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都实行几千年了,真的会污染环境吗?

如题所述

不会,人去世后装入棺材,棺材用约8厘米左右厚的木板做成,板与板之间开有凹凸槽相咬合,并有两头尖的铁钉把板与板之间进一步咬合密封,然后用土制泥灰内外密封板缝,土制泥灰不亚于现代封胶,以桐油、石灰等等配制,并反复揉挤成膏。

棺材里外面再用桐油反复刷上2~3次,最后外面上颜色。放入人体后,再用厚达10厘米左右的盖板盖上,并用很长的铁钉钉上,而且盖板与棺材一样开有凹凸槽咬合。盖板缝一样用土制泥灰密封。坟墓穴深2米左右,古代高官者达20米左右,坟墓头一般1米多一点,帝王将相则达50米左右。当人体埋后,土中的水份较快地渗入干燥的木板内,木板适当膨胀,这样便更进一步封闭棺材的所有的微小孔或缝。腐烂的臭气是无法穿透8厘米厚的处理好的棺材的,然后再穿透3米厚的泥层的。

三年后,死人的肌肉与木板都化成泥土了,有些剩下一块棺材盖,侧一板也有些少,死人也只剩下200多块骨头了,有时还有些少肌肉附着,后人只好用利刀把它刮下,再将200多块骨头装入瓦瓮中,骨头摆成坐立姿势,头骨放在最上,高约1米多,然后再择地重葬。三年后挖开的坟墓并无任何异味,可随意入坑内捡人的骨头。

在棺材内,在3米深的土坑内是无空气的,大自然中的厌氧微生物拼命地吞食尸体,并繁殖后代,其分泌物又被另外的种类的微生物来咬食分解,最后约三年便可分解完毕,这些微生物没有营养后也逐渐死亡,另一类微生物又把这些已死的微生物咬食分解,最后便化为无了,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尸体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为热量,温度可达40度,可点燃自然中的磷,因此晚上新坟头有时有绿色的光,俗称鬼火,磷可在40度点燃。

这是营养丰富的尸体经微生物分解转化成热量造成,这些热量通过泥中的一些小孔传递出,尸体还有部分变成甲烷(沼气,可燃烧),但多被泥土吸收,故坑内多为稍黑色,刚打开的几天都闻到些少甲烷味,一种燃料的味,数天后便无了,且甲烷在水沟,池塘等都有,是自然现象。总之绝对无污染,我多次参与亲人间的挖开坟墓检拾逝者的骨头,很奇怪的是,从死者的骨头一定拾到一块似坐姿的人形状的小骨头,这块骨头很重要,要放在瓦瓮的中间。这是几千年以来的埋葬方法,还有许多细节,在此就不一一说了,总之放心,绝对无污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6
我觉得不会污染环境,只不过会比较占用土地而已,并且我也觉得土葬是对逝者的尊重。
第2个回答  2020-12-06
当然不会污染环境,土葬可以说是最环保的一种埋葬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尘归尘土归土。
第3个回答  2020-12-06
土葬不会污染环境,它只是人体有机物的自然分解,还可以成为土壤的肥料呢。但是,土葬会比较占用土地资源。
第4个回答  2020-12-06
不是污染环境的事情,是另有隐情,发生过一些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才要求火葬的,不然千年的传承是不会轻易变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