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如题所述

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国际经济长时间低迷,这是中国企业借此机会走出国门的良机。2011年我国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37%。此前,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去年我国企业完成出海并购交易110起,同比增长93%。 诸多数据表明,无论是并购宗数还是交易金额,去年我国海外并购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以30.7亿美元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巴西某油田40%股权的交易是去年规模最大的一起。
  在全球经济处于衰退的情况下,不少海外资产处于低估值阶段,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也是难得的并购好时期。但如何实现走出去,防范风险,立稳脚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作者建议:
  一、注意防范政治动荡的风险。如2007年,中国海外投资曾达到创纪录的68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其中能源行业是中国海外投资最多的产业,包括对油气资源的并购与建厂。但中国实行“走出去”战略不过20余年,世界上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的油气资源地块早已被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发,留给中国的无非是两种资源——经济效益较差的地块和政治风险较高的地块,且后者居多。中国自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我国就千方百计地在海外找能源,脚步遍布拉美、非洲、中东、中亚和亚太地区,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1990年的海湾战争到10年之后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从苏丹达尔富尔到伊拉克,从硝烟才熄的利比亚到烽烟欲起的伊朗、叙利亚,每次发生国际冲突,首先遭到制裁、被严加看管的都是石油;每次国际冲突过后,重新洗牌的,也是石油利益。石油,俨然已经成为各国之间较量的筹码和抵押品。而在这一场场国际冲突中,“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一定是其中最悲催的身影,损失惨重。这些惨痛的教训,不仅在能源行业走出去中应该吸取,其他行业也应引起足够的认识。[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二、注意规避法律风险。国际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大市场,商贸环境既统你一又多元化。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主要有股权式和契约式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了解当地市场的准入条件、目标国的法律监管环境、投资项目的法律设计结构和潜在风险均非常重要。”企业走出去应确立法律风险控制的策略,基于风险评估所得,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法律风险分别以风险接受、风险避免、风险减低和风险转移不同的策略和措施应对。
  三、严格按市场化运作。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要与国际政治环境相适应,与自身核心竞争力相匹配,既要把握机遇,又要防范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使企业本身更加市场化,如果我们企业带有很多的计划经济色彩,中国企业就经不住市场的考验。要按市场化运作,就需要我们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强大企业集团,具备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能力。
  四、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大力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中国企业与国际行业领先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在海外投资设厂后,我们往往从国内带出庞大劳工队伍,目前有超过100万的中国人在非洲工作,仅安哥拉就超过30万人;而欧美企业只派出核心管理团队,一般在当地雇佣劳工。这种差距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也需要承担更大风险。
  中国企业要加强所有者董事会对包括投融资决策在内的重大事项的集中控制,切实履行监事会和外部监事的职能,强化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积极培养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人才不足是我国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经理人才。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补靠自身培养之不足。另外,跨国公司经营人才本土化也是一种趋势。[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五、政府的支持。国家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科学考察和评估东道国投资环境政治风险。建立监控和预警系统,由专长于政治科学而不是商务的常设专家组依据国家风险评估理论,测试各国政治制度稳定指数和政治风险指数。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必须要与国际政治环境相适应,与自身核心竞争力相匹配,既要把握机遇,又要防范风险;既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又要考虑国家海外投资战略需要,积极审慎、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