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成绩很好的孩子,一上初中就变差,问题出在了哪里?

如题所述

上小学成绩很好的孩子,一上初中就变差,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看看孩子具体是哪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一、学习管理上:

考得好并不等于学得好。小学的功课内容相对简单,靠记忆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只要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多刷题,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还有些孩子就是靠死记硬背,把题目都“背”熟了,才考到的高分。可这样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甚至会给家长造成对孩子学习状况的误判,从而没有在该关注和调整的时期,进行帮助,才导致孩子上初中,从2、3门功课到7、8门功课同时要应付时,就会措手不及,成绩下降。

二、学习动力上:

很多孩子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但被家长、老师压着学,虽然成绩看上去不错,但自己内心没有学习动力。到了中学,父母、老师的影响力逐步降低时,孩子对学习出现抵触情绪会慢慢地放大,而此时想要用家长、老师的权威去施压,也已经很难奏效。

而且很多家庭,把做练习、上培训、取得好成绩等同于学习了。当孩子每天为了应付成堆的作业、练习,休息时间在培训班连轴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会让孩子觉得日复一日的同样生活,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和努力的意义。特别是,当成绩上出现一些起伏时,或者付出了努力,却始终不得要领,取得不了理想的成绩,就会受到打击,甚至一蹶不振,导致成绩严重下滑。

三、学习方法上:

很多孩子在小学就是听话照做,老师、家长要求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安排和学习的能力。不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更不知道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按部就班地跟着来。不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进入中学后,在多门功课并进要学时,慌了手脚,不会安排,也分不清主次,常常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而这时如果家长老师没有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合理的指导,孩子就会陷入混乱中,出现学习上的问题,直接体现在成绩下滑。


四、学习习惯上:

学习习惯其实应该是小学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习惯培养好了,其他的结果才能事半功倍。可现在很多孩子在小学时,写作业拖拉磨蹭,学习时走神、玩东西、吃零食,有的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学习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孩子对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都一无所知,不会妥善地安排学习、生活,只能凭本性来安排,甚至做作业都做到很晚,睡眠不足,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下课作业不会做,又做到很晚,恶性循环,始终跳不出这个圈。

而跟学习效果直接挂钩的两种学习品质——自控力和忍耐力,尤为重要。可很多家庭在孩子小学时,只关注成绩,没有注意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这样到中学后,应付不来了,就会出现成绩滑坡的后果。

另外,关于青春期自我主张唤醒,情愫萌动,叛逆反抗等同样会造成成绩下滑,但这都不是突然发生的,都是有过程的,善于疏导和理解,才能让孩子安然平稳地度过青春期,逐渐走向独立。

学习向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对孩子学习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孩子采纳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任何一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时间精心的培养。

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能够关注以上几点,在中学出现了问题,那只要找到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显出效果的。人生不是只为考试成绩,高考过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我们更要着眼于孩子在度过学习期后,进入社会后的成长,那才是最严峻的考验。

人生漫漫几十年,只要开始行动,就永远不会太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7
    可能是浮躁,小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基础,上了初中孩子可能就浮躁了,不愿意学习没有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第2个回答  2021-04-27
是因为在上初中之后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而且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吸收。
第3个回答  2021-04-27
初中课本知识量变大

网前天和一家长聊天,他一直在强调,孩子的作业量增加严重,有时候要熬夜写作业,看着都不忍心,可是没有办法。总体来说,小学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初中一年的学习量。
第4个回答  2021-04-27
说明孩子并不适应初中的内容,应该让孩子花一些时间去了解,去适应一下这个转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