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懂经济的说一下,日本90年代经济被美国掠夺时房价及其他物价的情况

有许多文章提到,从85年起,在美国的迫逼下,日元不断升值,从最初的1:240升到最高的1:79,但后来又跌到1:120,这一升一跌,让美国从日本掠夺走了大量的财富.这些文章认为,今日之中国,就象80年代后期之日本,美国等西方经济强国也在用同样的方法掠夺中国财富.
想问一下,在这样的局势下,普通百姓该怎么办?日本当年的物价变化又是怎样的?日本当年的房价变化又是怎样的?从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启发.
请有懂经济发展史特别是日本这一段历史的人指教一下.
谢谢了.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雪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一倍。
  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得意忘形的人们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

  再来看看日本的房地产热———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位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金融机构则被坏账紧紧包裹无法动弹。

  日元升值使海外企业和土地等资产价格以及金融资产相对比较便宜,于是日本企业和投资家意气风发地大量接收已开始出现泡沫破灭征兆的美国国内资产。美国则借由美元贬值等因素成功转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债负担,充分利用这个缓冲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

  90年代日元再演币值上升风云,1995年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80日元,此番升值对制造业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的余地几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经达到了日本经济无法承受的水平。随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日元开始贬值并引发了“抛售日本”狂潮,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笼罩在阴影中。泡沫破裂后,由于日元贬值造成日本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体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使银行体系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一些大银行纷纷破产或重组。自此,日本从“十年衰退”状态进入“退休日本”状态。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鲁奇(La-Rouche)等人对《广场协议》大加挞伐,认为它是包含布热津斯基原则 的金融泡沫转嫁协议,在日本制造了庞大的“超级日元”泡沫,引诱日本充当了境外美元资产的大买主,为美国巨额财政赤字提供了融资,为濒临绝境的美国房地产投机商“解套”,为美国的通货与宏观经济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本国最终却在不可避免的泡沫破灭之后陷入十年萧条漫漫长夜,至今仍未完全复苏。凯塞•沃尔夫等人干脆直指美英联合通过《广场协议》、《卢浮宫协议》等工具蓄意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威尼斯泡沫骗局”,诱骗日本入彀。

  确实,20世纪90年代日本“失去的十年”与《广场协议》摆脱不了干系,正由于日元过快地大幅度升值,同时迫于美国压力快速、全面推行了金融自由化,刺激了日本在海外大规模投资,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上升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资本输出国,“收购美国”之说一时甚嚣尘上,石原慎太郎的《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也应运而生。对此火上浇油的是1987年2月的《卢浮宫协议》,日本迫于美国压力实施了1987年2月至1989年5月的超低利率,以至于日本经济界人士中间弥漫着永久低利率的神话,有人甚至声称日本的低利率应该是世界“低利率接力的最后一棒”, 而正是这种低利率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资产市场的膨胀,1989年东京黄金地段帝国大厦的地价就超过了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的价值,一个东京市的地价竟然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另一方面激励了企业、个人、机构奉行激进的高负债策略,借入资金用于国内外资产市场的投资。当资产市场泡沫膨胀到顶峰而日本银行也不得不修正超低利率时,资产价格泡沫轰然破灭,众多日本企业、机构和个人转瞬之间沦为“亿万负翁”,致使日本的经济复苏之路在巨额不良资产的拖累下格外坎坷。

  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要谨防泡沫破裂,也就是谨防楼市股市崩盘,在崩盘之前享受泡沫的膨胀,在泡沫破裂的前一瞬间跑出来。
  可假如跑不出来了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4
就是啊,好像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救了它一命。我觉得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那么强,应该扛得住吧。
第2个回答  2009-08-14
恩,楼主看货币战争这本书了吗?里面有提到日本当时的经济状况。。
其实我也挺想知道答案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