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觉得人性是善还是恶?

如题所述

孔子没有直接提出性本善,性本善根本不是孔子讲的。对于人性论的探索,是《论语》成书之后,先由孔门后学提出。《论语》内讲到「仁」的主要表现是不安、爱等等,但站在哲学思辩的角度上看,「仁」的概念其实发展得不太成熟。于是在孔子之后,孟荀之前的十三篇儒家简中,出现了从不同回答进路探索到情的根源,「性」、「心」等问题,为孟荀将来发展出更有系统的心性论铺了阶石。 当中问题是哲学史的问题,是儒学个别问题路向如何发展的问题,在此不详论。但假设孔子在人性论有所主张就是假设他有直接讨论过这些问题,如此即是假设了这些问题是他本人为更早提出的,明显与公认的哲学史史实不符。 不过你的问题依然可以修改为,孔子的哲学立场跟孟子「性本善」的哲学立场连贯些,还是跟荀子「性本恶」的哲学立场连贯些。这个我相信十分明显地是前者无疑。孟子的性本善论是上承孔子讲道德自觉心的讲法,以及孔子对仁的理解,两者的理论区分甚至不明显。但荀子对礼义的理解,已偏离孔学方向,甚至如牟宗三所指,其底蕴是自然主义的、经验论的、实在论的,他的理论能否与孔学讲的人文价值自觉相合也很成疑问。 2009-02-22 02:56:26 补充: cslkaty君: 有教无类的主张甚至可以跟性本恶相容,根本推不出人性善的论点。相信荀子也不会否定有教无类,而他的理论也明显述及教育对人向善的影响。 2009-02-22 02:56:44 补充: 劳斯.慕莱君: 你的说法似乎也不太可靠。你试图以存在主义观点非孟子的性善论,但似乎至少并不了解孟子理论的真实内容,也有可能某程度上曲解了存在主义那名句。 2009-02-22 02:56:49 补充: 孟子用了整篇〈告子上〉去作出比较严谨的论证,其内容其实不是「人的本质是甚么甚么」,正确而言,他是在论证「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这一命题--即「人之为人的实情就是具有为善的能力」。他是说,人具有自我实现道德价值之能力,而此一能力乃内在固有于人之为人的性质中--即是「其情」,「人之为人的实情」。这个「人之为人的实情」是超越地被规定的,它不在存在主义所讲的「本质」范围内,它是人的存在性格(ontological character),决定人之为人的先决条件,亦即决定「存在先于本质」应该应用在甚么东西身上的必要条件。 2009-02-22 02:56:56 补充: 存在先于本质是 Sartre 的名句。试细想,Sartre 会不会说人没有「自由」这种本质?不会,因为在他而言,没自由的就不是人,自由是超越的决定人之为人的条件。「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同样也是这类条件,不存在「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的东西,在存在主义者眼中会是人吗?不会。「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是要有自我实现道德价值之能力才有,因此后者同样是超越的决定条件。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不是说人本来甚么都没有。你可以说人本来甚么「本质」都没有,但你总不能说人本来连人作为人的存在性格也没有。 纯作讨论,如有错误,请指点。 2009-02-22 03:06:10 补充: ex211221122112 君: 首先,你不了解孟子的所谓「人性本善」是甚么。而且,你分不清仁和其他情感的主要分别。「仁」在孔子的描述里,是一种道德情感,跟其他情感异质。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当你无法服从仁时,会有不安及戚的感觉,因此它是一种「应该不应该」的道德意识。同情共感可能是仁的必要条件,但仁却不是同情共感的必要条件,亦不能化约为同情共感。因此凭你所讲的同情共感,根本不能说那就是仁,更不能等同于孟子的「性本善」。 2009-02-22 03:10:40 补充: 原文别字更正: 「如此即是假设了这些问题是他本人为更早提出的」→ 「如此即是假设了这些问题是他本人或更早提出的」 2009-02-23 23:03:24 补充: Hermes 你完全忽视了孔子强调道德教化的目的,而仅由片面提出肤浅推论。如果他只是强调道德教化,他就不算是个哲学家。他的理论受重视的地方,主要是他尝试证立道德教化的正当性。据他所言,礼之所以为礼的根据本乎仁这种道德情感,仁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含有正当应然性的 normative meaning,社会才应该施礼来强化和肯定仁的真情实感。故谓「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整个社会之节度秩序,归根以一「正当性」/「义」为基础,乃实现「正当性」之工具,而这「正当性」的根源是「仁」的真情实感。 2009-02-23 23:03:28 补充: 总而言之,他强调道德教化的理由,并不在于他觉得人出生无善恶之分,正如我所言孔子在这问题根本未有立场。不过这还不是问题的症结,症结在于你的推论形式,你的形式是这样的: 一)孔子强调道德教化 二)如果人出生无善恶之分,则道德教化是应强调的 结论:孔子认为人出生无善恶之分 这就好比这样的推论般合乎逻辑: 一)A认为 *** 交是有问题的 二)如果正常 *** 是有问题的,则 *** 交也是有问题的 结论:A认为正常 *** 也是有问题的 2009-02-27 00:54:01 补充: 多谢本是无根兄嘅抬举,失礼失礼……论哲学的专科知识,我远远不及你啦~多多指教~ Hermes,如果是这样你的推论变得复杂了很多,第二步推论仍隐含着「如果人出生无分君子小人,则有理由道德教化」 的前设,以这点去推论孔子认为道德教化是基于你猜想的原因仍有毛病。第二步推向第三步也有问题,你将「人一出世就唔系君子」同「人出生并无善恶之分」等同。但君子的意思本来就不单是性善者,而起码是在性善之余,能明白礼仪之本的习礼者(且应还有更多意义)。 听语气,你两位系咪识架?如果系咁嘅话 Hermes 佢可能唔知你系边个所以先讲风凉话啫,你唔好怪佢㖞~XDD 2009-02-28 01:07:59 补充: Hermes 讲完「你岩」之后 投自己一票....==” 哈哈哈~
