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佗罗花的简介

是曼佗罗,不是曼陀罗!

注意曼陀罗和曼佗罗的区别,“陀”和“佗”一字之差,前者是毒品,后者是茶花

曼佗罗(Datura),又名天使的号角(Angel’s Trumpet),北方俗称刺茄子,一年生。株高60-120厘米,生性强健,海滨及荒地常见,茎紫黑色,叶有麝香味;花喇叭状,气味独特;蒴果上有尖刺。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裂或疏齿,具长柄。脉上生有疏短柔毛。花单生在叶腋或枝叉处;花冠漏斗状,白色至紫色。蒴果卵圆形,表面有硬刺,熟时四瓣裂。种子稍扁肾形,黑褐色,服用四十粒剂量可致死。分为大花(白花)曼佗罗、红花曼佗罗、紫花曼佗罗等种类。

  曼佗罗花全株有曼佗罗是一年生有毒草本,夏秋开花,花冠漏斗状。又名风茄花、洋金花、山茄花。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广西曼佗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百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山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饮食,使人醉闷,则挈箧而趋。”曼佗罗的叶、花、果、茎均可入药,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及少许阿托品等生物碱,其中以花的含量最高,约0.34%。南宋窦材《扁鹊心书》记“睡圣散”一方:“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山茄花、火麻花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一服后即昏睡。”另外,据说“麻沸散”的成分中就含有曼佗罗。

  曼佗罗的花语是:不可欲知的死亡和爱 

  最好敬而远之! 

  黑色的曼佗罗是曼佗罗当中最高贵的品种,是高贵典雅而神秘的花儿.黑夜里的曼佗罗是一种花朵很象百合的花,花香清淡幽雅,但那是一种闻多了会让你产生轻微幻觉的香气。 

  黑色曼佗罗有一个传说,每一盆黑色曼佗罗花中都住着一个精灵,他们可以帮你实现心中的愿望!但是,他们也有交换条件,那就是人类的鲜血!只要用你自己的鲜血去浇灌那黑色妖娆的曼佗罗花,花中的精灵就会帮你实现心中的愿望!只能用鲜血浇灌,因为他们热爱这热烈而有致命的感觉!

  曼佗罗:沙漠中生长的被诅咒的花朵,大漠中,没有一个找到曼佗罗的人能够安然离开。清丽,枝叶妖娆,有剧毒。无解,也称情花。 

  有一个传说:大漠是上帝因为人类的欲念实行的惩罚。大漠中所有的生命仅仅靠大漠中央的水神掌管。直到水神爱上一个带领族人寻找水源的女子,上帝震怒,要灭掉水神的灵魂,大漠花神曼佗罗以自己与他共入人间轮回为代价,请上帝饶恕,上帝为她痴情所感,只把水神逐出天界,自此,沙漠中无水,曼佗罗也成为被诅咒的花朵。剧毒在身。

  毒,以果实以及种子毒性最大,干叶的毒性则比鲜叶小,其叶、花、籽均可入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7
曼佗罗(洋金花)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怕涝,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以富含腐殖质和石灰质土壤为好。 种子容易发芽,发芽适温15℃左右,发芽率约40%,从出苗到开花约60天,霜后地上部枯萎,温度低于2℃时,全株死亡,年生育期约200天。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冬前耕翻 30厘米,结合耕翻每亩施入圈肥或土杂肥2000千克,耙细整平,开春后再翻1次,打碎土块,整细耙乎,作成1.5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 于 4月上旬,在畦上按株行距60厘米×50厘米,开3厘米深的穴,将种子撒人,每穴5-6粒,覆土1厘米,稍压,保湿。每亩用种量约1千克。若育苗移栽,宜5月下旬,移栽定植。

其实。。。曼陀罗和曼佗罗一个意思。。。因为是梵语音译嘛,字不一样很正常啊
百度百科里面非常详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09-07-17
曼陀罗目录[隐藏]

佛教释义
基本资料
文化底蕴有关传说
相关花语
地区分布
形态特征
常见病害:
常见种类
药用价值
中毒概述
急救处理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
用药原则
辅助检查
疗效评价
专家提示
有关报导 佛教释义
基本资料
文化底蕴 有关传说
相关花语
地区分布
形态特征
常见病害:
常见种类
药用价值中毒概述急救处理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用药原则辅助检查疗效评价专家提示有关报导

