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失业又失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我的同龄人,要么读研二,要么工作两年了。

我,考研二战,失败,找了两份工作,一共加起来做了四个月。

正式开始打工已经六个月,但第一份工作做了一个月被开除了,休息了一个月考证书;第二份工作做了三个月,太累了我受不了了,辞职了休息了一个月,最近又在考证书。

和高中同学一起住,她每天幸苦打工回来玩手机睡觉后总是香甜,而我在离职后的短暂快乐过后,每一天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我能找到好工作吗?

我现在是不是在混吃等死啊?

18岁时笃定未来必将光明灿烂的小姑娘,猛然一看23岁的自己成了“卢瑟儿”,黑暗中看着天花板,勾勒不出一点彩色的希望。

教师编制、公务员、国企这些岗位也太香了吧!

无论是薪资、休息还是稳定性,在我经历了两个私企后显得更加诱人,哪怕入了体制的朋友成天吐槽领导吐槽工作氛围,我也会默默给他们贴上一个“人生赢家”的标签。

这是失业,再谈谈失恋。

前男友走的学长介绍同事的路子,国企,稳定,一个季度奖拿我五个月的工资。

谈了两个月,对方对我忽冷忽热,我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对方是以玩玩的态度对我。我悟出来最深刻的道理是,不能一开始就投入太多,以及人不自强别人欺。

但凡我有能耐一点,钱挣多一点,或者有社会意义的成功,他都对我会是另一个态度。

还是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谈恋爱,一起吃吃喝喝看电影的恋爱,谈过就知道没多大意思,以及,“因为你平平无奇,所以TA觉得你无关紧要”,这句话请刻到肺管子里。

23岁我有一种感觉,人都看结果。

朋友或许还能惺惺相惜爱好、性格,但新认识的人或者奋斗期的人,对彼此的综合评价一定得硬实力支撑:学历,工作,家境,外貌,发展走向。

我知道自己是有一些美好的品质的,比如坚韧,求知欲,好奇心,从头再来的勇气,感知生活美好的柔软。但很显然这些品质不够“硬”,在没有上述硬实力支撑的时候,坚韧是执拗、求知和好奇是“多事、整一堆无聊幺蛾子”,勇气是鲁莽,感知生活是“闲”。

成年后的浪漫需要硬实力支撑。

我不怪别人看轻我,我知道是我自己葡萄还未到成熟时。

以往我对自己的评价很大一部分来自别人的评价,现在没谁评价我了,我寻找自己的位置更多来自于和同龄人的比较,并且显而易见,结果不太好。

认知和事实不匹配,让我总有些怀疑我自己。

20岁的时候,我决定要考英语翻译的研究生,因为我不喜欢财务,我喜欢英语,英语也是我的擅长优势。

21岁,考研一战失败,我觉得没什么,是我的目标定的过高。

22岁,考研二战失败,我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先去工作,迂回着前进以后也能翻译。

23岁,找了两份工作,与英语相关但是与翻译无直接关系,我要考的翻译证到手了,不敢开始找翻译工作….躲在家考现在我根本不想考虑的、但走投无路时可以一用的教师资格证….

23岁的迷茫有天那么大,这一个月既是休整,又是恐慌。

刚刚我在阳台上看书,《lean in》,美国Facebook女高管讲述女人如何再进一步,与一些观点迎面相撞,我突然又重新找到了那种充实的感觉:

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到充实且心安。

在It’s a Jungle Gym, Not a ladder一章,作者提到,过去人们认为工作是一架梯子,这架梯子有局限性,人们只能爬上爬下,在梯子上或者不在梯子上。接着用数据表明截止至2010,美国人从18岁到46岁平均会经历11个工作,这意味着进入一家企业,一直待着去拼传统晋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看看我国考国考200多万的数据就知道了,这种时代已经卷土重来了。但毕竟是成功女性,她的话还是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或许,我的工作还真的不是直梯,而是攀登架?

不是那么直直的上去,而是四面八方,皆可登顶。

工作本质上是与拿自己的时间和才能去和公司做交换,上一份工作做的不开心,是因为强制加班让我的时间交换价值过低。

那么这一个月,不管是好吃懒做也好,还是停下来想想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也好,我有如下思考:

第一:我依旧不喜欢稳定。

以前是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有误解,觉得公务员“一眼看得到头”,现在发现不是如此,认真干,公务员也许和其他工种一样,有升职加薪的,并且努努力考个好的,工资待遇真的可。

老师的事业编制听说在武汉也很香,众所周知,寒暑假都有,甚至老师职业有利于相亲。教书也是有成就感的,学生从不懂到懂,用心带他们得到的信任….方方面面都很香,但我的心在于探索自我上限,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不是传道授业解惑(一份讲义年年讲)。

基于此,重塑的印象也还是让这些“稳定”不吸引我,我不考虑“公务员、事业编”。

老师有可能,毕竟雅思口语老师是按小时拿钱,这个可以列入五年职业规划。

第二,知行不合一会产生严重内耗。

我上份工作准备离职的时候,朋友和前辈都劝我,新工作找好了吗?不要盲目离职,有了下家再找。

但我太累了,被工作弄伤了心,直接离了职,我知道一旦决心要离职了,我没办法心无旁骛的工作了,待着是对公司不负责,也是对我自己时间的不负责。

我离职了,又有人告诉我,简历的空窗期不能太长,太长下一个公司的HR会问为什么,你不能说你在考证,这样就显得你很无能,哪怕先进个公司骑驴找马也好一些。

无论是“找好下家再离职”,还是找工作先“骑驴找马”,都很难说没有道理,但我都没有照做。

一方面,我怀疑是我自己眼高手低;另一方面,我的确想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要干什么。

伊始,我想的是直接开始找翻译工作,哪怕工资低,但我开始积累经验也可以;和妈妈聊过之后,她劝我考武汉老师的事业编,我有被她的话动摇一下….