参考: 《论语》、《儒简》、《孟子》、《荀子》、牟宗三《圆善论》、劳思光《中国哲学史》
Hermes 兄
将阁下和另一位回答者的回答一起放入投票中
是因为在下认为两个回答是各回答中最好的
自问学识浅薄
对哲学不甚了解
如果任意挑选最佳解答
或者会选错答案
因此才交付投票.用意并非在"等睇戏"(其实也没有甚么戏好看)
请阁下不要误会~
  候选编号 001 的分析逻辑性很强,也点出了问题核心所在:如果并无文献根据能指出孔子有就人性论作出评价,则问题只能在于分析他的理论跟性善的连贯程度。而且观乎其对其他回答者的抨击,有识者自一眼可见他对牟宗三与劳思光的观点作出可靠暗引,由此可知他曾钻研过相关典藉以致二手材料,大概曾经或在专修哲学。 2009-02-26 02:55:43 补充:   候选编号 002 的理解恕直相当平庸,没有学术深度,即对《论语》实质上未有一种足以使他能作出有力回应的有系统理解。而且其答案要在哲学上有任何意义,则必须先回应 候选编号 001 的指控,因为那个指控在逻辑上完全推翻了他的推论乃至结论,而其中的推论谬误是连小学生也应该分辨得出的。除非 候选编号 002 可以指出 候选编号 001 实质上误解了他的推论方式,否则他的答案极为无力。但抱歉本人看不到这个可能性。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很少听到关于孔子是性善还是性恶的讨论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的孟子很明显是相信性善的 至于孔子
我们都只知道他很强调道德教化
要做君子
不做小人 他乎是认为人如果不好好修养自己
不「远小人」的话
久而久之就会沦为小人 我对四书五经并不熟悉
没有例子
但我觉得他不是认为人一出生便会是「小人」
要教化才能成为「君子」的 同样
他那么着重教化
我觉得并不是为了「防止人变为小人」
而是导人向君子之道的 所以我认他觉得人出生并无善恶之分
在乎后天教化 2009-02-26 04:44:26 补充: 啊! 被击倒了! 我从头到尾都只系话「我觉得」而已
无logic! 好la好la我下次放去「意见」la... 既然话logic既话
我自己硬要揾既话: 1) 我觉得他不是认为人一出生便会是「小人」 2) 他那么着重教化
我觉得并不是为了「防止人变为小人」
而是导人向君子之道的 --> 咁佢都应该唔觉得人一出世系君子卦 (好la好la呢个并唔系一个推论XD
anyway 我应该系朝呢个方向谂的) 3) 因为1同2
所以我认他觉得人出生并无善恶之分
在乎后天教化 hey! 但系我冇讲过「如果人出生无善恶之分,则道德教化是应强调的」 2009-02-26 04:44:43 补充: 仲有! 我已经预先「申报」左我冇咩学术知识
本是无根人兄就唔好话我la...哼 仲有! 你系侧边食花生睇戏讲风凉话! 讲逻辑! 又唔见你帮帮口! 仲有! R.V.P. 点解将我个答案放入投票!? 你又系等睇戏!? XD (发烂ja) 2009-02-27 01:30:50 补充: 唔系 我唔识佢XD 但君子的意思本来就不单是性善者,而起码是在性善之余,能明白礼仪之本的习礼者 你岩! 2009-02-27 23:08:40 补充: 我都系讲下je~唔驶咁介意=p 2009-02-28 01:16:32 补充: 咦? 唔系呀! 睇错左! 我谂住投你ga
就系俾你说服左之后 我之前都觉得奇怪点解你同 本是无根 会投我... 你信我la~人格担保! 哈哈哈~
参考: 我觉得
呢度只系听番黎,同问题无乜关,只系作个补充咁吹两嘴 听闻人仲系年幼的时候,对「自己」跟「他者」唔能够好清楚咁区分,见到其他人痛苦果时,自己都会跟住痛苦起黎。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呢个心理学现象可能解释到人性本善的由来。
根本没有人性可言,存在先于本质。第一位回答者也提到人来到世界像一张白纸,所以我们是自己索造自己,而没有一个特定的本质,即人性。纯作讨论,如有错误,请指点。 2009-02-21 22:52:32 补充: 零零四,你的说法未必太不可靠了。
参考: 存在主义
1号回答者注意:提出性本善者非孔子
应孟子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却曰:人之初,性本恶 其实人性的善恶之分
好视乎其个人的成长环境及其成长经验. 每当一个生命来到世界
都像一张白纸
视乎周遭的人或事怎样来填满这张白纸
所以人的教导背景对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 2009-02-21 10:35:45 补充: 我清楚你的问题的方向
孔子有万世师表的美誉是众所周知的
记得有一句"有教无类"就更是孔子的代表了
如果从"有教无类"这句话来推论孔子认为人性是如何可能会好些. 有教无类的意思据我的理解是不单指那个人是贫是富
而更重要的是指人的人性是善是恶
都应得到教导. 那么孔子可能并不在乎人性的善恶
而在乎应怎样将善的人教得更善
将恶的人教好罢了. 而结论可能是孔子本身都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
由于一些的理由
导致某些人所行的路有所偏差
而经过教导是可以将他们导入正途
所以才有"有教无类"这句话.
参考:
小小愚见
请勿见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