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杨志林冲的个人情节加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

如题所述

《水浒传》中的杨志,人称青面兽。杨志是杨家将后人,官至殿司制使官。因押运花石纲失陷,丢了官职。因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因护送生辰纲被劫,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在梁山排第十七位。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从外貌、言行、细节等方面入手对杨志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进行论述,以现代的视角对杨志形象做了多方面的说明和阐释。(一)出场──彰显英雄正气杨志出场,正义凛然,势如雷电。“只见那人挺着朴刀,大叫如雷飞。”(第十一回)从这一段开场白可以看出杨志对自己身份的认同,虽然已经丢了官,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是朝廷之人,对山间草寇,江湖强盗必绳之以法,绝不留情。从他后面的表现来看,他的这种正义感并没有坚实的根基,一切都会因时因地而变,不能不让人觉得颇具讽刺意味。(二)外貌──暗示命运多舛作者从林冲的眼中展示了杨志的外貌:“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段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第十二回)从这段外貌描写中,杨志对自己的穿着打扮很讲究,因为他是杨家将的后代。脸上有很大的一块青记,让人看了感觉他时时都铁青着脸,自然也就难以有亲和力。从杨志后来的种种经历所反映出的性格特征来看,杨志性格中的刚愎严苛、沉默寡言、直鲁粗暴都与其外貌特征具有高度的匹配性。(三)求职──缺乏担当与智慧失陷花石纲,是他霉运的开始。畏罪逃跑确实保全了自己,但是却丢了官职,失了担当,毁了名声。相比之下,孰轻孰重?可是杨志本能地选择了后者,可见他的自私已经遮蔽了理智,这是他一生难以得志的主要内因。等到朝廷赦免了罪责,他又想去求得复职。高俅的答复也在理:“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有所犯罪名,难以委用。”(第十二回)作为领导遇到这样的下属说出这番话合情合理。可惜杨志并没有从这番话中吸取教训,在他押运生辰纲失陷以后,又一次选择了逃避。同样的事他的反应如出一辙,只能说明这是他的性格缺陷。他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四)卖刀杀人──霉运接二连三杨志认为自己花钱就一定能办事,所以他给自己没有留后路,把所有的财物都搭了进去。没料想钱打了水漂,英雄失路。可是此时的他却忘了自己是三代将门之后,自己除了浑身的力气之外,还有一身好武艺。令他想不到的是,前面失了官,现在失了钱,后面他还要吃人命官司,重重考验会接踵而至。也正是这重重的考验,让他的性格的弱点一一的暴露了出来。杨志杀死牛二,不是他的本意。但是我们从他杀人的细节来看,牛二必死。他冲牛二的胸口上连补两刀,可以看出生存的困境_给他的只有一腔怨愤,他面对更大的考验时不是更成熟,而是彻底丧失了理智。(五)中计失纲──精细刚愎、狠戾乏慈智取生辰纲一回,作为梁山英雄的发家史,却是杨志的血泪史。杨志在接受任务的时候考虑周到,“忽然肯去,忽然又不肯去”,他知道沿途会遇到强盗,考虑到都管可能会掣肘,充分显示了他精细的一面,但是他提出的用肩挑货担的办法实在不是现实之举。他缺乏团结众人的智慧,刚愎自用,狠戾乏慈,不善沟通,和其他十一名禁军以及都管、虞候有了很深的隔阂,终于因老都管的掣肘而失败。关于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失陷原因,历史上众说纷纭。单就杨志主观上来说,出于谨慎和责任,他催促军士在酷热天赶路,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担心和审慎的考虑与军士们沟通,只是一味的鞭打,这种粗暴的行事策略不能不让人觉得杨志心中成功的欲望太过于强烈,支撑他“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的理想背后全是私欲,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他根本不会顾及军士们的感受,也不会在意他是为皇帝效劳还是替梁中书卖命,更不会在意他押送的生辰纲是不是不义之财。(六)落草为寇──悲哀的结局杨志的落草,不能称之为被迫落草,而是他自己的选择。在他看来,要想继续生活,只能去落草为寇了。如果说之前的霉运是不可抗拒的,那选择落草这一悲哀的结局却是他自己选择的,这已到达他人生的谷底。然而他只是背负着两次使命未完成的遗憾莽撞前行,永远难返于庙堂之上。综上,杨志在《水浒传》中虽然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但是他留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缺乏光度和热度的,甚至带给人更多的是遗憾与阴郁。他从出场到生命的终止,一直都在经历命运之神加在他身上的苦难与考验。他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在于他思想的局限和性格的弱点。他的形象没有林冲的悲壮,也没有鲁智深的豁达,而给人更多的感觉是他以沉默寡言的形象负载着生命的重荷,然而他终于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林冲人称豹子头,内心的软弱,林冲遇事往往选择委曲求全。张氏遭高衙内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正要下拳,看到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不仅自己不打,还不让鲁智深打,因为忌惮高俅,“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富安陆谦骗他到樊楼吃酒,赚得张氏到陆谦家再次遭高衙内调戏,林冲解救了张氏后回家拿了一把解腕尖刀,是去寻陆虞侯,而不是找高衙内,如此避重就轻,也是害怕丢了自己的职位;高俅参与设计陷害林冲刺配沧州,他还是逆来顺受,在白虎堂上口口声声的“恩相”;一路上对两个如狼似虎的公人也是一味低声下气自称“小人”;沧州管营安排他到草料场,林冲不知是计还在盘算天晴后修补草屋;路过山神庙又祈祷神明庇佑他一心只想安稳度日,想着将来挣扎得回京,再在疆场之上一刀一枪博得个荫妻封子。金圣叹评道:“与人无患,与物无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矣。”委曲求全从来都不是摆脱厄运的途径,反而坚定了恶势力继续迫害的决心。最后是粗率急躁,情绪极不稳定。看过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只觉得林冲无事不精细,然而这种细节上的精细并不能掩盖他处理大事上的粗率急躁。张氏遭高衙内调戏,是林冲悲剧的开始,此后的一段时间,林冲本应加倍小心,然而陆谦约去家里喝酒却又临时改成在酒楼饮酒,他却一点都没起疑心;大闹陆谦家之后已是杀机四伏,他还轻易去买了一把价钱便宜得不合逻辑的宝刀;刚买了宝刀就有人传话去太尉府里比试宝刀,心里仍旧没有打个问号;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对白虎堂规矩应该十分清楚,却不加提防地跟着步步深入,立了一盏茶的功夫才想起来抬头看匾额。若是林冲能有一点起码的精细,陆谦的计谋绝不能得逞。在手刃陆谦等人惹出杀身之祸后,林冲出逃夜奔,本应加倍谨慎,他却在投东两个更次以后,就枪挑火柴头烧了老庄家的髭须,又狂饮半瓮酒倒在山涧边挣不起身来;在悬赏捉拿林冲的文书到处张贴的情况下,他还在酒店粉壁上写下“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粗率急躁之人情绪往往不稳定,做事任性而为,这是一个致命的悲剧性性格,也是林冲处处遭人算计的根本原因,最后空有一身本事,只求安稳做个教头而不可得。来源:青年文学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