投了一些简历,笔译的行情确实不太好,月薪3000,(1000字30)每个月还有10W翻译量的要求,我哪怕是为爱发电,这点钱和高翻译量我也未必扛的下去。

英语写作/英语口语为主要技能,工资过得去的兼职是我的最新考虑目标,眼下教资考完了我就开始找。

要么喜欢,钱少。(4000以下)

要么不太喜欢,钱多。(6000以上)

不然一份工作做着,又不喜欢钱又少,天天为公司卖命,感觉就是拿时间换钱,怎么能活得开心呢?由此而生的抱怨、吐槽、不甘,就是极为严重的内耗。

我可以接受学习的苦、缓慢成长自我怀疑的苦,但我不接受无意义的苦(无理由加班、没完没了的会,有上限的薪酬)。

我接受目前能力不足,做我喜欢但是很吃力的工作,拿一点钱,与此同时也精进自己的技能,以便以后换来更好的工资。

现在,我对于我下一份工作,是“知行合一”的,也就没了那么多内耗。找就是了,坚持学习就完了。

第三,追求喜欢的工作,我需要什么支撑?我需要承受什么?我需要付出什么?

(1)追求喜欢的工作,我需要什么支撑?

首先,不多的钱。

这个月回家住了一周,妈妈忧心忡忡的跟我聊天,你下一步准备怎么做?先得有钱支撑你自己的生活吧?

我理所当然的对妈妈说,不是有你吗?

我妈急了,你不能啃老啊!我也没多少钱给你啃啊,我万一病了呢?

是的,我潜意识里总觉得,最差的结果,我无非就是回自己老家,爸妈养着我。

这种心理让我有个安全港湾,也让我很懒。

但真的没必要那么担心,我失业这一个月,房租和室友平摊660,日常吃饭如果每天能自己做,也才600-800,无非是买衣服、网购和与朋友下馆子要写钱罢了。

但失业让我发现,不出门我根本不用买什么衣服,自己做饭还乐得健康清淡,不出门也不用网购,日用品也花不了些钱。

生活成本认真节俭,压在1500没问题哇,这样哪怕我两个月没有工作,保证有3000就可以了。

多谢去年一年养成的存钱习惯,我还有8000,消费拔高一点一个月花销算2000,我失得起4个月的业。

金钱使人自由,诚不欺我。

其次,信心。

在战乱年代,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失业,就是现代普通人的兵荒马乱,也需要信心打底。

我找工作两大阻力:一个是懒,一个是怕。懒是因为失业久了的惯性,越不工作越不想工作,这个好解决,工作起来自然就勤奋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怕,由于没有翻译经验,我怕我不能胜任翻译工作。

怕和懒相辅相成,把我直往下滑拉。

前男友有句话说的还是对的,怕什么呢?去大城市怕?找新工作怕?怕新环境,熟悉了就好了;怕没朋友?环境熟悉了就有新的朋友圈了。怕做不了?能力不都是可以慢慢积累的。

是先进这个平台,你在这个平台上能积累经验;而不是等你先修炼好了,再去这个平台。

把让你怕的模糊的感觉,具象成一个个清晰的担忧,逐个击破就好了。

没什么好怕的,冲就完事了。

(2)追求喜欢的工作,我需要承受什么?

既然选择了一条风雨飘摇的路,就不要艳羡别人的彩虹。

23岁,别人都按部就班的在读书、工作,积累经验换工作,拿更高的工资,发展方向明晰,学历过硬。

我需要承担不稳定和不确定,又从0开始的社会身份,第一份翻译工作的未知,发展的未知,和同龄人在“稳定工作”上肉眼可见的差距,以及对自己是不是“不切实际”的怀疑。

若我真的要走这条路,一定要做好3-5年看不到出路的准备。23-26岁,学历颜值相关专业都不出奇,一定要尽力跳出peer pressure。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想追逐自己的彩虹,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彩虹,毕竟别人经历的风雨、走过的荆棘也是我缺少的。

不管我成功或者失败,没有人在看我,所有人都在忙碌自己的生活。

以后每当我遇到peer pressure,记得要想到这句话。

(3)追求喜欢的工作,我需要付出什么?

坚持、努力和方向缺一不可。

坚持比努力重要,选对方向能实现弯道超车。

摒弃所有顾虑,甩开膀子干就完事了。

翻译训练,投简历找工作,翻译训练,工作,根据现实对目标做微调,大方向不变,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23岁,失业又失恋,下一步路不太好走。

但人生的哪一步又好走过呢?

唯Go ahead耳。

图/《friends》

文/阿婉

———————— END————————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生活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目前失业在家,备考教资i ng.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