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唇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治所幽州,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叛。

安禄山本是营州(今辽宁朝阳)杂种胡人,初名轧荦山。其部落破散后,外逃,冒姓安,取名禄山,因懂蕃语,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贸易中充当经纪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用他为捉生将。安禄山用诈诱捉契丹人,每次带数人外出,总能捉几十名契丹人回来,屡建“战功”,逐步提升,终为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

唐开元二十四年(733),安禄山征讨奚、契丹叛军时,因轻敌冒进,大败。张守琏奏请斩之,宰相张九龄为严肃军纪,判处安禄山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精明强干,下令释放。张九龄力争: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据我观察,他非良善之辈,不杀必留后患。玄宗不听劝谏,赦免了他。

开元二十九年(741),安禄山厚赂玄宗亲信,得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两蕃(指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第二年,又被授予平卢节度使。唐天宝三载(744),以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过三年,又兼任御史大夫。他每岁必以奇禽异兽、珍玩贡献朝廷,又竭力迎合玄宗所好,百般逗趣,以博其欢心。安禄山体胖,腹垂过膝。一次,玄宗指其腹问:“这肚子里是什么东西,怎么这样大?”他马上回答:“无有他物,只有一颗对圣上的忠心。”又一次,入宫,见玄宗与杨贵妃并坐,便先拜见贵妃,后拜玄宗,玄宗问何故,对日:“胡人先母而后父。”帝、妃皆喜,于是,安禄山认贵妃为母。

当时,常有以有功之边将人仕宰相者。中书令李林甫欲谋相位,设法杜绝边帅入相之路,他一边排挤颇有战功的朔方等四镇节度使王忠嗣,一边在玄宗面前竭力推荐安禄山,认为胡将无文化,不大可能入京为相,玄宗正担心边将谋反,于是听信李林甫,命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并赐与铁券。玄宗又为安禄山在京师造宅第,不限财力,穷极富丽,并以金银为筹(音旁,竹笼)、筐、笊篱等。

安禄山在范阳北修建雄武城,对外说是为御敌,实则内贮兵器,广积谷物。又养同罗、奚、契丹降兵降将八千人,号“曳落河”(壮士);有家僮百余人,一以当百;畜养战马数万匹,多聚兵器,阴谋叛乱。天宝十载(751),安禄山率三镇六万兵马进攻契丹,大败,全军覆没,玄宗却仍宠信有加。

第二年,李林甫死,杨国忠为相,安禄山蔑视之,二人矛盾极大。杨国忠屡次对玄宗说安禄山要谋反,玄宗不以为然。天宝十三载(754)春,杨国忠又对玄宗说安禄山必反,又云“召必不至”。玄宗派人召之而至,在华清池见驾,对玄宗哭诉:“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彼杨国忠欲得杀臣。”玄宗安慰他,并更加信任。从此,人人皆知安禄山必反,却无人再敢在玄宗面前提及此事。

天宝十四载春二月,安禄山派人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宰相韦见素对杨国忠说:“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日见素当极言,上未允,公其继之。”二人力谏,上不听。

安禄山与孔目官太仆丞庄严、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密谋,秣马厉兵,伺机反叛。十一月,安禄山诈为敕书,召诸将矫称:“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遂发所部兵及同罗、契丹、奚等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大军,在范阳发动叛乱。

玄宗得知安禄山确实反叛,才仓促布署防御:封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派他去东京(今洛阳)召募兵士,十天得六万人,拆断河阳桥(今河南孟津县北),以防止叛军由此渡黄河,调任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以朔方右厢兵马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新设立河南节度使,管辖陈留(治浚仪,今河南开封市)等十三个郡,任命张介然为节度使,从内府拿出钱币,在京师募兵十天,得十一万人,号“天武军”,都是市井子弟,任命皇子李婉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丽人高仙芝为副元帅,率军东征。十二月初,高仙芝率兵五万,出关屯守陕郡,以宦官边金诚为监军。

