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过日语应该买什么书自学好

最好有MP3音频听的,而且要适合没学过的人学习,
多少钱一套,有没有盗版的,我怕买错

大家的日语 注重日常会话使用的教材。是日本对全球推广的教材由日本人编写思路清晰。日本那边的语言学校对外国人培训时就用这本教材。缺点是只有1册2册。

新日语基础 和大家的日语属同种类型,更注重语法方面也是日本对全球推广的教材。分1册2册及中级。 (强烈推荐)

新编日语 是全国各大学日语专业用书共有8册。外面书店一般只能买到1-4册,后4册为内部用书。很多东西讲得很细不实用所以是日语专业的用书,他们有4年全日制的时间去学这套教材,带有研究日语性质了。业余学习者一般不推荐。上外出版的(上海外国语学校) 90年左右出的

新版的新编日语 是华东理工出的 有1-6册 难度偏难 不适合口语 不适合入门

新世纪日本语 属于二外专用的书,名气不大内容一般。

标日同样也分老版本和新版本

其中老版本是80年代出的 当时只有标日一种书籍 所以名气响 但这书籍现在看来很多语法都错的 很多单词现在已经不用了 语言不断的再更新 强烈不推荐

而新版本的标日很大程度是沾上了标日这个名字的光,所以很多初级学者会用,其内容不适合口语,比较书面化,当然比旧版标日要好很多,综合也属于一般的教材

ps 学日语干嘛不看日本人编的教材呢 非常口语化 也适合入门 简单

等到中级的时候再看国内编写的教材吧 国内编写的太注重书面化 不适合口语化 我们主张的是学了马上能用的东西

祝学习顺利~ 本人是教日语的 对教材有些小小的研究 可以参考下我给别人回答的问题 都是日语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8
标准日本语初级,有配套的视频教学,有MP3。很适合你的情况。
初级上下册 总共63.9元
第2个回答  2009-08-08
我现在刚刚开始学,买的是新编日语教程1,是华东理工出版社出版的,里面有MP3碟的,淘宝上面有的,30块钱。我觉得不错,你可以试试看。
第3个回答  2009-08-08
《标准日本语》吧~
帮你找了些介绍:

《新版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初级上、下》(以下简称“新版”)于2005年4月出版了。这是1988年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初级上、下》(以下简称“旧版”)的修订本。旧版自发行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发行量已逾500万套。为了使这套教材能够充分地体现日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经过3年的努力,策划、编写了这套“新版”,此次推出的是初级上、下。

下面,对“新版”的内容结构、特点等做简单的介绍。

一 结构

1.新设“入门单元”,集中指导发音和文字。

在研讨“新版”的编写原则、结构之前,我们对“旧版”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充分听取了读者的意见。对学习者来说,尤其对自学者来说,“旧版”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语音部分他们感到无从下手,本次修订时特别设置了“入门单元”,专门就“日语的发音”“日语的文字与书写方法”“声调和语调”“需要注意的发音”进行了系统地讲解。“需要注意的发音”专门针对我国一些地区的读者发日语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作了说明。除了“日语的文字与书写方法”以外,全部录制成CD,读者跟着CD就可以浅显易懂地学到纯正、自然的日语发音。

2.除“入门单元”以外,上、下册各设6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由4课构成。每单元前设置单元扉页,单元后设置单元末。另外配有“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以及附录。

每个基本单元设定一个话题,单元内4课的应用课文都与此话题相关联,每个单元的内容相对完整,各个单元之间的出场人物、故事情节也是一脉相承的。单元扉页利用插图和文字简单地介绍本单元4课的场景及内容。单元末由“阅读文”“实用场景对话”“词语之泉”“日本风情”构成,主要以插图、照片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对话的场景、词语的实物以及日本的生活、社会等情况。“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上、下册分别相当于日本语能力测试4级和3级的水平。附录旨在整理学习项目,内容包括“课文译文”“练习Ⅱ、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练习、模拟试题录音内容”“数、量词搭配使用表”“动词一览表”“句型、表达索引”“总词汇表”“关联词语范畴一览表”“专栏日语译文”“图画词典”等。

3.各课结构与定位

各课由“基本课文”“应用课文”“语法解释”“表达及词语讲解”“练习”“生词表”“专栏”构成。

“基本课文”分为基本课文Ⅰ和基本课文Ⅱ,基本课文Ⅰ以单句的形式突出本课所学的重点句型;基本课文Ⅱ以甲乙对话的形式再现重点句型。“应用课文”是将重点句型再现于有场景、有故事的情节中,以展现活生生的、自然的日语。应用课文全书48课保持固定的出场人物,创作了一个有声有色的长篇系列故事。

