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什么大学毕业

如题所述

张沛什么大学毕业介绍如下:

张沛是1992-1995: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本科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

人物经历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1995),复旦大学文学硕士(1998),北京大学文学博士(2001),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2001-2003)。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主讲课程

先后为研究生开设“20世纪西方文论”、“诗学范畴专题研究”、“欧美文学导读”等课程。

主要贡献

专著

《隐喻的生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学术论文

1、《嫦娥与提托诺斯:两个变形神话的比较》,载《复旦学报》1998年第1期,第127-132页。

2、《中西戏剧楔子隅论》,载《弦歌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71-178页。

3、《谈中西戏剧中的诗与乐》,载《晋阳学刊》1999年第6期,第65-68页。

4、《想象:游弋于修辞与认知之间》,载《多边文化研究》第1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4月,第440-460页。

5、《飞跃意义之堑:“本义”与“隐喻义”的永恒追逐》,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96-102页。

6、《比较:作为认知基本方法的隐喻机制》,载《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1期,第43-55页。

7、《混沌的瞬间澄明:转换生成的生命隐喻》,载《国外文学》2002年第2期,第12-17页。

8、《仿真之境:文学文本的隐喻生存形态》,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3-7页。

9、《意象·象征·神话:隐喻诗学的谱系研究》,载《东方丛刊》2003年第1期,第42-56页。

10、《转换生成:隐喻的辩证生命形态》,载《国外文学》2003年第2期,第3-12页。

11、《〈哈姆雷特〉与莎剧的中文翻译》,载温儒敏主编:《高等语文》(第二十四章),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512-518页。

12、《隐喻》,载《跨文化对话》第12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第142-158页。

13、《隐喻:一个社会政治修辞学的研究》,载《多边文化研究》第2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9月,第301-321页。

14、《修辞与认知:隐喻诗学的认识论研究》,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第288-311页。

15、《论林语堂的语录体创作》,载《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2004年8月,第184-195页。

16、《隐喻:人与言的和解者》,载《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3期,第151-162页。

书评随笔

1、《人与位》,载《新批评文丛》第3辑,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第23-33页。

2、《隐喻: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22版。

3、《林语堂的文化双语意识》,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10月25日第23版。

4、《对“一”的信念》,载《跨文化对话》第5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79-84页。

5、《面向不可能的可能——德里达在京讲演述评》,载《跨文化对话》第8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第34-41页。

6、《责任:新世纪的人类伦理》,载《跨文化对话》第9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第40-45页。

7、《与春天的绝望之约——评桑塔亚纳的早期哲学名著〈理性中的生命〉》,载《跨文化对话》第11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第162-168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