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不帅推荐了一部关于爱情的书是什么

如题所述

恋人絮语 1 世界名著: 恋人絮语
《恋人絮语》是罗兰·巴特晚期的一本代表作。作者以解构主义的思辨方式,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发散性”的行文,作者撷取出人类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思辨反光镜的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不时给读者一种阅读的惊喜。这是一本无法用传统体裁界定的奇书。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定性的奇书。作者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糅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这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恍如一万花筒:作者撷取出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作者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了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段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相形之下,以往的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发思”八股显得迂腐、浅陋……而这正是解构主义要证实的。
作者简介: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被认为是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他在符号、精神分析批评、释义学、解构主义诸领域都有卓越建树,对西方文化和文化研究影响深远。
一个活泼的天才,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他总能在常人的见识之外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他拥有狡黠的智慧,所有极端的暧昧的神圣的事物在这样的一种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立刻显现出它的可笑和滑稽。这样的一种智慧让我们得以重回理智,以更加客观平和的心态来旁观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
罗兰·巴特无疑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天才,作为法国符号学理论的大师、结构主义的思想家,在他的思想里,似乎毫无清规戒律可言。
《恋人絮语》是一本无法让人定义的书。就像书名所显示的那样,它没有理论话语的漫漫征途却不乏深刻洞见。它没有小说文本的故事情节,却不乏一个个让人回味流连的爱情场景。他貌似体贴地以恋人的心态和言语的方式安排了这本书的结构方式,然而其后却不乏嘲弄。他用一种开放的、流动的、无定向性的言语方式开始了他对爱情的胡言乱语。
我们无法不喜欢他在这本《恋人絮语》中的只言片语,他那五彩斑斓自由而快乐的叙述,诱惑着我们进入到他思想的迷宫里,去窥视他那时时迸发的狡黠智慧。
据说罗兰·巴特是最有女人缘的。特别是对那些极富智性美的女人,比如克里斯蒂娃和苏珊·桑塔格。他优雅而从容的微笑,似乎具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这种魅力甚至使他那些应该很遥远的理论都显出了一种触手可及的亲切。所以,罗兰·巴特,是我唯一可以用“喜欢”这个词的大师。当然,玛格丽特·杜拉对他略有微词,这个一生都充满激情地关注男女两性间情欲和对抗的极端而尖锐的女作家表示,她不认为同性恋者巴特能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因此,《恋人絮语》显然是谵妄和虚无的,同样也是空洞的。事实上,在下这个判断之前,杜拉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罗兰·巴特是个没有界限的身体。就像他的那些文字,纤细、轻盈,藤蔓一样四处漫溢,但每个触须都保留着极端的敏感,而且,充满诱惑——这种文字从来不是可以界定的,也很难确定它将漫游向何方,然而,它无孔不入。巴特其实是翩若惊鸿的那种另类大师。
巴特的身体是暧昧的,他滑出了传统的性别分界;巴特的事业也是奇特的,他似乎可以随意穿越学院的那道又高又坚固的围墙;至于巴特的著作,按照特里·伊格尔顿的说法,“书店越来越辩不清哪儿是文学理论部分,哪儿是软色情书架,哪儿是罗兰·巴特的后期著作,哪儿是杰基·柯林丝的最新小说”;甚至他的名字,有时出现在《泰凯尔》这样最先锋的学术刊物上,有时也会在巴黎最流行的时尚杂志上露面,比如《ELLE》……所以,在我们这个爱情话语逐渐耗损的时代,罗兰·巴特又回到了爱情,难怪《花花公子》会欢呼:“由于《恋人絮语》这样的书,爱的春天又将返回。”
