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宫廷的职位

日韩宫廷里有哪些职位,把职位的等级一一列举出来////

第1个回答  2009-07-21
日本:男性官职依序排列如下: 1. 天皇 这位就不用说了,他最大,在平安时代天皇握有实权,但在 势力消长的宫廷中,有些天皇只是政治傀儡,或者,说好听 一点,是王权的象徵,故依然受到表面上的尊重。 天皇退休后,称为「上皇」或「院」,出家的天皇称为「法 皇」。 2. 天皇之下,分为「太政官」和「神只官」,先说「太政官」: 太政官是八省长官之首,总理天下大政,由高至低分别为 太政大臣,正从一位,人数1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左大臣,正从二位,人数1人右大臣,正从二位,人数1人内大臣,正从二位,人数1人大纳言,正从三位,人数4人(各代有增删) 中纳言,从三位,人数3人 (各代有增删)参议,正四位下,人数8人 少纳言,从五位,人数3人 「太政官」之下则分为「左弁官」和「右弁官」统领八省,及少纳 言管外记: 「左弁官」: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 中务省:管禁中政务,诏勒宣命、位记、考叙、名籍等等。 长官是「中务卿」(正四位上,人数1人),次官「中务 大辅」(正五位上,人数1人),及「中务少辅」(从五 位上,人数1人)务省管理「中宫职」(与后宫有关事务)、「大舍人职」(禁中 宿直的安排、行幸等杂事)、「图书寮」(书籍、纸笔墨等管理)、 「内藏寮」(仓库宝物衣饰之保管)、「缝殿寮」(女官考勤、御 服之裁制)、「内匠寮」(工匠营造、天皇座所之装饰)等。 特别的是,还有「阴阳寮」,专司天文历数异象观测等,长官 称为阴阳头(从五位下,人数一人),次官「助」(从六位上1人),判官「大允」「少允」(从七位上,各1人),主典「大?」 「少?」(?为日文字)。四等官之外设「阴阳博士」(正七位下 1人)「阴阳师」(从七位上6人),「历博士」「天文博士」 「漏刻士」。 再来是部省(礼式、文官考勤选叙、大学寮等管理)、治部省(雅 乐、国丧、尼僧、外国使节等管理)、民部省(户口、山川道路 、租税、主计寮、主税寮等管理) 「右弁官」包括「兵部省」(掌管兵将、军事等)、「刑部省」( 诉讼裁判、处刑等)、「大藏省」(金银钱货等管理)以及「宫内 省」(帝室御用度、御料地等)。 简言之,左弁官和右弁官(即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 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这八省 )的长官都 叫「卿」,次官叫「大辅」「少辅」,判官叫「大丞」「少丞」,主典叫「大录」「少录」,前面再冠上哪一省来区分 军事治安方面,设「弹正台」「六卫府」(近卫府、卫门府、兵 卫府统称「六卫府」)「马寮」「兵库寮」「检非违使厅」 「弹正台」: 端正风俗之肃清,内外非法情事之弹劾。长官称 为「尹」(从三位,1人),次官「大弼」(从四位 下,1人),及「少弼」(正五位下,1人)「近卫府」:分为左近卫府及右近卫府,管宫中警卫。 长官称为「大将」(从三位,1人),次官「中将」 (从四位下,2人),「少将」(正五位下,2人), 「卫门府」:负责宫城门(美福门、郁芳门等等)警卫之武官, 亦分左卫门府及右卫门府「兵卫府」:宣阳门及阴明门以外之守卫,亦分左兵卫府及右 兵卫府。 [近卫府」「卫门府」「兵卫府」统称「六卫府」,皆有左 右之分。除了「近卫府」以外,「卫门府」和「兵卫府」 的长官皆称「督」(从四位下,1人),次官皆称「佐」(从 五位上,1人),前面再冠上左/右卫门或左/右兵卫来区分。 例如左卫门府的长官称为「左卫门督」。 「马寮」: 顾名思义,就是管御厩的马、马具、诸国牧场的 马匹等罗,也分左马寮及右马寮。 「兵库寮」:管兵器。 「检非违使厅」:非法之检校纠察,常由卫门府兼任。长官称 为「别当」(从四位上,1人),次官「佐」(从五 位上,2人),地方官有「京职」「市司」「大宰府」「国司」: 京职:平安京分为左京和右京,京中庶务分辖管理,长官称为 「大夫」(正四位下,各1人),次官「亮」(从五位下, 各1人),判官「大进」(从六位下,各2人),「少进」( 正七位上,各1人),市司:分东西市司,管理财货交易。长官称为「正」(正六位 上,各1人) 大宰府:管理西海道之役所,因西海岸近朝鲜,特设大宰府防 寇及外交。 国司:诸国之治理,分为「大国」「上国」「中国」「下国」 长官皆称「守」,次官「介」,但位阶有差。 例如「大国」的「守」是从五位上,「上国」的「守」 则低一阶,是从五位下。

韩国:【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 擢。提升官职。 (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7)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