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照片的过程

我想了解一下以前用胶卷照相之后 在暗室里洗出来的全过程,说的详细一点,感觉好的我自己再给分,谢谢

以前用胶卷照相,拍完后自己在简易暗室中冲洗,然后印制或放大照片是许多摄影爱好者都做过的事。本人也算是其中之一,如今想来还十分怀念年轻时这段经历。现在还在做这样事的人实在太少了,而且材料也不太好买到了。其实说白了,整个过程也算简单:

1、冲卷:在全暗的暗室(或专用的暗袋)中将胶卷在暗室中装入冲片罐,如没有专业的冲片罐,也可以在完全没有光线的的暗室中,使用平盘子(甚至碗、盘等)直接用手提着胶卷两端来回将胶卷在药液中浸泡、过水。使用冲片罐的好处是,当胶卷装好后,后面的冲洗工作可以在明处进行。
冲卷的药液主要有显影液、定影液、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些醋酸溶液以中和显影液残留的碱性。显影液、定影液要根据冲卷的要求有不同的配比和控制好浓度,作为业余爱好者,没有那么多讲究,常常会从摄影器材商店购买现成配好的小袋装显影粉,自己根据小袋上的说明,配制显影液和定影液。
因为药液的浓度、温度、浸泡在药液中的时间、浸泡过程是否均匀,以及药液的配方对于冲卷的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一支温度表、一只计时用的钟表、一只用于计量水的量筒好像还是必要的。温度计、量筒自然是在配制药液时所用的,配制药液不需要在暗室中进行。
药液的使用过程千万不能搞错,必需先显影再定影,否则胶卷会全部成了白板了。
显影对于时间和温度要求较高,加上整个显影的过程中又不能在明光下直接观察,所以只能一是凭经验、二是有条件的话严格按照药粉小袋上说明要求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显影。整个显影过程中要不停地转动显影罐安装了胶卷的中轴,或在暗室中用双手提些胶卷的两端在装有药液的容器中上下抽动,以让胶卷与药液有充分、均匀的接触。
显影完毕,还是不能见光。用冲片罐的,可以将显影液倒出后,先用清水过一过,再注入定影液,以溶解未感光的卤化银,只在胶片上留下已经感光过,并显影为银粒的部分。定影时间要求相对不太严格。定影完毕,实际上已经可以见光了。
为了彻底清除定影液在胶卷上的残余,定影完毕后用清水反复浸泡、漂洗也是重要的一步。经过约一个小时的反复换水浸泡、漂洗后,可以用一只小夹子将胶卷在干净、通风、无尘的地方挂起晾干。彻底晾干后,底片就可以用于印制或放大照相用了。
以上所有的过程中,注意绝对不能划伤胶卷的药膜,否则就成了废品了。

2、印相片。相比冲胶卷要方便些,主要因为印相纸或放大纸对于暗红色是色盲的,所以制相片或放大照片可以在暗红色灯光下进行操作。
与冲胶卷不同的,印照片或放大照片首先有一个对相纸(放大纸)曝光的过程。使用的器材有印箱或放大机。曝光的强度和时间控制也与拍照片时有点相似,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要恰到好处。业余的印制只能多次试验后,凭经验办事。曝光后的相纸。后面的显影和定影过程都可以在暗红色的灯光下进行。定影完毕后,放入大水盆中用流动的自来水浸泡、清洗相纸上残余药液时,就可以在正常的明光下观察自己的劳动成果了。
浸泡完毕的相片最后还有一个给相片“上光”的程序,当然有条件的最好用专业的上光机,业余的只能将一张张相片贴在光洁的玻璃上来让它彻底干燥,自动脱落。

写了不少了,不是为了分,只是为了给自己重新回忆一下少年时的欢乐。回想起来,自己动手冲胶卷、印相片、放大照片也曾享受过多少其中的酸甜苦乐,这是现在的人可能无法体会的。

有限的零用钱几乎都扔到了购买药粉、相纸、放大纸上了,许多器材都是土法上马,没有专用的冲片罐,只好用吃饭用的盘、碗、洗脸盆,没有专用红色灯泡,用红领巾包上普通灯泡代替,没有专用的不锈钢夹子,就直接用筷子代替。专用的计时器自然不用谈,就是一只普通的钟表也是高档配置了,冲片、曝光的计时,实际上常常是心中默念1、2、3、4、5……来解决的。住房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暗室,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时加夜班干活,一干就是一个晚上。一个不小心,操作有个失误,全功尽弃。好不容易得到一张自己认为满意的照片,自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一切如今听来如同故事,但是本人相信,可能不少50岁以上的人都曾经是这些故事的主角吧。

坐在电脑面前,用着Photoshop修整着数码相机拍摄的数码照片,鼠标一点网上冲洗照片,明天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就送到手中,这在10年、20年前绝对是天方夜谭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6
先建好6寸画布是必须的了,分辨率254就够了,大了只是多余,没用,
然后找个喜欢的,和你的照片比较适合的背景图片,拖过去,把你照片也拖过去,照片可以适当放大些,不过不能太大,以工具为放大
镜时右键,实际象素
时的效果为准,另外,你照片可以处理下的,加大对比度之类的。
希望你的苦心得到ta的高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