热恋中的人怎样说话?那些处于高热状态:神神叨叨,罗里罗嗦,言不及义,颠三倒四的情人们,那些眼睛会发光,神情大起大落,喜怒无常的恋人们,他们怎样表达和释放内心的狂热火焰?巴特在此设置了一种舞台似的场景,一幕幕无头无尾的片段(一句喃喃自语,一种神情,一个眼光,一样道具,或者是某种身体动作,某个细节,某种独自沉浸、与世隔绝的心境,以及某个常用词……)纷纷上演,随意涌现,堆放,随意蔓延,分叉,逗引出文化经典中被忽略的细枝末节——在罗兰·巴特之前,有谁关注过当维特的手指偶然碰到夏洛蒂的手指,这种身体接触带来的“咀嚼意义的快感”和它的微妙隐秘的“符号迹象”?有谁搜寻过对恋人的赞叹“真可爱”背后复杂的欲望和空乏的字眼之间的冲突?——然后无声无息的消失。
在这个舞台上,那些情话一缕缕,一丝丝,或一丛丛,随心所欲地漫天飞舞,像飞絮,也像游丝,无法归类,无法集中,也没有先后秩序,当然,更没有中心和重点;它们太轻盈,太无所不在,所以反而常常成了不被人注意的盲点;我们每天都在用,用了一代又一代,最初的激情和战栗已被慢慢损耗,或者逐渐沉积到不为人知的暗面;但是,只有罗兰·巴特可以使它们复苏——尽管这种方式也许仍然是巴特式的暧昧和不可捉摸:符号学,拉康的精神分析,德勒兹的欲望理论和福柯的快感伦理学;故事,格言,独白,散文笔法,解构主义的解剖刀,学院派的引经据典,诗人般的热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全身心投入的体验,布莱希特般的间离和观察,甚至是词语拉丁文的追根溯源……最终,是恋人的混乱而炽热的话语,虚拟出了一个热恋中的“我”——一个没有性别,没有年代,没有国籍,没有种族,也没有“思想”和“本质”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恋人絮语”比《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更能显示罗兰·巴特的个人气质,和他天马行空、无迹可寻的。
2 音乐专辑:恋人絮语
歌 手:马郁
语 言:国语专辑1CD
公 司:世纪星空
日 期:2004.05.26
想爱的人,请静静听马郁的恋人絮语[ma yu]
集合两岸三地,众多名词曲创作者 潘协庆、深白色、洪典、谢明佑、梁伟丰,名制作人林琼龙、吕祯晃,全国联手打造,2004年,最闪耀的华人之星!
北京中央管弦乐团,首席大提琴,跨刀演奏!
台玩顶尖小提琴手,李琪最深情动人的钢琴演奏
⊙推荐歌曲
[羞愧] - 完美诠释内心层次丰富的情歌,独特个人唱腔展露无疑。
[害我] - 北京中央管弦乐团,首席大提琴,与台湾顶尖小提琴手-李琪,联手演奏。
词曲意境深远,马郁演唱时几度激动落泪,歌声与音乐的完美联合。
[你别怪我] - 潘协庆为马郁量身定做词曲,运用古筝,二胡编曲,浓郁的中国式情歌。
⊙关于马郁
初初听见马郁的歌声
有一种说不上来的特质
她的歌声像是一种磁石般会紧紧的吸引你的心弦
这种独特的个人特质
在许多天王天后身上都能发现
马郁是个天津女孩
从小接受传统技艺专门学校的严格训练
因而造就了她绝佳的专注力
不论她在唱歌或作任何事情总是非常的专心
尤其是当制作人在配唱时与她讨论该如何修正
她总是能立刻抓住重点
专心切投入的用歌声
一次又一次的征服录音室的所有人
她不多话
可是她一开口唱歌
那动人清亮的声线即代表了千言万语
静静听马郁唱歌
再多的语言都是多余
因为 爱 是如此
难以 言传
难以 描绘
所以 马郁 选择用歌声
为你传达出 恋人 的心境
恋人絮语,就此 展开...
01 羞愧 词:张正群 曲:吕祯晃
02 害我 词:洪典 曲:洪典
03 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 词:谢明佑 曲:谢明佑
04 Lover 词:仓燕彬(AKa:小仓) 曲:仓燕彬(AKa:小仓)
05 How Many Times 词:深白色(Ary Chien) 曲:深白色(Ary Chien)
06 你别怪我 词:潘协庆 曲:潘协庆
07 屈服 词:杉林 曲:杉林
08 一天死去一点 词:谢明佑 曲:谢明佑
09 好不好 词:黄自学/黄元成 曲:梁伟丰
10 我一直以为 词:潘协庆 曲:潘协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6
罗兰·巴特——《恋人絮语》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66696.html?wtp=tt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27
你说的是不是孙胖叫曼曼看的那本书啊?

应该是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66696.html?wtp=tt

第3个回答  2009-07-27
《爱上射手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