牛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食欲不良、时好时坏多见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食欲废绝多见于前胃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瘤胃积食、瘤胃鼓气等;食欲亢进见于重病恢复期及消化器官功能不良而体内营养消耗过多的疾病等;食欲反常、异食癖等多见于奶牛体内某些维生素、矿物质或微量元素缺乏及神经异常等。成年奶牛一般每天饮水60升~120升。看大便小便 正常奶牛的粪便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硬度,软而不稀,硬而不坚,无异臭,排粪有规律。如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水称为腹泻,多见于奶牛肠炎、结核和副结核病;排粪减少,粪便变硬,或表面附有黏液多为便秘,多见于运动不足、前胃疾病、瘤胃积食、肠阻塞、肠变位、热性病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排粪失禁见于严重下痢、腰荐部脊椎损伤或炎症、脑炎等;排粪时奶牛呈现痛苦、不安、弓背甚至呻吟、鸣叫,但不能大量排除粪便的见于牛的创伤性网胃炎、肠炎、瘤胃积食、肠便秘、肠变位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奶牛尿液正常呈淡黄色、透明。如颜色变黄、变红、变浑浊则就是有病的表现。 看反刍嗳气 健康奶牛采食后30分钟~60分钟开始反刍,每次反刍时间持续40分钟~50分钟,每个食团咀嚼40次~80次,一昼夜反刍9次~12次,反刍时间6小时 ~8小时。当奶牛患瘤胃积食、瘤胃鼓气、创伤性网胃炎、前胃弛缓、胃肠炎、腹膜和肝脏的疾病、传染病和生殖器官系统疾病、代谢病和脑、脊髓疾病时都有反刍障碍。嗳气是反刍动物正常的生理现象,借助嗳气将瘤胃内发酵气体排出体外。 看产奶质量 健康产奶牛的产奶量是大体恒定的。生产中奶量突然增加很多的情况极为少见,如产奶量突然减少很多,则一定是已经患病。产奶牛患各种疾病均可导致产奶量降低,但尤以酮血病和乳房炎最为严重。临床型酮血病轻症者产奶量持续下降,重症者突然骤减,高产牛无乳,乳具酮味。临床型乳房炎肉眼可见乳房、乳汁发生异常,轻症者乳汁稀薄、呈灰白色,最初几把奶常有絮状物(俗称豆腐奶),乳房肿胀,乳汁变化不大;重症者患区乳房肿胀、发红、质硬、疼痛明显,乳呈淡黄色,产乳量仅为正常量的1/2~1/3,健区乳房的产奶量也显著下降;恶性乳房炎发病急,患畜无乳,患区和整个乳房肿胀,十分坚硬,皮肤发紫、龟裂,疼痛极明显,患区仅能挤出1把~2把黄水或血水。 看尾巴变化 健康牛尾巴的运动虽没有固定频率,但却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天热比天冷摆动次数多、幅度大;行走和劳役时比站立静止时摆动次数多;采食时比不采食时摆动次数多;白天比夜晚摆动次数多。发育良好的健康奶牛,其尾巴粗细长短适中,摆动灵活有力且幅度较大。发育不良的病牛尾巴细小或弯曲,摆动不灵活,幅度较小。热症病牛尾卷耳耷,不爱活动,严重时垂尾不动,尾体发热;寒症病牛尾毛散乱,手触发凉;外感风寒时尾卷头低,尾巴摆动少幅度小;奶牛腹痛时常回头观腹,轻者尾巴卷向一侧,重者时卧时起,尾巴夹于后腿内。 看体温变化 奶牛正常体温为37.5℃~39.5℃,如果体温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就是有病。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奶牛,通常是患了大出血、内脏破裂、中毒性疾病,或者将要死亡。如果奶牛发热与不发热交替出现,则可能患有慢性结核、焦虫病或锥虫病。 ⊕本文来自: 中国畜牧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