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法法性论中能依所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解释论名:辨法法性论。[114]
  答:所辨是有法和法性。一般有法是指有为法,法性是指无为法,但本论有法是指轮回,法性是指三乘涅槃
  2、为什么弥勒菩萨发心为众生辨明有法和法性?[116.117]
  答:为了让众生悟入有法和法性,远离杂染获得清净,所以弥勒菩萨以智悲双运撰造这部大论。众生所应了知并作取舍的有事,唯一是有法和法性二者。弥勒菩萨以大智慧极清楚这一点,又以大慈悲不舍弃众生,所以发心欲辨明这两大主题,以此造论因缘让有缘者对于有法和法性由听闻而了知,由了知而取舍,由取舍而断障,由断障而获转依。
  3、为什么说寻求小乘解脱和大乘一切种智的人所应了知的迷乱现相自性和所应断除的根本仅仅是有法?请具体解释。[120]
  答:二者中的有法所安立的是具有二取显现的轮回,也就是,欲求小乘解脱及大乘一切种智者所应了知的迷乱现相的自性以及所应断除的根本这一切法仅仅是此有法的缘故。有法所安立的是具有二取显现的轮回生死,包括迷乱的现相和现基(显现的根本或根源)。因此想真实通达有法的自性,就必须认识迷乱现相的自性和现基。
  4、为什么说真实中所应了知以及如是现前的仅仅是法性?[124]
  答:法性所安立的是三乘涅槃,也就是,依靠对如何显现的轮回都现见人我与法我无实有自性之力而获得转依的涅槃,原因是:真实悟入实相故,实相与现相无有不同。因此,真实中所应了知及如是现前者,仅仅是此法性而已。法性安立的是三乘涅槃。
  5、有法的体相是什么?[127]
  答:有法的体相是"现二"及"名言"。现二:现别别的能取和所取。名言:心缘二取显现安立种种名言。现二及名言又都是"虚妄分别"。
  6、为什么说现二是虚妄、名言是分别?[128]
  答:二取现相是实际无有而显现的,名言所诠义何时何处也不存在,都只是以自己的分别心遍计的法。因此现二及名言又都是"虚妄分别"。为什么是虚妄分别。
  7、法性的体相是什么?法性在体相上如何与有法相反?[129]
  答:法性的体相是没有能取所取显现,也没有能诠所诠的差别,即是无分别各别自证所证的真如本性。
  8、按照《解深密经》解释,若承许有法和法性一体或异体,各有哪四种过失?[136]
  答:
  (一)承许有法和法性一体应成四种过失
1、在凡夫心识前周遍显现二取,由此他的心前也应当周遍显现法性,应成凡夫不必要修行而自然成佛。
2、就像依靠对二取有法执著而产生三种杂染,依靠法性不成立清净涅槃,反而产生杂染。
3、就像法性没有种种分类,有法也没有种种分类,无法分别长、短、方、圆等。
4、就像凡夫不必要寻求也能现见世俗有法,胜义法性不必要求证也能随意现见。
  另外,如果法性是有法,由有法是以分别心假立,应成法性是以分别心假立;由有法可以思议,应成法性可以思议;由有法实无而现,是迷乱法,应成法性实无而现,是迷乱法;由有法生灭,应成法性也是生灭;由有法有分类,应成法性有分类。
