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的本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节”本义是:竹节,引申指木节,又引申指事物的分节、分段。引申指节日。因竹节的分段有一定的规律,又引申指法度、节操之意。“节”又引申作动词表示节制,特指节省用度。由此引申为摘取的一部分

在古代还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以上都读作jié。有另一音“jiē”,仅用于“节骨眼”“节子”

形声字。在古文字家族中,“节”是个较晚产生的字,甲骨文里无从寻觅。它的繁体字为“节”,金文写作图1,上部为“竹”字,作形旁,说明“节”的字义原是与竹有关的。下部为“即”,作声旁表音。

小篆写作图3,亦保留其字形意义。隶书字形承袭小篆。古时竹字头容易与草字头相混,因此有的字形将竹字头换成了草字头。简化字“节”最早见于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是在从草字头的异体字“_”的基础上减省部件得到的。 

《说文解字》曰:“节,竹约也。”段玉裁注:“约,缠束也。”由此可知,“节”字产生是与竹有着直接关系,原是指竹的枝干间坚实结节、分枝长叶的部分,即竹节。因“节”的本义是竹节,其形状如有所约束、节制,故称之“约”也。

按许慎解释,“节”是形声字,其本义是竹节。后来“节”也指其他草本植物的节段相连处和木本植物的分杈处。再后来,凡是成段的东西都可以叫“节”

例如音乐的“节拍”“节奏”,语音的“音节”,文章的“章节”等等。“节”因此引申为量词,表示成段的事物,例如:两节车厢,三小节歌词,等等。

时间也可以分段。中国古代历法把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时和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节。合称“四时八节”,即指全年。“八节”的每节一分为三,就是“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开始的那天就是那个节气的“节日”。

古代每逢重要节日,国家或民间常举行祭祀或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就叫“过节”。在二十四节气的“节日”以外,也有一些要举行祭祀、纪念或庆祝活动的专用日子,如端午、寒食、中秋、重阳等,人们把这些专用的日子也叫“节日”或“节”,这就是“节”字的“节日”这一意义的由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