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认知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1]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中文名
同理心/共情心
外文名
Empathy
别名
换位思考、神入、移情、共情
拼写
tong li xin
属性
一种技术与能力
快速
导航
起源原则等级测量方法培养方法指导实践
定义
研究者们对同理心的定义,大致可分为单向度和多向度两种。将同理心定义视为单一向度的有:Feshbach(1969)认为同理心是一种能够了解、预测他人行为和感受的社会洞察能力。Rogers(1980)认为同理心是指暂时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不带任何评价地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和经验,敏锐觉察对方经验意义的改变。Eisenberg(2000)认为同理心是因他人的情绪状态、处境理解和预期而在情感上有所共鸣。Hoffman (2001)认为同理心是不仅能正确感知对方的感受,还对他人的处境有合适的共情性回应。还有学者认为同理心是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同身受和关心,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Dovidio, Piliavin, Schroeder, &Penner, 2006)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同理心的概念不是单一向度化,而是多向度化的,比如:Feshbach(1978)认为产生同理心,有三种必要的成分:(1)区分与辨认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2)假设对方观点和角色的能力;(3)经验情绪和反应的情感能力。Gladstein(1983)认为同理心是多阶段的人际过程,具体包括: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辨别与认同(identification)、观点取替(roletaking)。Davis(1983)对同理心的多向度内涵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并借鉴 Smith(1975)和 spencer(1870)把同理心概念分成认知成分(理解他人观点)和情感成分(感受他人情感),将同理心解构成四种在同理心内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面向,分别为:(1)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指自发地理解他人内在感受的倾向。(2)幻想(Fantasy):指想象自己是一个虚构的角色时产生的想法和行为。(3)关怀(Empathic Concern):指同情和关心痛苦的人。(4)个人痛苦感(Personal Distress):指个体在紧张不安的状态下感受到的焦虑和苦恼。Davis(1983)还根据这四个向度的同理心编制了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 IRI),并取得了很好的信效度,广泛使用于同理心研究中。[2]
起源
一九二零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词,指的就是这种行为模仿(motormimicry)。
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使他用同理心一词与同情区别,因同情并无感同身受之意。
原则
1.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2.想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3.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4.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惟有先改变自己。
5.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6.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