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节气过后天气才会真正暖起来啊?

最近天气异常寒冷,都三月了,还这么冷啊?

一般惊蛰 之后天气才会真正暖起来。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头有这样一句: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说的就是雪不会再有,大地开始回春。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å¹´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äººç±»éžç‰©è´¨æ–‡åŒ–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7å¹´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1

惊蛰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

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5

大概等到了春分后,天气便会开始逐渐变暖。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则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

扩展资料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四川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四川西南部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

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5-01
惊蛰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