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发现后,300年没人能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

如题所述

楔形文字是最早的自源文字之一。如今所见最早的楔形文字,出土于伊拉克南部的古代遗址乌鲁克,属公元前4千纪末(前3200至3000年)。乌鲁克的文字已是十分成熟的文字。

楔形文字书写体式的变革,基本都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在纳拉姆辛统治下的阿卡德帝国(公元前24世纪至公元前23世纪),政府当局就颁布通行全国的统一书写规范。

于是,地方档案就同时出现两种簿记泥板:内部使用的文书仍遵循旧例刻写,而上呈帝国督查的那些则符合新标准规范。

第二次变革发生在公元前19世纪末的马里王国,原来被称为“shakkanakku”(“总督”)体式的泥板文书突然被一种“现代”的体式取而代之了,这是一种来自邻国埃什努那的书写习惯。

因此,楔形文字史上出现了一件极为罕见的公文:按照旧体式书写完后,又照着新体式抄一遍。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变化同时表现在泥板的形制、符号的排列组合方式、音节符号和对日期的标识等方面。

早在十八世纪,德国探险家卡斯滕•尼布尔将他在波斯波利斯看到的楔形文字复制下来,并在返回欧洲后整理出版了这些文字。

只是,破译楔形文字的开始一直要等到1802年。当时,德国考古学家与语言学家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格罗蒂芬德注意到:在古老的波斯文献的引言中,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文字。

加上格罗特芬德对萨珊晚期的铭文和希罗多德的著作很熟悉,因此他认为这些重复出现的文字,应该就是阿契美尼德统治者的名字与头衔。

但是,直到1835年,当时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担任军官的亨利•罗林森,才在楔形文字破译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

他看到了伊朗大流士大帝统治时期刻在贝希斯敦铭崖壁上的铭文,即贝希斯敦铭文。

这种铭文包括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古波斯文、阿卡迪亚文和阿拉米文。

罗林森开始逐渐破译古老的波斯文。

两年后,他将铭文的前两段的译文,包括标题以及大流士家谱,转交给了皇家亚洲学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文字突然被发现的时候,确实是没有人能看懂,但是后来发觉了一些其他的古典古书籍等相关的信息,对于这一类的文字有一定的介绍和解释,所以后来就被破译了。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因为有人研究明白了楔形文字代表的意思,300年没人懂不代表人们什么都没做,这三百年一直有人在研究。
第3个回答  2020-09-11
因为格罗特芬德,他找到了几分铭文摹本,大胆猜想波斯文的行文句式,然后套入到楔形文字符号中,竟然获得了成功,破译了10个波斯楔形文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