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悬赏文言文翻译,你敢翻译,我就敢赏

德宗在奉天时,事无大小,皆咨谋于陆贽,后又简命为相,眷倚甚隆。贽感德宗知遇之厚,矢心图报,凡德宗所行事稍有不当,即力谏之无所避讳。其亲友或劝贽稍自隐默,不宜直强如此。答说:“吾受朝廷之恩,若雷同不言,岂不负了天子。读圣贤之书,若忍默苟容,岂不负了所学。吾所为正言不阿者,期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尽吾责而已,他如死生荣辱,原非所恤也。”是时,裴延龄因贽指陈他罪恶,心甚恨之,日在德宗前言贽之短。又赵憬之入相,本由贽所引用,其后因事恨贽,反将贽所讥弹延龄的事密告延龄,使延龄得以预为弥缝,多方营解,故德宗反信延龄而不以贽言为是矣。方贽未上本时,与憬约至德宗前极论延龄奸邪,期共斥之,憬已许诺。及至上前,见德宗嗔怪陆贽,怒形于色,憬即默然无言,竟背其约,所以贽势益孤,而德宗之猜疑益甚,遂罢贽相为太子宾客。按陆贽事德宗,前后论谏数十百篇,讥陈时病,切中事情,可谓不遗余力。德宗在危难时则能听之,及祸乱已平,宠信谗邪,逐之若弃梗。贽诚不负德宗,德宗负贽矣。然则任贤勿二,去邪勿疑,固愿治者所当时时加意也。

唐德宗在奉天(此处奉天应该是陕西凤翔)时,事无大小都要向陆贽商量,请他谋划。后来又简单地任命他为宰相(唐德宗此时因朱泚事变出逃至奉天,所以可能礼仪方面顾不上那么多了,故这样翻译),对他非常倚重和信任。

陆贽很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发誓图报。凡是皇上的行为有一点不妥,就极力规劝,毫不避讳。他的亲友都劝他稍微容忍一下,不应该这么强硬。他回答说:“我受到朝廷的恩荣,假如和其他人一样有话不说,那岂不是辜负了天子(对我的信任)?我苦读圣贤的文章,假如抱着容忍默言的态度,岂不是辜负了我学的东西?我之所以刚直不阿,是希望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这句不用翻译吧?),尽到自己的职责而已。其他生死荣辱,都不是我关心的了。”(恤,忧也,本应作担忧,此处意译)。

当时,裴延龄因为陆贽曾经弹劾指责过他,心里一直很恨陆贽,经常在唐德宗面前说他的坏话。又因为赵憬入朝为宰相,本来他是陆贽推荐的,后来因为某事而恼恨陆贽,就把陆贽在皇上面前弹劾指责延龄的事情秘密地告诉了裴延龄。裴延龄因此可以预先做好准备和补救措施,所以德宗开始相信延龄而不再相信陆贽了。

一开始陆贽还没准备奏本上朝的时候,先约好赵憬到德宗面前的时候一起指责延龄的奸小行为,希望可以一起弹劾他。赵憬也答应了。(可是)到了上朝的时候,发现德宗却责怪陆贽,显得很愤怒的样子。赵憬也不说话,背弃了和陆贽的约定。因此陆贽在朝中的势力益发孤立,而德宗也越来越猜疑他,后来干脆罢黜了他,贬为太子宾客。

我看陆贽在德宗任职期间(事本翻译为服侍,此处意译),前前后后规劝的奏章有数十百篇,指责时政弊病,切中要害,可谓不遗余力。德宗在危难的时候可以听进去,等到祸乱平息了,就开始听信谗言和奸小之人,不再把忠言当成一回事了(逐之若弃梗,像无用物一样驱逐掉)。陆贽真的没有辜负德宗对他的宠遇,是德宗辜负了陆贽啊!那么任用贤人,就不要猜嫌疑忌,要果断地远离奸邪,这也是(我)一直希望当政者时时刻刻留心的一点啊。

PS,呼,逐字翻译,算起来,我还真是第一次。有些地方,采取了意译,逐字翻译很生硬。欢迎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