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北街道命名都是大陆城市命名?

如题所述

现在用地图搜索台湾省,能显示完整的城区了!
不仅可以精确到街道红绿灯,开导航模式甚至还能看到街道的堵车情况。
图源:微博截图
在好奇心驱使下,壹读君通过某德地图在台北市“云逛”了一圈,发现这城市里的街道,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很多街道都用内地城市命名。比如南京东路、成都路、重庆北路、承德路、敦化北路、成都路、昆明街……
图源:微博截图
不少网友疑惑,为什么台湾省的街道要用大陆城市名称命名啊?
其实不止台湾省,我们很多城市道路的取名也很喜欢用外省市来命名。比如,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大致有 60 多条道路叫南京路……
为什么城市路名都有这种规律呢?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关于城市街道命名的学问。
城市道路名称,通常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通名体现道路的类型、等级和通性,专门则是道路的专用代号。比如“南京路”这个路名中,“南京”是专名,“路”是通名;“昆明街”中,“昆明”是专名,“街”是通名。
图源:张澈杨,陈石.城市道路名称体系构建
.规划师,2014,30(06):123-127.
通过一条街道的“通名”,就能看出这条路的不少信息。
能看出街道的等级:
根据相关规定,城市道路命名通常划分三个等级,第一级为大道、大街,一般指的是城市道路中路幅最宽、贯彻城市或者起主要交通性作用的道路;第二级为路、街,通常是城市中路面较宽畅,并且有一定商业活动的道路;第三级为巷,多是指比“街”狭小的居民区道路。
还能看出街道的走向:
一条路被命名为“路”还是“街”,是很有讲究的。很多城市的道路命名规律是“南北路、东西街”,即是城市中南北走向的道路,称为大道、路;东西走向的道路,称为大街、街,所以人们通过街道名称就能分辨东南西北。比如北京市的道路就有这个规律。
而一条街道的“专名”,知识点可就更多了。
道路名称是人们出行定位、认识城市的重要信息,其读音、含义往往与城市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息息相关。城市路名随着城市建设而缓慢形成,不仅凝结着城市的历史,也是人们感知城市的途径。
中国,包括台北在内的很多城市,偏爱用外省市名称作为街道的“专名”,溯源历史,都是借鉴了19世纪上海公共租界的道路命名规则。
在1863年,上海英、美租界合并,后来被称为“公共租界”。关乎租界内道路的命名,据记载,在1863年的一次上海道路正式命名会议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ater Henry Medhurst)提出,以中国的行政省和城市地名作为上海租界道路的专名,后来这种命名方式就落实并沿用至今。
在上海,南北向的马路,通常以中国省区来命名,比如西藏路、云南路、贵州路、河南路、四川路等;而东西向道路,则多以中国城市来命名,比如北京路、天津路、南京路、九江路等。
图源:上海发布
而且,相关地名扎堆出非常普遍,路名对应的省市在上海版图中的位置,通常与该省区市在全国版图中的位置有一定相关性。
图源:上海发布
台北市内,用大陆城市给街道取名这事儿,就是跟上海学的。
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布了《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其中,“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重新命名的最高原则。
1947年,一位名叫郑定邦的上海建筑师受命赴台北,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营建局任职,承担为台北的街道规划命名的重任。
据载,他依照上海街道命名方法,对台北的街道名称进行规划。他以当时的中国地图覆盖在台北街道图上,除了几条主干道采用政治含义和道德含义命名之外,其余次一级街道均按照中国地图方位,将南北走向的道路以大陆省份命名,比如陕西路、江西路、浙江路等;将东西走向的道路以大陆城市命名,如北京路、南京路、福州路等。
如果摊开台北城市街道地图,以中山路为纵轴、忠孝路为横轴,画出一个坐标,大陆的地图便铺展眼前——左下角(西南方位)是成都路、西宁南路、昆明街、柳州街,右上角(东北方位)则有吉林路、辽宁路、长春路……
图源:台北市西南角的路名
所以,如果大家去台北市旅游,只要熟悉地图,就能很快通过路标判断自己所在的方位。
海峡彼岸的大街小巷记录着内地的城市记忆,台北市的条条道路都指引着回家的方向,从古至今,从来都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