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啥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原诗:
登幽州台歌_百度汉语
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参考资料:《登幽州台歌》——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4
这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但是你写的有误,原诗应该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第3个回答  2020-04-18
该句话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参考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读了这首陈子昂的诗
期,由于连年战乱,读书人比较少,而会写诗的更是凤毛麟角,于是陈先生出头。看
到这些,也许你会笑的发出声来,但是这确实是我当年的想法。
到如今,改变了想法,因为了解了更多的东西,还有更多的阅历。幽州台,又名
燕台,传说是燕昭王用黄金所铸,为的是“天下英才,尽入股中”。“歌”,可以理
解成诗,但是别忘了,诗的起源《诗经》,包括后来的诗词,都是为了吟唱,所以力求
朗朗上口。用在这里,是陈子昂登台之后,有感而发,随口吟唱得一首极其口语话的
作品。所以不用苛求华丽词藻,关键是思想。
第4个回答  2006-08-05
纠正:

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含义是怀才不遇的感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