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三忠臣是谁在哪朝代

如题所述

是铜山三忠臣把,是明末的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明漳浦县铜山所深井村(今东山县铜陵镇深井)人。明末重臣,著名学者,也是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黄道周父黄嘉卿农余喜剑术,并曾研读《通鉴纲目》,母陈氏略通经史。
黄道周5岁入学就具有勤学钻研精神。有一次,塾师在讲授《论语》,他便提出:“圣人只教人以读书,有子何教人以孝弟?圣人只教人以老实,曾子何教人以省事?”塾师一时无言以对。7岁那年,父亲从榕城带回一部《通鉴纲目》,黄道周读之数月,从而能辨忠奸正邪。8岁时开始攻读六经。11岁便能文善对。黄道周对学习从不自满,他听说广东博罗韩日缵藏书丰富,于14岁那年,便长途跋涉拜访韩大夫借书攻读。一日应邀游罗浮山,当场写就《罗浮山赋》,一鸣惊人,遂博得“闽海才子”的雅称。17岁学音律,18岁研究时象。时家境日益贫困,与兄寄居于东门屿石室,半耕半读。这期间着重攻《易》,为以后撰述有关《易经》的著作打下坚实基础。
黄道周23岁时父亲逝世。越二年,全家迁居漳浦县治东郭。这一年道周娶妻林氏。此后十多年在东皋书舍从事讲学和著作。在这期间,他先后写成《易本象》、《春秋揆》等。同时还着手撰写《三易洞玑》。
天启二年(1622),黄道周考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入庶常馆,从此开始了坎坷的仕宦生涯。翌年,夫人林氏奉侍黄母来京,途中于嘉兴病逝。
天启四年,黄道周任翰林院编修兼经筵日讲官,参加编纂国史实录。此时,魏忠贤把持内廷,广植羽翼,陷害忠良,黄对此甚为憎恨。按旧例,讲官进讲必须奉书膝行,黄道周为维护讲官尊严,却平步而行,魏忠贤怒目威慑,他也置之不理。他还以无比的义愤,撰写了《本治论》、《原治论》,指出“奸宄窃国,天下之将乱”,希望熹宗明法慎刑以振王道。
天启五年,黄道周请告回漳浦,迁葬父亲遗骨于漳浦县城北郊,并在墓侧结庐读书、著述、讲学。天启六年,黄道周娶蔡玉卿为继室。两个月后,母病逝。
崇祯三年(1630),黄道周应召起官,主浙江乡试。事毕,《神宗实录》编纂相继告成,论功晋升右中允。时宰相钱龙锡因袁崇焕事件株连入狱,已拟极刑,朝廷大臣多畏祸不敢言,而黄道周见义勇为,“中夜草疏,排闼叩阍”,为钱龙锡辩解。由于黄道周连上三疏,钱龙锡终免死罪,而黄道周却被降三级调用。
时周延儒、温体仁当政,国事日危。黄道周感到在朝难于做事,便上疏乞休。获准,束装将行,终因忧心国事,又上《放门陈事疏》。其中指出:“小人专权,士庶离心,寇攘四起,天下骚然”;建议崇祯退小人,任贤能。时崇祯正宠爱温体仁、周延儒,便以“滥举逞臆”之罪,将黄道周削籍为民。
南归途中,黄道周游历了黄山、白岳、九华、匡庐等名胜,并应邀至余杭大涤书院、漳州紫阳书院等处讲学。
崇祯九年,黄道周被诏复原官。翌年正月入朝,五月升右谕德兼掌司经局,冬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时清兵进入辽东,黄道周忧心如焚,上《拟汰冗滥清宿蠹以足军需疏》,认为增加赋税是饮鸩止渴,请求省刑慎狱,停止增加兵饷以安定社会。可惜其肺腑之言,崇祯一点也不采纳。
当升右谕德掌司经局时,一场迫害东林、复社的阴谋正在进行。黄道周见所谏“省刑慎狱”不被采纳,即疏辞,并自劾有“三罪”、“四耻”、“七不如”。“七不如”实际上是推荐刘宗周等贤能。疏中有“文章意气,坎坷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鄤”。郑鄤为复社成员时,被诬杖母,以大逆不孝罪处死。黄道周“文章……不如郑鄤”语遂被曲解,受到崇祯“严旨切责”。