  相反,如果有法是法性,由法性是各别自证境,应成有法是各别自证境;由法性不可思议,应成有法不可思议;由法性非迷乱,应成有法非迷乱;由法性无生灭,应成有法无生灭;由法性一味无差别,应成有法一味无差别,等等,有众多的过失。
  (二)承许有法和法性异体也应成四种过失
1、虽然证悟胜义法性,但因为世俗有法不在其中,所以仍然得不到涅槃。
2、由有法和法性是别别体的缘故,法性不是有法的法性,比如宝瓶不是柱子的法性。
3、由有法和法性是别别体的缘故,实际中有法无二取并不是胜义法性,比如由宝瓶不成立并不决定柱子不成立。
4、由有法和法性是别别体的缘故,证悟法性而获得涅槃时,还另外有世俗有法,还会引生烦恼,应成烦恼和菩提在一个相续中并存。但《大乘庄严经论》说:"解脱唯迷尽。"即唯一消尽了迷乱叫做解脱,如果迷乱和解脱并存,显然和这一教证相违。
  9、以理成立"无而现"是有法轮回的体相:
  ⑴"无"和"现"双聚,成立迷乱和无迷乱、杂染和清净。[130]
  答:"无而现故乱,即是杂染因":以实际无有而显现故,成立是迷乱,比如虚空中没有毛发的同时,却在眼前显现毛发的相,这就是迷乱(错乱)。进一步,由迷乱则引生杂染,比如,本来没有我而显现我、本来没有他而显现他,以这种错乱,当别人骂自己时,就会执著能骂和所骂而生起嗔心并且还骂,而且有这一恶口的造作,将来就会领受苦报,这就是显现二取之后耽著二取,由耽著二取而引发烦恼杂染、业杂染和生杂染。既然有杂染,也就成立遣除杂染的清净。
  ⑵"无"和"现"缺少一者,不成立迷乱和无迷乱、杂染和清净。[132]
  答:"实际无有"和"显现"缺少一方面,则成为实有而现或者实无而不现。如果实有而现,则是"实有现有",并不是迷乱;而没有迷乱,也就没有不迷乱,所以涅槃也恒时没有。如果实无而不现,则是"实无现无",也不是迷乱。或者,以毕竟无有二取的缘故,轮回是像兔角那样的无事法,这样,断除轮回获得涅槃也像断除兔角那样不存在。所以"实有而现"和"无而不现"都不对,只有"无而显现"才合理。
10、解释"器界即为共,如共同所了"的意义。举例说明器世界共和有情界共的涵义。[140]
  答:器世界仅仅是苏醒共同习气的诸有情心前似有的共同显现,只是由大家有共同的所知而安立"共",并不是心识之外有一个器世界。比如,很多人同时服用一种叫商陆的药物,结果共同看见器世界里面充满了金色。共同习气而出现的相同显现,并不是心外有金色的法。金色只是几百个心识相同的相分,这叫共同所知,是器世界"共"的涵义。
11、器世界共和有情界共的意义有何差别?有情界共和有情界不共有何差别?[139.147]
  答:器世界仅仅是苏醒共同习气的诸有情心前似有的共同显现,只是由大家有共同的所知而安立"共",并不是心识之外有一个器世界。有情界不共,通俗地说,就是自己的依处是自己的阿赖耶识,自己的七识自己了别,自己的业自心造,自己的苦乐自心受,自己的生死自己感,自己迷乱自系缚,自己迷尽自解脱,这一切别人代替不了,叫做有情界不共。
  差别?
12、为什么"有情界共"中不存在单独所缘缘的外境义?[143]
  答:论中举了八个例子说明有情界共的涵义。八种法都是以自相续为主因、没有单独所缘缘的外境义以他人为增上缘而成立的结果,所以是有情界共同。
13、身语业应当属于名言共同,为什么归属为有情界不共?[146]
  答:?