安禄山从灵昌渡黄河,兵临陈留城下,此时张介然到陈留才数日。安禄山叛军攻城,陈留太守开门投降,张介然和近万名将士遭杀害。安禄山引兵攻荥阳,守城士兵闻号角声,惊得纷纷坠城,陷荥阳,杀太守崔无波,气焰益加嚣张,以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向东京进发。封常清所率皆为新募士卒,未受过训练,在武牢与安禄山对抗,兵败。安禄山陷东京。封常清率余众至陕郡,与高仙芝合兵一处,退守潼关。叛军追至潼关,攻城不下,退屯陕郡,宦官边金诚向玄宗进谗言:“封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陆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玄宗遂令就地将封、高斩首,高仙芝临刑大叫:“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当时染病居家,唐玄宗任命他为兵马副元帅,命他率兵八万讨伐安禄山。这八万人多是新兵,加上一部分河西、陇右的镇兵、西北边境上十三个部落的蕃兵,以及潼关高仙芝旧部,计十几万人,号称二十万。玄宗让这支由病将统率、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去攻取东京。

安禄山攻潼关不下而归,于天宝十五载正月在洛阳称帝,国号燕,年号圣武。

河北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卿、平原(今山东平原北)太守颜真卿起兵讨伐安禄山。河北十七郡起而响应,归顺朝廷,安禄山仅剩下范阳、卢龙、密云、渔阳(今河北北部)、汲、邺(均在今河甫南部)等六郡。

安禄山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各带一万人马分两路攻打常山。颜杲卿顽守四天,昼夜拒战,终因粮尽矢绝,兵败城破。叛军杀害了一万多军民,抓获了颜杲卿,押送洛阳。颜杲卿大义凛然,痛斥安禄山,惨遭杀害。颜真卿募勇士万人抗敌,邻近诸郡纷纷响应,杀死安禄山所派守将,共推颜真卿为盟主,派兵收复魏郡(今河北大名县西)。二月,河东节度使、原朔方军将领李光弼率朔方军万余人、太原郡弩手三千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北井陉山上),攻克常山,收复其九县中的七个县,安禄山守将史思明仅据九门、藁城两县与李光弼对峙。四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出井陉,在常山与李光弼会合,集汉、蕃兵十余万,与史思明大战。史思明败逃,唐军追拔赵县(治今赵县)。史思明奔博陵,收集散兵数万人,旋即又败于郭子仪、李光弼。安禄山在东京分出骑兵两万人,又从范阳派出郡兵一万人,与史思明残部会合,约五万人,其中同罗、曳落河兵占五分之一。六月,郭子仪、李光掰在嘉山(今河北曲阳)大破史思明,斩首四万,捕获千余人。史思明坠马,徒步奔回博凌,李光弼追至,围城,军威大震,范阳和洛阳之间联络被隔折。

哥舒翰带兵守潼关,玄宗和杨国忠疑其按兵不动,别有他图,于是召募万余人屯于灞上,以各哥舒翰有变。玄宗令哥舒翰进攻陕洛,哥舒翰奏称叛军利在速战,官军利在坚守。郭子仪也奏请引兵攻范阳,而认为潼关大军不可轻率出征。杨国忠又怀疑哥舒翰图谋自己,向玄宗进谗言,派出一个个宦官催促哥舒翰出关。哥舒翰无奈,拍胸恸哭,只好引兵出关,存灵宝县西遇埋伏,大败,哥舒翰为一反叛蕃将诱捕,解送洛阳。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叛军入潼关。玄宗、杨国忠带领杨贵妃姊妹,诸皇子及一些随从朝官、宦官、卫兵逃出西京(长安)往蜀地避难。郭子仪、李光弼闻潼关失守,遂放弃河北,退入井陉,李光弼守太原,郭子仪去灵武,河北诸郡皆陷史思明之手。安禄山进入西京后,叛将们沉迷于酒色,争权夺利,士气大衰。