崇祯十一年二月,帝御经筵,为论人才,黄道周连上三疏,亦未被采纳。六月,廷推阁臣,杨嗣昌以兵部尚书出任首辅。杨勾结宣大总督陈新甲、辽宁巡抚方一藻。黄道周一日分劾三疏。七月,崇祯于平台召对,责问黄道周连上三疏有私人欲望。黄道周答:“臣三疏皆为国家纲常,自信无所为。”一问一答,黄道周毫不屈意迁就。时杨嗣昌在旁,又把“不如郑鄤”之语重提。崇祯被激,怒责道周。黄道周又一一应对。崇祯斥责其退出,黄道周又奏说:“臣今日不尽言,臣负陛下;陛下今日杀臣,陛下负臣。”崇祯十分恼怒,说:“你一生学问,止成佞口耳。”随即喝他退出。黄道周又奏说:“臣还得将‘忠’、‘佞’二字分辨。”他接着说:“人臣在君父之前,独立敢言为佞,将阿谀顺旨为忠耶?敢争是非,辨邪正为佞,将容悦缄口为忠耶?忠佞不分,则邪正不明,为政之大戒。”黄道周决意分清是非,使崇祯非常恼怒,将他降六级贬为江西按察司照磨。
崇祯十三年,江西巡抚解学龙,循例举荐属官,其中对黄道周的学识和为人倍加赞赏。崇祯疑黄解结党,便以“党邪乱正”为名下刑狱,并各杖八十。时黄道周已近花甲,杖疮发作,几不能自持。在狱中,他给张烃叔信:“古人于仁义烂时自裹血肉,仆于血肉烂时自裹仁义,悠悠命也,谁为之谈!”大病八十多天还坚持撰《易象正》。一天锦衣军校来提审,黄道周正伏在床上绘《易》图,要求做完图才走,军校大怒,把图扫下床,立即把他解往鞫讯。他受械鞫手指破裂,鲜血淋漓,回到狱中仍忍痛作图,继续著述。
崇祯十四年冬,判黄道周永戍广西。崇祯十五年六月西行至九江西林寺,《易象正》定稿。
杨嗣昌死后,崇祯传旨召黄道周。黄道周称病辞职回乡讲学。将漳浦东皋书舍扩建为明诚堂书院,以广收学生。
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北京陷落,崇祯皇朝覆亡。不久,凤阳总督马士英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弘光元年(1645),黄道周奉召入京,任礼部尚书。他报国心切,立即呈《进取疏》。但福王极为昏庸,以马士英为首的贵族宦党官僚仍争权夺利,排斥异己。黄道周感到无可作为,便请往浙江祭禹陵。数月,弘光小朝廷覆亡。为收拾残局,他上疏给浙江潞王,请召刘宗周、姜曰广诸人以收聚人心。他还劝唐王朱聿键驻守衢州,不要偷安入闽。可是唐王却被郑鸿达挟持入福建。是年七月唐王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黄道周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可是兵权却掌握在郑芝龙手中。郑芝龙阴谋降清,拥兵不动,使浙东军事挫折。黄道周痛斥郑芝龙拥兵纵敌。
黄道周感到在朝廷已无可作为,自请募兵北上。唐王没有实权,只给空札五十道。隆武元年(1645)七月,黄道周在福州校场誓师,揭举抗清义旗。誓师后,黄道周率门生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等和子弟兵约1000多人向信州出发。他一路招募志士,到延平得陈雄飞、应士锳,至建宁得高万荣、应天祥。漳州张天维、莆田林尧佐等人也带领义军赶来加入。黄道周队伍到信州,信州的詹兆恒、金华的郑守书、常山的吕继望、东乡的张受禄等也都率领所招募兵员来汇合,组成一万多人的队伍。
十月,黄道周兵分三路:一出抚州,一出婺源,一出休宁。出婺源一路兵马在牛头岭打了胜仗,但另两路队伍没有配合好,福建方面又无援军、粮饷接济,终归失败。黄道周在童家坊被俘。
清军俘获黄道周,以为“胜得土地数州”,用轿子把他抬到婺源,日夜劝降。黄道周以绝食表示必死之志,尽忠明室。十一月被押解南京,他仍置生死于度外,每日读易、奕棋、写字。清统治者见劝降无效,拟黄道周死刑。就义前夕,友人拿酒肉为他送行,他饮食自若,谈笑风生,并为求字的人挥毫酣书,然后昂首走上刑场。临刑前,他扯下衣襟,咬破指头,写下:“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以此数语遗示家人。终年为隆武二年(1646)三月初五,时62岁。