“语法解释”主要就本课所学的句型、语法项目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执笔时充分考虑到中国读者学习日语的需要,对于一些中日语言差异以及中国读者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用“注意”予以提示,其他与项目相关的内容以及补充事项用“参考”提示。“表达及词语讲解”主要就课文中出现的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词汇的用法进行讲解、说明。对相关的日语语言表达特征、交际策略、日本社会、风俗习惯等也在表达及词语讲解中作了说明。

“练习”分为“练习Ⅰ”和“练习Ⅱ”。“练习Ⅰ”主要通过替换、变换说法等练习巩固基本功,一般都是仿照例句进行的。“练习Ⅱ”是在“练习Ⅰ”的基础上,通过听解、读解、填空、中译日等发展性的、实践性的训练,检验、巩固和活用所学的知识。“练习Ⅱ”出现的单词、语法等控制在已学范围之内。

“生词表”是将本课出现的独立词、寒暄表达、惯用短语以及量词等汇总列出。

“专栏”用中文介绍了日本的社会风俗、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等诸多方面,是学习者扩大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窗口。

二 特点

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仅词汇总数就有2900词左右,包括各课生词表、关联词语以及卷末的词语之泉。教材总字数达1000000字,可以说学习者只要本套书在手,就有了非常丰富的学习日语的素材。

2.版式设计充分考虑读者学习的需要,插图、照片丰富。在版式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自学者学习的需要,采用大开本,设置脚注,全书注假名。并且使用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营造出直观、愉悦的视觉效果。

3.与“日本语能力测试”相对应。句型、语法项目按照“日本语能力测试”的4级~3级的出题标准列项,由易而难地按系统、分阶段排列。但是为了保障学习者循序渐进、由易而难地学习,对某些项目进行了灵活处理,以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ています”是4级的项目,应该在上册学习,但由于其用法较多,而且难易程度不同,因此上册只安排了易于初学者理解的表示“正在进行”以及表示“结果状态的存续”用法的一部分。而其表示“结果状态的存续”的另一部分较难的内容(第33课)以及表示“反复、习惯”(第27课)的用法则放在了下册。

4.译文的处理方法具有独创性。在日译中时,为了既反映原文的结构以便于初学者理解,又兼顾译文的自然和地道,减少翻译腔,对基本课文和应用课文采用了不同的翻译原则。基本课文的译文尽量反映原文的结构,应用课文的译文则不拘泥于原文而是根据会话场景尽量译成自然、地道的汉语。同时,由于中日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某些情况下,日语句子中某些省略的部分在译为汉语时须加上才自然,而有些情况全部翻译则显罗嗦,因此,在卷末附录的“课文译文”处用符号作了如下处理:

( )→表示原文没有,但翻译成汉语时必须增添的词语。

〈 〉→表示原文有,但翻译成汉语时不需要的词语。

甲/乙 →表示甲乙都可以。

例如:对于省略了主语的“どんな音楽が好きですか”,如直译则为“喜欢什么音乐?”,汉语显得唐突。因此就用“(你)喜欢什么音乐?”来处理。

对于“机の上に猫がいます”,如直译则为“桌子上有猫”则作为汉语不大自然,因此译文用“桌子上有(一只)猫。”来处理。

又比如:“もう11だから寝よう。”如直译则为“因为已经11点了,睡觉吧。”,汉语显得生硬,因此译文用“〈因为〉已经11点了,睡觉吧。”

这样处理,既照顾了原文的结构,又解决了译文生硬、不自然的问题。

5.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

实践证明,只学习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而不了解其语言表达特征、习惯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的。因此,本套教材在安排语言知识、语言结构的学习的同时,对相关的语言表达特点、文化因素等也作了系统的讲解。如“谓语的省略”“です的用法(省略表达)”以及“あのう”的用法等等。

同时,用专栏、日本风情、应用课文以及讲解等多方位地介绍了日本的交通、饮食、节日、生活习惯等,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了解决中国的学习者跟日本人交流时,一说起日本就头头是道,却不能用日语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现象,特将初级上册的场景设在日本,下册移至中国。话题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以帮助学习者通过这套教材的学习,真正地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6.本书在语法体系、语法术语上也作了一些调整。详情请参照《新版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初级上下》“本书内容与结构 V.本书使用的语法体系”。

内容简单,单词量少,本书极其适合初学者。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55586.html?wtp=tt

听力也可在网上下,,地址也找了
http://www.verycd.com/topics/141998/
这个网站有单词有课文(课文往下面拉一点)
第4个回答  2009-08-08
《新版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初级上、下》
然后在emule电驴子里下标日的视频教程,跟着学。资源很多的,好好学习,多听听好听的日语歌,
我就是这么学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