玄宗一行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将士又累又饿,皆怒气冲天,以杨国忠勾结胡虏谋反为借口,追杀之,并杀了他的妹妹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军士围驿,玄宗闻声问何故,左右答曰杨国忠谋反。玄宗出驿门慰军,令收队,军士不从。玄宗使高力士问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回奏:“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玄宗尢法,乃命高力士引贵妃至佛堂,缢杀之。留太子李亨讨伐安禄山,玄宗入蜀,至成都。七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

肃宗即位时,身边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想平定叛乱无从着手,于是请来好友李泌,任命为元帅府行军长史,共议国事。不久,郭子仪率精兵五万到达灵武。李泌为肃宗献计说:“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守忠、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两军絷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敕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犄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肃宗甚以为然。

唐至德二载(757)春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即帝位,派遣尹子奇率兵十三万人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真源令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六千八百人,日夜苦战,杀敌两万余。三月,再败尹子奇。五月,尹子奇再围睢阳,张巡等率五十骑突人敌营,射中尹子奇左目,败走。七月,尹子奇复征兵数万,再攻睢阳,城中粮尽,以茶纸、树皮为食。八月,城内死伤之余,仅剩六百人。张巡令南霁云突围至临淮(泅州,在今江苏盱眙北水下),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进明不肯发兵,尹子奇知睢阳援绝,围之益急。城陷,张巡、许远、南霁云先后遇害。张巡守睢阳,大小四百余战,杀叛军十二万人。

时史思明围太原月余不下,安庆绪命他退守范阳。二月,肃宗到风翔。李泌主张先取范阳,以求彻底消灭叛军,肃宗不听,决定先取两京。从河东召回郭子仪,任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兵攻打长安。五月,郭子仪为安守忠所败,退保武功。郭子仪劝唐肃宗派人至回纥部求援。九月,回纥怀仁可汗使儿子业护率精兵四千余至凤翔。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率朔方镇兵及回纥、西域兵计十五万,大破叛军,收复了西京。叛将安守忠、田乾真率败兵逃出潼关。

失西京后,叛军军心动摇。郭子仪乘胜率大军攻东京洛阳,安庆绪率残部奔河北,占据邺郡(今河南安阳)。他招兵买马,很快拥兵六万。十二月,唐玄宗回到长安。叛将史思明请降,封归义王、范阳节度使。

乾元元年(758)六月,史思明再叛。九月,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兵二十万攻打安庆绪。大军不立元帅,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十月,围邺郡。从十月至第二年二月,邺郡城中人相食,斗米值七万钱。乾元二年正月,史思明在魏州称大圣燕王。二月,引兵救邺。三月,郭子仪等九节度使战败,遂解围南行,以朔方军切断河阳桥,以保东京洛阳。史思明至邺郡,杀安庆绪,留下儿子史朝义,自回范阳。四月,史思明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

邺城下九节度使溃败,鱼朝恩将罪责推给郭子仪。肃宗召子仪还京师,以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重赏朔方节度副使仆固怀恩,为抑退李光弼做准备。九月,史思明率大军南下,渡河,攻取汴州。李光弼只好放弃洛阳,退守河阳。不久,史思明在河阳败于李光弼,逃回东京。上元二年(761),鱼朝恩、仆固怀恩怂恿肃宗命李光弼出兵攻打洛阳,李光弼被迫出战,在邙山(今河南偃师北)大败,因此失去兵权。

史思明欲乘胜攻击西京,朝廷大惧。正当此时,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史朝义即帝位,改元显圣。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肃宗皇后,惊死肃宗。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十月,代宗任命其长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又派出宦官向回纥请兵,会合唐军,攻打史朝义。连战连胜,收复东京、郑、汴等州。十一月,仆固怀恩率朔方等军渡河北进,追赶史朝义,围史朝义于莫州(治在今任丘北)。

唐宝应二年(763)正月,叛将田承嗣以莫州降,李怀仙以范阳降,史朝义在逃亡中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