注意曼陀罗和曼佗罗的区别,“陀”和“佗”一字之差,前者是毒品,后者是茶花。
[编辑本段]佛教释义
藏传佛教术语
曼陀罗或称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梵文:mandala。意译为坛场,以轮围具足或“聚集”为本意。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供曼扎是积聚福德与智慧最圆满而巧妙的方法,以曼达的形式来供养整个宇宙,是很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简单,最圆满的。曼陀罗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秘法时的"心中宇宙图",共有四种,即所谓的"四曼为相",一般是以圆形或正方形为主,相当对称,有中心点。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中名:曼陀罗
学名:Dature Stramonium Datura L.
曼陀罗梵文原名:ma^nda^rava;manda^raka
别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
科属: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简介:
在我国又叫风茄儿、疯茄花、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狗核桃、万桃花、闹羊花等。
为茄科曼陀罗属植物泛称,有时专指其中一种。
曼陀罗原产热带及亚热带,我国各省均有分布。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广布全国各地。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
[编辑本段]文化底蕴
曼陀罗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原产印度。意译作圆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阿育王经七曰:‘漫陀罗,翻圆华。’法华光宅疏一曰:‘曼陀罗华者,译为小白团华。摩诃曼陀罗华者,译为大白团华。’法华玄赞二曰:‘曼陀罗华者,此云适意,见者心悦故。’慧苑音义上曰:‘曼陀罗华,此云悦意华,又曰杂色华,亦云柔软华,亦云天妙华。’

有关传说

根据中国的说法,《法华经》上记载,在佛说法时,曼陀罗花自天而降,花落如雨;道家北斗则有曼陀罗星使者,因为使者手执此花,因此将此化名为曼陀罗曼陀罗花。
在西方的传说中,曼陀罗则一直被赋予恐怖的色彩。因为曼陀罗盘根错节的根部类似人形,中世纪时西方人对模样奇特的曼陀罗多加揣想,当时传说当曼陀罗被连根挖起时,会惊声尖叫,而听到尖叫声的人非死即疯。
曼陀罗的根部有麻醉和迷幻效果。此外它也是保护家庭的利器,也能为佩戴的人带来勇气。此外,想生子的女性或性无能的男性,据说在满月期间带着曼陀罗分同床共勉则可以增加个人发力,心想事成。
[编辑本段]相关花语
紫色曼陀罗——恐怖。
蓝色曼陀罗——诈情,骗爱。
红色曼陀罗——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生前的记忆。
粉色曼陀罗——适意。
绿色曼陀罗—生生不息的希望。
黑色曼陀罗——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凡间的无爱与无仇,被伤害的坚韧创痍的心灵,生的不归之路。
黑色曼佗罗有一个传说,每一盆黑色曼佗罗花中都住着一个精灵,他们可以帮你实现心中的愿望!但是,他们也有交换条件,那就是人类的鲜血!只要用你自己的鲜血去浇灌那黑色妖娆的曼佗罗花,花中的精灵就会帮你实现心中的愿望!只能用鲜血浇灌,因为他们热爱这热烈而有致命的感觉!
金色曼陀罗——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白色曼陀罗——情花,如用酒吞服,会使人发笑,有麻醉作用。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1]。
[编辑本段]地区分布

曼陀罗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产。曼陀罗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原产印度。
【栽培】
曼佗罗(洋金花)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怕涝,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以富含腐殖质和石灰质土壤为好。 种子容易发芽,发芽适温15℃左右,发芽率约40%,从出苗到开花约60天,霜后地上部枯萎,温度低于2℃时,全株死亡,年生育期约200天。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冬前耕翻 30厘米,结合耕翻每亩施入圈肥或土杂肥2000千克,耙细整平,开春后再翻1次,打碎土块,整细耙乎,作成1.5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 于 4月上旬,在畦上按株行距60厘米×50厘米,开3厘米深的穴,将种子撒人,每穴5-6粒,覆土1厘米,稍压,保湿。每亩用种量约1千克。若育苗移栽,宜5月下旬,移栽定植。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在热带为木本或半木本,在温带地区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单叶互生,花两性,花冠喇叭状,五裂,多少唇形,有重瓣者;雄蕊5,全部发育,插生于花冠筒;心皮2,2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花萼在果时近基部环状断裂,仅基部宿存。
茎粗壮直立,株高50—150cm,全株光滑无毛,有时幼叶上有疏毛。上部常呈二叉状分枝。叶互生,叶片宽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裂或疏齿,具长柄。脉上生有疏短柔毛。花单生在叶腋或枝叉处;花萼5齿裂筒状,花冠漏斗状,白色至紫色。蒴果直立,表面有硬刺,卵圆形。种子稍扁肾形,黑褐色.茎直立、粗壮,主茎常木质化。叶宽卵形,边缘有规则波状浅裂,基部常歪斜。花单生叶腋,花冠漏斗形,长7-10cm,筒部淡绿色,上部白色;花冠带紫色晕者,为紫花曼陀罗。花期夏、秋季。播种法繁殖。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6490.htm

第3个回答  2009-07-17
曼陀罗花简介
曼陀罗(Darura stramonium Linn)
曼陀罗花释名风匣儿、山茄子。
原产印度,花名亦系梵语音译。 曼陀罗又名枫茄花、狗核桃、万桃花、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闹羊花等,为茄科野生直立木质草本植物。它还分为大花(白花)曼陀罗、红花曼陀罗、紫花曼陀罗等种类。曼陀罗花主要成份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东莨菪碱。由于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抑制,所以古人将此药取名为“蒙汗药”是极为确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