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除了写了《梦溪笔谈》这本古代科学名著外,还在以下哪些领域有著作

如题所述

沈括的成就有:数学上发明了隙积数,会圆数;物理上发明了湿法炼铜;天文上改进仪器;同时编绘了《天下州县图》等。
隙积术指如何计算垛积,沈括运用类比、归纳的方法,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不连续的个体的累积数,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巳具有了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在中国国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领域,开创了中国垛积术研究的先河。南宋数学家杨辉发展了这一成果,创造了垛积术公式。

会圆术,实际上是指由弦求弧的方法,主要思想是局部以直代曲,对圆的弧矢关系给出了一个比较实用的近似公式。在中国数学史上,沈括第一个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长的近似值。这一方法的创立,不仅促进了平面几何的发展,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圆术问世后,得到了广泛应用,郭守敬、王恂等都用到过会圆术。
湿法炼铜,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而成涧。舀取泉水煎 熬,就能得到胆矾,熬制胆矾就能生成铜,熬胆矾的铁锅,日子久了也会变成铜。这里,苦泉就是硫酸铜溶液,胆矾则是硫酸铜,沈括的这段记录,即湿法炼铜,利用化学置换反应的方式提炼金属。
改进仪器。 浑仪是测量天体方位的仪器,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到宋朝, 北京天文馆:郭守敬的简仪浑仪的结构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三重圆环相互交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沈括对此作了很大改进:取消了浑仪上不能正确显示月球公转轨迹的月道环,放大了窥管口径,使其更便于观测极星,既方便了使用,又提高了观测精度。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创制的新式测天仪器——简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漏壶是古代测定时刻的仪器,沈括对漏壶也进行了改革,把曲筒铜漏管改做直颈玉嘴,并且把它的位置移到壶体下部。这样流水更加通畅,壶嘴也坚固耐用多了。
沈括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而且改进了测影方法。
编绘了《天下州县图》。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十二年不懈的努力,沈括完成了奉旨编绘的《天下州县图》,图幅之大,内容之详,都是以前少见的。全套地图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国总图和各地区分图,比例为九十万分之一。在制图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九个方法,并按方域划分出“二十四至”,从而大大提高了地图的科学性。可惜南宋战乱频发,此图竟毁于战火之中,成为千古遗憾。 沈括还有一大创造,就是用“飞鸟图”绘制《大宋天下郡守地图》,使得北宋的地图越来越精确。在宋代,由于测绘技术的局限,绘制地图用的是循路步之法,由于道路弯弯曲曲,山川高低错落,用步行数据绘制的地图与实况有很大的误差。沈括采用“飞鸟图” 也就是“取鸟飞之数”,用的是飞鸟直达的距离,类似航空拍摄,使得地图的精确度大为提高。沈括的地理学说与《大宋天下郡守地图》,在宋辽边界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他制作了几种类型不同的地图模型,并附有详细的说明书。他还绘制了当时全国的地图20幅,汇辑成集,称《天下州县图》,其比例为“以二寸折百里”。同时,沈括视察河北边防的时候,曾经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制成立体地理模型。这个做法很快便被推广到边疆各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