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一、注释

1.物:指“道”,用“物”字表明它的客观存在性,这个物有时可能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我们又实实在在感受到它的存在。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混沌的状态。

2.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这个特征照应了第14章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3.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4.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这个特征照应了第14章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因为它是循环往复,所以无首无尾。

5.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易经》中称无极、太极。

6.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7.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无穷无尽的状态。

8.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从时间的角度看是一去不返,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道如天体在圆形的轨道上循环运行,所以有时候就感觉到返回到原点了,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循环,月相的阴晴圆缺,一天的日出日落,都有返回厂原点的感觉。

10.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11.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12.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当时老子的科学技术找不到原因,所以说道法自然。

二、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以现代观念来看,就是一种能量团)。道,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摸不到它的存在,寂静而空虚(空中有物,物中有空),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如日月行空),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存在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无穷无尽)、天(广大无边)大、地(广阔无垠)大、人也大(心怀天地万物)。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物质和精神),地取法天(光明能量和精神),天取法“道”(能量),而道纯任自然。

三、赏析

本章讲了道的几个方面。

(一)四大与三才。儒家讲“天地人”三才,道家讲“道天地人”四大,两相比较,可以看出道家以道为首的思想。

(二)四大之间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四者之间,以道为本,以人为首,既重视道,也重视道。

(三)道的状态。道,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摸不到它的存在,寂静而空虚(空中有物,物中有空)。佛教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四)道的运动。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如日月行空,江河行地),循环往复地运行而永不停留衰竭。

(五)道之四名。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四个名字从四个方面写出了道的四种状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