黄道周从青少年起,潜心苦读,勤于创作,后人将其著作辑成《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著作范围广泛,除文学、史学外,还有军事、天文、地理的论著。他对《易》钻研颇深,先后写成《易本象》、《三易洞玑》、《易象正》,提出“刚柔相克,变在其中”的辩证观点。他工书善画,字体峭厉方劲,峻秀不凡,独成一格,世称“漳浦体”;画则长于山水、人物、怪石,手法磊落,奇气郁勃,逸趣横生。
黄道周一生还勤于授业,先后在铜山南溟书院、漳州紫阳书院、邺山讲堂、浙江大涤书院等处讲学。他讲学的宗旨是“严于律己,忘我为人”。他重视品德教育,著《榕颂》,教育与鼓励学生要似榕之高尚、学榕之利人、树榕之坚定。在方法上,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记下疑难,而后老师汇集解释。同时也重视形象教育,在漳浦明诚堂建“天地盘”,向学生讲授易经。
黄道周就义后数年,黄夫人叫长子偕学生赵子壁到南京聚宝门外,迁回遗骨葬在漳浦北山其先人墓侧。

陈士奇(1587~1644),字弓甫,号平人。明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中举人,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授中书舍人,转礼部主事,官至四川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陈士奇少时在铜山崇文书院读书,虽贫苦,却好学博览,凡是经、史、子以及舆图、医卜等书,无不览读。参加童子试时,曾以奇异的文才惊动县令蒋英,称其是当代颜常山。
崇祯二年(1629),陈士奇回家为母守孝,时倭寇侵犯铜山所城,陈士奇捐银制造火攻炮石、扭攻车,带领乡勇杀退倭寇。崇祯四年,陈士奇守孝期满,出任江西参议兼赣州守备。在任时励精图治,明察秋毫。任前,石城、宁化两县民众因人挑起争地械斗,双方诉讼10多年,株连不少无辜百姓入狱。陈士奇到任后,剖析案情,微服查访,理讼决狱,释放受冤良民。他廉洁自矜,限制衙署僚属每人每月只能买一斤肉,并写楹联勉励僚属:“任仆辈衙中终日詈争七钱肉;免民间地上三年剥去几层皮。”其廉政蜚声传扬远近。不久,陈士奇调任四川督学,他整饬学风,组织学生习文练武,谈论兵法。旋即升四川兵备副使。陈士奇亲自检阅行伍,教督演练,并严禁尅扣士兵粮饷,一时军威重整,蜀境安宁。崇祯皇帝得知陈士奇有边抚才能,擢升他为四川巡抚、都督院右佥都御史。当时四川兵饷紧,军械乏而不全,陈士奇带头捐俸银,修补兵器,供应各地防备需要,大大增强四川防备力量。
崇祯十七年六月,陈士奇在四川与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相遇,战败,被俘杀,享年58岁。后,被追封为兵部尚书。

陈瑸(1588~1643),字宾王,又字六息,号亶州,明铜山所(今铜陵镇)人。天启元年(1621)中举人,天启五年成进士。其官职由知县累升司理、司务、参议,并曾提调七省军务。
陈瑸少时,随父移居南澳隆澳乡后宅村,不久,返乡读书。
陈瑸登第后,即授任浙江慈溪知县。时海上武装船队首领刘香佬在浙江海面劫掠商船,骚扰慈溪。陈瑸上任后,一面加强海务防备,一面发动群众修筑河渠,兴利除弊,使慈溪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后因母病逝,陈瑸才回乡治丧守孝。守孝期满,补任为浙江永嘉知县。他办事精明,使永嘉政令通行。
崇祯十年(1637),陈瑸调升江西袁州府司理,旋升户部司务。不久便出任湖广参议,分管衡州、永州、郴州、桂阳等地。时境内八排徭民暴动,陈瑸受命进剿,事后论功奏敕提调七省军务。
崇祯十六年(1643),陈瑸督兵往澧州救援周凤歧,被张献忠围于鳌山铺,战败被俘而杀,享年56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