14、以理破斥以下观点:
  ⑴ 我们都共同看见了高山,所以心外决定有高山。[148]
  答:共同显现的外境所取,如山等,实际上只是苏醒共同习气的诸众生的内能取识显现出外境义的彼彼相,仅仅是诸能取识的共同的一个相分,离开每个有情的心识,并没有单独的外境义。能立是:共同性故。意思是,没有外境所取,唯一是内识自现的共同相分。
  所谓共同所见,只有两种安立,或者由众人心前的显现相同而安立,或者在显现分之外有一个共同外境义。所谓"共同"唯一是依于每个众生心前的显现相同而安立的。
  ⑵ 我的心前现了它的影像,证明心外有这一事物。[150]
  答:没有外境义心也能显现,梦里的山河大地等,就是心自己在迷乱显现,梦中一切都是心的自现。
  ⑶ 瑜伽士知道他人的心理,但瑜伽士不是和他心一体,由这一反例推翻一切显现和心一体的观点。[152.153]
  答:"心缘所缘之后显现他心的影像"和"生起与自己的心一体的觉受"有很大的差别。比如瑜伽士缘其他心识可以知道他的苦乐,但并没有和他同样感受苦乐。不能说他们心是一体,我们只是说瑜伽士心的影像是他人心自现。
15、由六相悟入有法:
  ⑴ 说出是哪六相。[161]
  答:六相为:有法的体相;成立;非一非异;共同所依;不共所依;悟入无有能取所取之义。
  ⑵ 这样安立悟入有法的次第有何道理?[178]
  答:
16、由六相悟入法性:
  ⑴ 为什么说一切法和一切经是清净的依处?[180.182]
  答:正面观察,轮涅诸法的所诠义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名言中取舍等的法相,二是胜义中无缘。对于这两方面无误抉择,可以由此而获得涅槃。反面观察,如果不抉择名言中的取舍等相或者错误抉择,就会引起和加重染污,从而无法顺利趣入真实道,更无从获得涅槃果。
  ⑵ 有人说:法性远离能诠所诠,执著文字只会障碍现前法性,所以一切经不应是现前法性的依处。对此应如何回答?[182]
  答:通过如理闻思经典能在自相续中引生定解,由此在修道方面不会愚昧。由听闻圣教,才能了知轮涅诸法的体相,才能遮止一切粗细的恶性造作,才能遣除无意义的增益损减执著,才能由此获得涅槃。所以如理闻思直接、间接都会成为现前清净的因缘。
  ⑶ 说出如理作意的意义与结果,并解释为什么这里要以大乘经为依处而如理作意?[184-185]
  答:"如理作意"就是按照所解的义理集中心力而生起深刻思量。没有如理作意把心投入在法性的意义上,则很难对法性的意义得到抉择,所以如理作意所摄的加行是凡夫胜解行地极重要的修行。在资粮道和加行道中按照了义经所说的法性之义,以三慧方式如理作意,到量时就能对法性抉断疑惑、择定其义。
  ⑷ 说出抉择、触证、随念三相的差别和关系。[184-189]
  答:何谓抉择?抉是抉断,择是简择,对于法义抉断疑惑、分别其理,即是抉择。抉择之后,就是触证。好比摩尼宝最初显现时,现量看见它的自性,触证就是在见道以现量的方式现前法性。最后随念已见的法性而数数修行,是随念。三者是依次的顺序关系。
⑸ 为什么要依于这样六相次第悟入法性?这样安排次第有什么道理?[187-194]
  答:
  17、转依的自性是什么?究竟转依的自性是什么?按本论颂词解释"依"和"转"的意义。"转所舍"和"转所得"分别指什么?[186.192]
  答:到客尘不现、真如全体现前时,叫无垢真如,即是转依。*遣除客尘障垢而达到实相现相不二时,叫做究竟转依。*"依"分为根本依(阿赖耶识)和迷悟依(真如)两种。"转"有能转道和所转果两方面,所转果又分为转所得和转所舍。*"客尘诸垢"是转所舍,即客尘诸垢不显现。"真如法性"是转所得,即真如法性现前。
  18、为什么说转依时在无漏法界中具足等同尽有法一切相之边际的不可思议转依功德?[193]
  答:实际上,真如周遍在一切诸法中,在成佛时一切法都唯一显现为真如,所以到达究竟转依时,在无漏法界中,具足等同穷尽有法一切相之边际的不可思议功德。
  19、说出未转依有事和转依有事的差别,以及究竟转依时自现和他方前示现的差别?[193.194]
  答:转依的有事归纳为三种:共器界识真如性转依;契经法界真如性转依;不共有情界内识真如性转依。差别:在共器界识转依中,间接包括一切身转依获得真如周遍的法身;在契经法界转依中,间接包括一切语言转依获得圣法妙音恒时相续的报身;在内识转依中,包括八识转依获得具有五智的化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9
变法法性论中能依所依是什么意思?辨法法性论中能依所依,是指能依靠的人一定要依靠。
第2个回答  2020-05-29
辨法法性论中所能依凭的就是法律依据以及前人的一些案例
第3个回答  2020-05-29
辨法法性论中的所依所依是什么意思?辨法法性论中能依所依的是什么意思?那么中国的辩证法么有依靠,有一所益的意思,应该是法利油条
第4个回答  2020-05-29
辨法法性论中能一拖一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就是变法和法性论,他们是互依托,互相关联的,谁也离不开谁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